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访手记: 位于青岛"五四广场"上的青啤大厦,是笔者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与以往的采访不同,当笔者在10月最后一天来到这里采访金志国董事长,请他谈谈青啤开放30年时,这座承载了许多故事、许多传奇、许多梦想的大厦,似乎变得清新而又厚重.  相似文献   

2.
罗威 《新财经》2005,(8):46-50
谁是青啤之师?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彭大将军”彭作义、“青年才俊”金志国,这两个中国啤酒业响当当的风云人物。而青啤真正的掌权者——李桂荣,由于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很少接受采访而被公众遗漏。这种效果,也许就是青啤的成功,就是李桂荣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张程 《新财经》2008,(9):45-45
百年奥运,百年青啤。金志国希望通过赞助奥运为青啤注入活力与激情,他更希望奥运能成为一个跳板,青啤自此畅游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4.
金志国:企业家同学多是正常的6月28日,青岛啤酒(600600.SH)在青岛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董事长金志国因个人身体原因将离职,总裁孙明波将接任董事长一职,副总裁黄克兴任总裁。青岛啤酒称,金志国今后仍将在青啤担任职务,作为青啤的名誉董事长和首席顾问。现年56岁的金志国出生于山东青岛,1975年进入青岛啤酒厂工作。2001年7月,青岛啤酒前任总裁彭作义突发心脏病去世,时年45岁的金志国被任命为公司总裁;2008年6月,就任青岛啤酒董事长一职。  相似文献   

5.
在青岛啤酒正处于新一轮扩张期的关键时段,一向张扬的金志国却突然走到幕后。他说,现在最想做的,是让青啤这个百年品牌年轻化,最好回到只有1岁的状态。33年前,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就业学生。高中毕业的金志国被分配到青岛啤酒厂。那时,金志国只有19岁。  相似文献   

6.
近期,权威评测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青岛啤酒(以下简称“青啤”)的品牌价值已经增长至258.27亿元,持续在行业中领先,充分显示出这一百年品牌的深厚实力。翻开青啤这几年的品牌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01年67.1亿元发展至今的成长奇迹。而这一发展的背后,是青啤掌舵人金志国带领“青啤人”掀起的一场百年品牌的年轻化革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青岛啤酒原董事长金志国曾经这样描述自己选择接班人的标准:"当我发现了能超越我的人,我会把接力棒交给他。如果没找到,即使到了退休年龄,我还要干。""接班"在国有企业是第一难题。不同于长虹接班的血雨腥风,青岛啤酒这个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在"交班"时则展现出了一个大企业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与能者居之的企业传承原则。2012年6月28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啤")发布公告,宣布56岁的金志国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孙明波和黄克兴分别接任  相似文献   

8.
日前与青啤董事长金志国聊天。我对他说。看你这么风光,好像没有什么烦心事。他说我也有。我问,能说说从生下来到现在让你最痛苦的一件事吗?如果涉及隐私不说也行,我关心你从这件事中收获了什么。金志国说.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他一出生就是最痛苦的时候。因为他出生在别人家的大门洞里。  相似文献   

9.
日前与青啤董事长金志国聊天。我对他说,看你这么风光,好像没有什么烦心事。他说我也有。我问,能说说从生下来到现在让你最痛苦的一件事吗?如果涉及隐私不说也行,我关心你从这  相似文献   

10.
张程 《新财经》2009,(9):33-33
我是青岛本地人,1975年底,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就业学生,我高中毕业被分配到了青岛啤酒厂,当了一名洗瓶工。 我刚进青啤时,青啤被称为“国啤”。在计划经济时代,啤酒是配额供应,买酒要托关系,都是别人上门来求酒,非常牛气。  相似文献   

11.
杨一一 《今日重庆》2008,(11):143-143
2008年10月,晚上已能感觉到秋天的凉意,记者打电话给南坪中学的饶世勇老师约时间见面,但几次都是“该用户正在通话中”。“我在和一位家长谈她孩子在学校的事。”见面后她说,这学期留给家长的是小灵通,接电话就不怕影响家人了。  相似文献   

12.
"你幸福吗?" 2012年十一期间,央视这句爆红台词,火了不少神一样的回答.但如果拿这句话去问奢侈品电商经营者,得到的答案大致只有一个:不幸福,很痛苦,生不如死.  相似文献   

13.
李航 《现代乡镇》2011,(3):20-21
“在面临一缺资金、二缺市场的局面时,民营企业要想明白,究竟是想最后撑不住做垮了,还是去与强势企业重组,不当老板改做一个股东。民营企业要想通,在市场竞争中,兼并别人或被别人兼并,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4.
陈世旭 《今日重庆》2006,(4):118-119
我的最常用的字典里,至今夹着一片十几年前的长江红叶……这样开始我的这篇短文,好像是开始一个老套的故事。但却是事实。那年我在上大学,一家出版社让我参加他们举办的长江笔会。船上没有别的去处,晚上的安排之一就是舞会。她的出现好像是在第二天晚上,整个舞会一亮:个头略高,结实而健康,一张月亮似的脸,目光闪闪。许多人一下子拘谨起来,换了两支曲子,居然都没有人去邀请她——美有时真会是一种压力。我觉得没有理  相似文献   

15.
《侍卫官杂记》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作者署名“宋乔”. 1952年9月,《侍卫官杂记》在香港学文书店出版,全书40余万字.这本书用第一人称,以日记体形式描写了抗战胜利前后,在重庆和南京的国民党高层,声色犬马、光怪陆离、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一连串故事. 小说生动曲折,幽默泼辣,恣肆酣畅.人们争相购阅,初版7万册一售而空,几年之内多次再版,香港好几家报纸也竞相连载.80年代初,国内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也曾洛阳纸贵,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16.
选择漂泊     
谢梦 《中国西部》2001,(5):26-27
人们的心不再甘于被束缚,他们开始寻找着生活真正的意义所在——精神的自由,并为之拒绝去重复着上辈人或走着同龄人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为了生计而劳碌的路,他们选择了漂泊。也许在传统的眼中这些行为就是叛逆,而他们则是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混小子。因为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为了自己的所爱而奋斗的激情,而这种激情所带来的满足感是足以用燃烧生命来获得的!  相似文献   

17.
杜枫 《走向世界》2010,(9):32-35
时世流转,或许你感到惊讶,但济南确实再一次成为焦点. 这让人想起100多年前的开埠.济南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埠的城市,隆隆火车和西装革履的外国人进入让古老的济南有了别样的景致:这让人想起古时的济南.古时的济南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韵致,和得天独厚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商贾云旅.  相似文献   

18.
安踏,一个中国品牌的故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慧 《新财经》2007,(1):48-50
今天的安踏,连续五年市场销量排名第一。在众多体育运动品牌纷纷复制“安踏模式”的时候,这个不安分的行业小巨人已经将目标瞄准了国际市场。在这个与狼共舞的时代,选择去狼的地盘与狼争食,安踏和背后的丁志忠有着怎样的引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从传统的"两高一低"型经济向"两低一高"的生态型经济转化应当采取的具体政策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纲领性政策、核心政策与其他配套性政策三个方面及三者的有机结合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于老字号,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个企业,一个商号,甚至是一块招牌,因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内蕴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和信赖,在数十上百年间长盛不衰。“老字号”便成为民间大众对这些商号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誉称。跨国公司频频进入的今天,山东的许多老字号仍能让很多人耳熟能详。济南瑞蚨祥、青岛亨得利、烟台张裕、济宁玉堂酱园、莱芜“顺香斋”香肠……这些经历了百年风雨而积淀成的“金招牌”,成为齐鲁经济发展史中的耀眼明珠。“老字号”源远流长山东的“老字号”可谓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山东的老字号应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早在那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