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F-1与MODIS时空融合的南方丘陵区水稻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多样,地块破碎的环境特点,利用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方法对水稻分布进行提取研究对作物精准估产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衡阳县为研究区,基于增强型时空数据融合模型(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ESTARFM)将MODIS数据分别和GF-1WFV、Landsat 8影像进行数据融合,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时间序列集,对NDVI序列进行滤波并获取各地物物候参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结果](1)ESTARFM能有效融合MODIS和GF-1WFV、Landsat 8影像,其中Landsat 8数据的单波段融合效果(R_(NIR)=0.92,R_R=0.82)优于GF-1WFV融合结果(R_(NIR)=0.82,R_R=0.75),但NDVI结果相关性差异不大(Landsat:R_(NDVI)=0.93,GF-1WFV:R_(NDVI)=0.89);(2)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地物分类,基于GF-1WFV融合数据的分类结果优于Landsat融合数据分类结果,其中GF-1WFV数据得到的分类结果总精度达到86.37%,单、双季稻的精度分别为62.26%与86.70%,Kappa系数达到0.80;而Landsat数据的分类总体精度为80.96%,单、双季稻精度分别为56.87%和70.74%,Kappa系数为0.72。[结论]GF-1WFV融合数据可用于获取精细的水稻种植分布;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特别是地形复杂度较高的区域,GF-1 WFV数据比Landsat数据在水稻提取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及时、准确地获取旱地作物类型、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可为农业生产管理,国家粮食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文章主要是对河北省冀州市棉花、玉米、水体和建筑进行分类,比较不同时相及分类方法下RADARSAT-2数据对4种地物的分类精度。[方法](1)计算得到每个时相(2018年7月14日、8月7日、9月24日)全极化RADARSAT-2数据的39个特征;(2)结合随机森林分类器比较不同分解方法(Freeman分解、Yamaguchi分解、MCSM模型和Cloud分解)得到的特征对旱地作物的分类精度影响;(3)分析参与分类的特征数量和时相对分类精度的影响;(4)将多时相多特征相结合,确定研究区内旱地作物的最佳识别方案。[结果]不同分解方法得到的特征越多、分类精度越高;就仅使用单景影像而言,在9月24日(玉米成熟期早期、棉花吐穗期中期)总体分类精度最高;不同分解方法得到的极化特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同一时相下,增加参与分类的极化特征数量不能有效提高分类精度;使用3个时相上117个极化特征,结合随机森林分类器,可以得到最佳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达92.89%,Kappa系数为0.885 9)。[结论]结合多时相与多特征相RADARSAT-2数据,能够有效提高复杂种植结构下旱地作物的识别精度,该研究可为旱地作物种植面积的快速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地貌信息的提取是研究新构造运动最基本和实用的方法之一。DEM是一种新兴的地貌特征信息提取工具,能进一步揭示研究区地貌特征,丰富研究区构造地貌研究的信息库内容。本文以吐拉苏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DEM数据和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该区地貌形态的空间分析和线性地貌特征的提取的基础上,能够直观地进行坡度、水系以及地形起伏度的分析,进一步对吐拉苏地区构造带和断裂带的线性断裂构造进行提取与解译。本文通过对吐拉苏地区地貌特征的分析研究,最终实现了一种基于DEM的构造地貌的提取方法,进一步印证了研究区地貌特征与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为天山地区构造地貌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基于SRTM DEM的汾河流域特征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特征提取是流域生态恢复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数据资料,是领域综合利用和开发必要自然地理要素获取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基于SRTM DEM数据对汾河流域特征提取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汾河流域范围提取、汾河流域水系特征提取、划分汾河流域子流域要素提取3个核心层次。利用Arc GIS水文模块分析工具,通过对汾河流域的SRTM DEM数据进行处理、填洼,水流定向的方法,提取出汾河流域地理要素特征;再通过计算汇流累积量,确定集流阈值,提取河网等路径,进而提取出汾河流域水系特征、流域子流域划分,以及进行其他流域水文分析处理;最后对提取精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表明9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提取汾河流域特征精度可靠,构建出基于SRTM DEM数据的流域特征提取的优化路径和方案,具有省时高效的优势,对于水资源的勘察、评价、管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农业资源调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对数字流域建设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空间分布遥感提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变化显著。研究水稻空间分布遥感提取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回顾,该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水稻空间分布遥感提取的数据源、特征量及分类算法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首先从遥感数据源方面,水稻面积监测主要采用多光谱光学影像,同时高光谱数据和雷达数据也正逐步推广应用。其次从遥感分类方法及其对应的特征量方面,包括监督和非监督分类、智能化分类算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及随机森林算法)、面向对象分类、多时相植被指数法及综合提取算法等分类方法,其主要对应的特征量各有差异。最后,结合我国水稻空间分布遥感提取的实际状况,提出构建全国长时间序列水稻物候历和高时空分辨率时序NDVI数据集,大力发展基于多时相遥感分类方法和建立分层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以及加强水稻种植北界、种植重心迁移等动态变化监测研究的建议,推动我国水稻遥感动态监测和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的分辨率大小决定区域地貌形态特征的表达程度,但目前DEM对于局部地形变异大的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制图精度的影响尚不明确。[方法]文章以江苏北部耕地区域为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不同分辨率DEM下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成土母质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DEM分辨率对局部地形变异大的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制图精度的影响程度。[结果](1)不同DEM分辨率下,地形、气候、植被、土壤与成土母质5类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2)当DEM分辨率在大于150 m的范围内变化时,环境特征因DEM的“概化”而逐步缺失细节信息,从而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精度随分辨率的增加而降低;(3)地形是苏北耕地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结论] DEM分辨率在60-90 m范围内时,整体平坦但局部地形变异程度较大的苏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制图效果最佳。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相似地貌类型区土壤有机碳制图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森林旅游产品的分类、特征及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为森林旅游区,如何开发森林旅游产品,不仅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森林旅游产品的分类是森林旅游区合理开发旅游产品的基础与前提。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产品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分类标准不同,对开发的指导意义也会不同。本文从构成森林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要素将森林旅游区旅游产品分为三类,研究了每一类型的特征,并对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采集自雅虎图片分享网站Flickr上带有地理标签的森林旅游照片数据,构建游客-景点关系矩阵,运用隐特征分析模型和旅游景点热度分析模型相融合的方法,分析游客对未去森林旅游景点的感兴趣程度,为游客提供一份专属的个性化的森林旅游景点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隐特征分析模型的森林景点推荐,正则化参数有效降低森林景点数据稀疏所导致的预测精度下降,同时合理的特征维度有助于提升森林景点评分预测的精度。此外,融合森林景点热度分析的个性化推荐对推荐准确度和新颖性的提升都有积极帮助。因此,提出加强森林旅游个性化推荐算法的优化以及增强森林旅游个性化推荐的新颖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森林是一个国家的可再生资源,是国家最具持久性的生产力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少林的国家之一,加强深林立地分类,对立地条件和深林发展潜力进行设计,有助于对造林进行科学规划,达到良好的造林效果.本文将对森林立地分类相关内涵进行概述,探讨森林立地分类实施步骤以及森林立地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需要,以济南市辖区所在的两景Landsat8卫星影像为数据基础,利用ENVI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了镶嵌和裁剪等预处理,并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了济南市土地利用信息,获得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结果。最后,利用Arc GIS软件为专题地图制图工具,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编绘完成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多目标物元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耕地动态平衡以及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体系和目标的特点,建设性地改进可拓学物元评价方法为多目标物元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语圣 《中国农史》2007,26(3):123-131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方式,从救灾层面凸现了民国这一多元化社会的奇特景观,对今天更好地做好灾害救治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森林公园组织结构设置的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公园作为企业应根据市场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于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特点的组织结构模式。并以陕西省平利县千家坪森林公园为例,对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合森林旅游特点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9年新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 1353-2009《玉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玉米不完善粒检测方法做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检测过程中需引起注意的事项,统一了检验尺度,有利于缩小个体间检验结果的差异和提高玉米不完善粒的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