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管理差别化政策研究——以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舟山新区土地利用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制约新区发展的瓶颈,主要包括建设用地规模不足和占补平衡难,提出旅游用地差别化、精细化管理,探索渔耕平衡,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途径和建设用地指标差别化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土地管理差别化政策。  相似文献   

2.
海域定级是一项满足海域行政管理需求的工作,其本质是进行海域使用适宜性空间分异评价。研究梳理总结了完整的海域定级体系框架,并对辽宁庄河市所辖的填海及构筑物用海定级进行了实证研究。庄河市填海及构筑物用海定级空间范围为庄河市所辖海域除"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外的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共划分633个1km×1km网格为海域定级单元,从海域自然条件、海域可开发利用条件和海域区位条件三方面建立定级指标体系,使用ArcGIS 10.2软件计算单元综合得分,将庄河市填海及构筑物用海一共分成五级,定级结果与庄河市海域实际情况相符,科学体现了海域资源条件差异。庄河市填海造地和非透水构筑物用海现状约一半分布在二级海域,其海域级别对应的海域基准价将更大程度实现海域资源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舟山工业仓储用岛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定性分析,再通过AHP法进行定量分析,构建SWOT-AHP模型。通过计算舟山工业仓储用岛开发利用策略四边形,确定舟山工业仓储用岛开发利用应选择开拓型战略,即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本文选取了2000~2017年潍坊市种植业数据核算了其碳足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复种水平、农产品出口依存度与种植业规模对碳足迹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复种水平抑制作用最强,而种植业规模抑制效果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支持制度、因地制宜提升复种水平、全力助推外向型农业发展以及推进种植业生产目标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的低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滨海区域生态系统不稳定,沿海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滨海地区生态区划是根据滨海区域区位、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及开发利用要求,选取相应的生态环境指标对区域状态进行评价,并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单元的过程。文章以北戴河新区为例,从生态敏感性、建设用地适宜性和景观格局安全性等3个生态要素中共选取14个指标建立生态区划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进行生态要素的空间分析,最终将北戴河新区分为生态涵养、生态旅游、生态服务和生态农业等4个生态主区以及15个生态亚区,并针对4个区分别给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监测是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进行土地利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金堂县2001、2007、2010和2013年4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应用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为正,面积显著增加;耕地、草地、水体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动态度为负,面积减少;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由6.12%增加到13.81%,土地利用变化强烈。(2)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主要发生在金堂县城、赵镇、三星镇和淮口镇等地;土地利用转化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最强烈,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尤其显著。(3)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土地利用变化随高程、坡度的增加而减少,且表现较强的相关性,符合二次变化曲线的特征;阳坡较阴坡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大。这一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和调控管理,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大连市金普新区2015年UDEM为基础数据,从三维出发,以城市建筑形态为研究内容,在现有城市三维形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占空度计算模型作为计算城市三维形态的指标,同时对计算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分析金普新区的城市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从地形地貌、规划引导和自身实力三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对区域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并划分村庄综合发展实力。在此基础上,综合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历史文化、旅游接待和特色产业的农村居民点,构建综合实力与资源优势的组合类型,提出不同村庄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综合了自然、社会、规划等多层面的因素,对于开展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和规划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程占红  牛莉芹  张峰 《林业经济》2012,(8):121-124,128
基于不同年份的卫星像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指数,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影响下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看,在斑块总数、斑块总周长及其所占的比例、斑块总面积及其所占的比例上,在不同时期变化幅度不大。近期耕地的斑块数最多,草地的斑块总周长及其比例最大,灌木林地的斑块总面积及其比例最大。(2)景观要素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不同年份间变化都很小。结果说明芦芽山自然保护措施得力,植被景观得到比较有效的保护。居民用地和耕地的斑块数和总面积的变化,说明人为干扰对景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被应用到农业、气象、林业、煤矿、灾害等多个领域,但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往往被应用于宏观三维场景,很少会被用于微观要素的三维可视化。近些年来土壤数据的空间化研究和分析成为3S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次研究主要基于GIS、GP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选择吉林省梨树县,从县级尺度研究该县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对研究区已采集的874个土样样本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通过SPSS 19中的K-S法对养分含量正态分布检验,利用GS+Version 9.0的半方差模型对土壤样本中服从正态分布的养分含量进行拟合,进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在掌握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土壤养分含量的三维空间可视化,研究分析了养分含量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三维空间模型的建立使得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更加深入、直观。文章最后指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我国主要城市和国外发达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上海住房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回顾历年来上海市住房发展主线,在代表性、层次性、易操作性和稳定连续性原则下,构建新时期上海住房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探索。文章首先通过频度分析初步建立由常规性指标、阶段性指标和个性化指标组成的指标库;其次以目标为导向从指标库中遴选贴合上海实际的指标,补充体现上海住房发展特征的指标,形成指标集合;最后以实施为导向建立起规划目标、指标、主要任务和策略之间相互联系,兼顾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为例,利用典型项目区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影响退耕农户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综合素质、家庭经济基础和农户土地依赖性对农户满意度和农户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农户综合素质、家庭经济基础和农户土地依赖性还会通过农户满意度对农户行为意向产生影响。据此,后续城市造林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户满意度的服务工作,同时根据个体农户特征,对被征地农户在再就业、技能培训、农地补偿等方面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视角,构建含有28项评价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0-2019年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层面发展水平均有差异.创新维度和共享维度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维度发展速...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对市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实施方案。研究方法:功能分析法。研究结果:以徐州市为例,在徐州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功能需求,结合.NET技术、ESRI最新GIS组件产品(ArcGIS Server,ArcSDE),提出了基于GIS的市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方案。研究结论:提出的实施方案对基于GIS的市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产资源不加节制的开采,资源地区优势逐渐弱化,生存空间逐渐缩小,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注焦点。以攀枝花市为例,对其基本状况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实现创新驱动战略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攀枝花市应该加大对创新基础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培育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官产研学共享信息,破解共同关键技术难题,形成技术链,从而推动创新链形成,最终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激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后灾害链产生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衍生效应。研究以统计年鉴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法分析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在2005—2014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地震衍生效应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对耕地、化石能源类生态足迹反映比较敏感,与区域产业发展特征相符;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均衡、依赖耕地承载力;地震灾害衍生效应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衍生效应对生态承载力的"侵蚀"作用与生态承载原生的结构型问题相互交织,绵竹市在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阶段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人均生态赤字水平。未来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应更注重灾害衍生效应背景下,产业布局、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生态承载质量,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考察东南亚地区海外耕地投资市场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为科学规划指导海外耕地投资布局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Lotka-Volterra模型。研究结果:(1)海外耕地投资规模的增长符合Logistic规律,2008年以来东南亚7国陆续迎来引资增长拐点,现有耕地投资存量已接近东南亚最大可投资规模。(2)从东南亚引资格局来看,各国捕食关系占据半数而互惠共生关系占比较低,引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3)从投资国视角来看,中国和东南亚本地国家在东南亚耕地投资市场上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互惠关系,与亚洲其他国家和欧美国家形成竞争关系,同时欧美国家、东南亚本地国家、亚洲其他国家之间表现出激烈的捕食关系。研究结论:目前东南亚地区海外耕地投资市场环境复杂,不利于海外耕地投资的持续发展,中国在后续海外耕地投资布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场竞合关系,为全球粮农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结合国内外城市棕地特点,归纳基于城市规划的城市棕地识别和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方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使用城市总体规划现状图作为底图,分三步对城市棕地信息进行提取,并基于此运用CAD、ArcGIS等软件对已识别的城市棕地信息进行汇总,建立城市棕地数据库。研究结果:(1)城市棕地识别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用地性质筛选;2废弃地块及污染特征筛选;3实地现场勘查及统计资料补充。(2)城市棕地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具体步骤为:棕地信息识别—棕地信息录入ArcGIS—构建城市棕地数据库—棕地信息复核—棕地信息补充(随时补充)—棕地信息分析。(3)长春市中心城区共识别出城市棕地441块,其中步骤一、二识别棕地占最终识别总数的87%。研究结论:城市棕地信息识别和数据库建设是城市棕地改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棕地信息识别和数据库建设方法适用于中国国情,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通径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背景,分析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上海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存在交易半径较狭小、市场化程度较低、定价机制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应研究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指标交易机制。研究结论:针对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指标短缺的现实矛盾,上海市政府应从机制构建与配套措施两方面进行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体系建设,以推动上海市土地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