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以来,CEPA的实施以及“闽港合作八大平台”的建设,大大加速了闽港两地金融业的合作。当前,推动闽港两地在金融外包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因应金融产业模块化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升福建金融业竞争力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德隆崩溃终结"产业金融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淼 《经济》2005,(6):62-63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产业金融热”,产业资本又一次大规模进军金融业。这股热潮,以2001年海尔集团大举控股金融公司为标志性的高潮事件,而2004年德隆系的崩溃,则表明这这一轮“金融热”已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3.
《大陆桥视野》2011,(21):78-78
全国地方金融十五次论坛暨中国县域金融东海论坛于近日在江苏省东海县举行。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与金融支持”为主题,根据目前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与地方金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围绕实现。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互动发展”、“城乡生态建设与地方金融发展的有机融合”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戴晓萍 《经济问题》1992,(11):32-34
“金融创新”活动曾给西方各国的金融机构、居民个人和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促进了各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经济的繁荣。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僵化的经营机制、呆板的经营方式、单调的经营品种已远远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不失时机地推进“金融创新”战略,借鉴西方“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步骤,是我国金融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2004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于5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发展与金融业治理结构,与会者的演讲辑要如下……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2008,(11):109-109
<正>金融合作是京港两地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其金融业发展有许多值得我市金融发展借鉴之处。自2004年以来,每届在香港举办京港洽谈会期间  相似文献   

7.
2004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于5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发展与金融业治理结构,与会者的演讲辑要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已成定局。回顾了美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到合业经营”的演变历史,并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现从“分业经营”向“合业经营”的转变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的飞速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本文就如何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支持金融改革与发展谈几点看法:一、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充分发挥金融在“两个转变”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过去我们没有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对金融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要钱找银行”的片面认识。事实上现代金融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具有筹资融资、拓展市场、调节经济、信息服务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等五大功能,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宏观经济调控的杠杆,国民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业在建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国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经 《广东经济》2005,(11):14-17
从广东金融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区域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对金融业的运行具有重大影响,广东金融业之所以“大”而不“强”,存在着结构扭曲、效率低下、风险隐患严重、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欠缺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杨育谋 《经济月刊》2001,(12):69-69
目前,随着金融业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国际化,许多国家相继放松了金融管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逐渐融合.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业一大趋势。而我国在政策及法律上,仍严格规定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这使得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处于一种两难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金融机构开始仿效国外同行.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家》2006,(3):F0002-F0002
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广东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与金融稳定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中旬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金融机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高层次的研讨会。根据WTO协议,中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开放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开放性投资的同时,也会集聚巨大的歼放性风险,从而对中国金融业安全构成威胁。鉴于此,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教授、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白钦先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曾康霖教授等与会专家分别就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考察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实环境决定了中国金融业必然要实行混业经营,但现有的分业经营的法律制度又不能“朝令夕改”,中国金融业如何应对?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现有的金融业格局的基础上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如何防止其体制性弊端,如何监管等一些问题都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金融业的“绿色革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从“绿色金融”概念的由来及含义的界定入手,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基本发展思路,既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间接融资体系,也要建立绿色金融的直接融资体系,要支持工农业生产的绿色化,要创建金融业的绿色文化。文章还讨论了金融业绿色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5.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核心,商业银行如何实施绿色金融战略,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且事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贯穿于金融业发展的全过程,其根本动力来源于金融业逐利避险的追求;一旦金融创新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金融与产业结合起来,金融工程便应运而生。适应金融发展、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对于合理有铲地开发利用金融资源,保证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工程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金融创新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科学地认识三者间的关系,对于审时充势地推动我国金融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走出"分业经营"的体制误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7月以后,中国实行了金融分业经营体制。认为这一体制源于美国的观点,并不符合美国的实践。中国的金融分业经营是一种行政性分业体制,它导致了计划机制在金融业中的严重“复归”;不仅给中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后果,而且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改革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为此,必须推进专业化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地方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8.
提镇宇 《经济咨询》2007,(1):40-42,32
“金融生态”是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把金融组织及其生存环境以及外部影响因素看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200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在举办的“经济学50人论坛”上正式提出了“金融生态”这一极富创造性的概念,对于金融、经济如何和谐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指引方向,是现代经济金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地区金融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保护作用。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调整改造的重要时期,必须高度重视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入手,总结了美国“锈带复兴”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吉林省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振兴吉林金融业的基本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消费理念悄悄变 许多国家的金融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不断蓬勃发展的金融业需要趋于成熟的消费者理念作为基石,金融业的发展就是满足这些理念不断衍生的金融需求。我国金融消费者理念起步较晚,八十年代初,国内居民个人金融资产仅限于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1982年人们开始持有国库券,却视之为“薪水中的一项额外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