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004年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出现,国内学者对"刘易斯拐点"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的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有的认为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为时尚早.本文通过对中国"民工荒"本质和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现状对刘易斯模型做了改造,使其能更好的解释在中国农村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2.
劳资双方因经济利益而结成劳动关系,但由于各自利益的诉求不同而产生矛盾,这在私营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受东部沿海城市"民工荒"影响,贵州私营企业出现"民工荒"。本文通过分析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探究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现象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艳  詹玉萍 《商业研究》2006,(24):105-107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纷纷流入城市,"民工潮"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各个一线城市蔓延。然而,2004年春季,中国用工市场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由"民工潮"转变为"民工荒",珠三角地区的民工荒问题最为严重。本文从"民工荒"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研究"民工荒"现象的重要意义,从国家、珠三角地区、企业和劳动者自身等方面研究产生"民工荒"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却从2004年开始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并且从东南沿海扩展至中西部内陆,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结合刘易斯模型的基本理论,从"民工荒"现状、成因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民工荒"作为一种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农村劳动力供求变化、劳动力价格与价值偏离以及劳动力市场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还需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6.
孙殿丽 《中国市场》2013,(32):38-39
"民工荒"现象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出现,现已蔓延到全国,在短期内给沿海地区的加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于我国加工业的升级转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阐述当前"民工荒"和我国加工业现状的同时,借鉴国外应对用工短缺的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的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加工业在"民工荒"背景下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胡放之 《商业时代》2005,(27):15-15
2004年上半年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招工难现象,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时至今日,“民工荒”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民工荒”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关于“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民工荒”说明党的富民政策开始显  相似文献   

8.
近几个月来,"民工荒"这个词成了各大媒体的热门词汇,众多网站、报刊、电视台等媒介分别从不同侧面报道民工荒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随着东南沿海多个发达地区接连出现问"民工荒"现象,通过对刘易斯及其改良模式的介绍,探寻"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理性经济学人的农民工在企业实际工资不升反降而农村收益上升的情况下做出回流行为,由此使得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多年的"民工潮"逐步被"民工荒"所取代.而企业工资低的根源在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低下.因此要解决民工荒,关键在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开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一个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令人费解现象——很多民营企业为招不到员工而发愁.不少工厂由于工人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即所谓“民工荒”。笔者认为,“民工荒”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现象的社会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频频出现民工相对短缺、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现象.并且,它已成为新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企业因民工荒而陷入生存困境.本文从民工荒实质出发,在分析产生民工荒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民工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谭娟  陈遊芳 《现代商业》2006,(14):64-65
本文从社会角度切入,分析了服装企业"民工荒"问题从中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和日趋严重现象的原因,提出整个社会应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民工;建立和完善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强发挥其协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融风暴影响下,我国外部需求萎缩,部分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被迫裁员或倒闭,致使中国在2004年出现并延续的"民工荒",转眼之间变为"失业潮";2009年4月,在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就业压力长期存在和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背景下,中国从沿海到内地,先后再现"民工荒"现象。立足于金融危机这个特殊的大背景,分析该时期"民工荒"的实质,并与以往的"民工荒"现象进行对比,以剖析新一轮"民工荒"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危机之后,企业用工大量短缺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政府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客观上讲,边境口岸城市,作为相对比沿海开放晚十年的沿边开放的主体构架,尽管也采取了类似沿海开放城市的某些政策,如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至今尚未找到一种适合边疆经济开发的模式,至今尚缺乏一个开放度较高的政策载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来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善待民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营造出一个留住民工的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国沿海的大量企业,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一大绊脚石。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工的民工荒现象,另一方面是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文就这一矛盾的现象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民工荒"角度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之风吹遍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大多数企业找不到需要的人员,企业正常生产因此受到影响。出现这一现象固然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但企业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正是从"民工荒"现象出发,详述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呼吁我国企业切实执行人力资源规划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招工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琛姣 《商业时代》2006,(12):91-92,95
沿海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之后,中部一些劳力富余省份近来也纷纷出现“招工难”现象,这已经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从职业教育体系、政府政策制度、劳动力市场功能、企业发展方式、务工者就业观念等方面入手,建立解决就业和用工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