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文胜 《中外企业家》2013,(12):239-239,249
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及实践的全球泛滥下,全球性贫困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尽管任何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成因,但是今天的全球性贫困问题正是马克思当年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中所必然带来的结果。资本主义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持续至今,在实践过程和理论研究阶段都引发了长期的讨论.本文从福利经济学、 功能主义、 社会排斥理论的视角解读贫困的本质,探索制定反贫困政策的理论依据,从而帮助理解贫困的本质和反贫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姚开建 《经济界》2010,(1):63-7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体现的关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规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其他阶级的经济学相对的无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意识的理论表现,是近代以来无产阶级运动、革命实践的产物,并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创立时期(19世纪40年代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包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对资本主义以前各生产方式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多种经济并存、发展的方针,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健康发展。活跃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丰富了人民群众生活。事实表明,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实践,丰富与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证明了在社会主义阶段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个体私营经济,这是伟大导师马克思所始料不到的。马克思虽然根据人类历史的发展,得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成只能作设想。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金砖国家"在失业率、贫困指数、贫困差距指数和基尼系数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社会贫困问题不容乐观。基于发展需求的互补特质,"金砖国家"在社会、经济、制度和实践领域有着广泛的反贫困合作基础。为治理贫困,"金砖国家"可以在经济、政治和政策领域构建起反贫困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贫困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的农村贫困从本质上看属于自由、生存能力和生存发展机会这三方面匮乏的可行性能力贫困.我国传统的农村反贫困政策主要是以问题补缺为主导的公共治理,直接目标是为了解决生存方面的经济贫困,其发展内涵与价值意义显然不够充足.发展型社会政策属于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社会政策形势.对于我国的农村反贫困来说,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应用为我国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社会政策的新模式.本文以分析我国当前的农村贫困现状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农村反贫困途径.  相似文献   

7.
谢选娥  董奥博  董伟 《活力》2010,(20):179-182
按照恩格斯关于理论思维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理论,现今人类社会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马克思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其中制度一结构理论则是一大经典。这一理论包含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的划分、“自然历史过程”、人本思想等理论中。这一理论的核心便是: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一历史过程,经济制度选择的差异以及社会结构历史渊源的不同,决定了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而这一历史过程的本质是人如何自由与全面发展。据此,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西方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形式,无疑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超越“自然历史过程”,扬弃“物的依赖性”,提升人的价值与尊严,赋予马克思制度结构理论的当代性,则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国外城市反贫困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城市贫困及反贫困的涵义、标准测度以及结构特征和机制原因等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总结了西方城市贫困理论研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并指出中国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还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9.
《宣言》的发表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产物,是欧洲社会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伟大升华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以及显示人类生活的困难,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因素;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斗争的需要,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动力源泉;正义者同盟的斗争和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19世纪以来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变我国的贫穷和落后状况,其反贫困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并未彻底消除,农村贫困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政策因素、自然因素、人口素质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四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城镇贫困:结构成因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贫困成因分析主要有两个理论取向 :结构性和文化性。我国城镇贫困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性贫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贫困者的境况若得不到改善 ,就可能向文化性贫困发展 ,影响的可能是几代人。反贫困政策应当立足长远 ,注重制定战略性的反贫困措施与方案 ,以防范“贫困文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正>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究竟能不能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和遭受挫折时都特别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思想1.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原因综观许多学者的研究分析,马克思晚年转向  相似文献   

13.
1847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而写成的一部论战性著作。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分析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过程中,解读出了马克思主要针对蒲鲁东颠倒地理解经济范畴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形而上学地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唯心主义地理解社会发展动力三个方面的批判。从马克思对蒲鲁东这三个方面的批判过程中,进而可以看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与政治经济理论分界点。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来看。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总书记所指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理解,一是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适用对象的社会性质完全不同。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依据的是工业化初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特点,划清劳动和剥削的界限,进而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的实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而现在,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人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们就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而要从中吸取精华,加以丰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  相似文献   

15.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精髓,它是在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但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总与剥削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社会也广泛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正> 贫困是一项世界性的课题,更是我国“九五”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已向世界作出了在本世纪末消除国内贫困的庄严承诺。在政府加大反贫困力度的同时,贫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地位就业是最根本保障,是解决人们最基本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对人类历史伟大贡献时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和新扶贫标准的制定,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文章通过分析广西贫困与反贫困的现状,阐述当前广西反贫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十年广西反贫困的主要任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这是“四个如何认识”中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垂而不死”现象的粗浅看法。必须正确认识和冷静对待资本主义“垂而不死”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理论提出150多年来,“两个主义”和两种制度在理论上的交锋和实践上的较量从未停止过。当历史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些革命导师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突出表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正借助资本拓展来控制着世界市场,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导扮演着“编剧”和“导演”的主导角色,一步步朝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迈进。而社会主义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种实践的反差势必使人们产生一种疑问:“两个必然”还灵不灵?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冷静对待。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资本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马克思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背景是十九世纪中期,跟现在的社会条件大不相同。当时,还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上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它只在革命转变时期存在,它是进行社会改造、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工具。列宁、毛泽东等过分拔高其作用,把无产阶级专政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认为它在资本主义旧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特指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过渡的整个历史时代都存在,它不受法律限制,这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一些国家曾经的失误使我们不得不对此观点和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