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按企业所在地原则划分收入预算级次的基础上,对县(市)实行“增收分成”的财政体制,对区实行“比例分享”财政体制。同时将地税机构上划,实行市垂直管理。该体制执行期间,随着企业的上下划和事权的调整,市对区财政体制基数做了一些微调。从市里角度看,市与区财政体制顺应分税制改革趋势,集中财力显著,在推进城市建设、扶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现行省对下财政体制有利于均衡地区发展 2002年,我省对市县财政体制进行了微调,县(市)财政收入实行全留,省财政只集中设区市本级(含市辖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量的20%,同时,省财政不断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体系,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体制调整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一、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关情况 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区域间财力差距.2004年广东省开始对下实施激励型财政机制,2005年出台了帮助县(市)解决镇(乡)财政困难的帮扶政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基层政权和组织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夯实财政体制根基。  相似文献   

4.
2010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财预[2010]443号),部署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县(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吉林省在2005年7月1日,就将原来实行的省管市、市管县(市)财政体制改为省管市,同时管县(市)的财政体制(简称“省管县财政体制”)。现在这一体制实行了7年,体制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效果如何?是否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总自2007年起在全市区域内实施“两制”改革(改革工会经费收缴体制,实行工会经费税务代收,改革工会经费分配体制,建立“市、区两级工会财政分享体制”)后,各级工会组织的经济实力和工作活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省财政直管县即省级财政对县级在财政体制、财政政策等方面实行直接管理。其体制模式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划分(调整省市县三级财政收入体制,设区市原则上不再分享直管县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责任(与财政收入划分体制相对应,设区市不再承担相应支出责任)、体制基数核定(按照不挤不占、保各级既得利益的原则处理)、管理方式(省对直管县的体制上解或补助基数和体制改革收支基数的核定,以及税收返还。  相似文献   

7.
省财政直管县即省级财政对县级在财政体制、财政政策等方面实行直接管理。体制模式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划分(调整省市县三级财政收入体制,设区市原则上不再分享直管县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责任(与财政收入划分体制相对应,设区市不再承担相应支出责任)、体制基数核定(按照不挤不占、保各级既得利益的原则处理)、管理方式(省对直管县的体制上解或补助基数和体制改革收支基数的核定,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县(市)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县域经济发展难等现实问题,2004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在全省包括赤壁市在内的52个县(市)推行“省管县(市)?的财政管理体制。新体制运行两年多来情况如何,从赤壁市的财政收支变化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家庄市将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农村综舍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全面推进。到年底.全市17个县(市)和矿区的214个乡镇全部实行了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其中。86个乡镇实行了相对规范的分税制体制.占全部乡镇的40.2%;128个实行了统收统支加激励体制,  相似文献   

10.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指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与法律框架内,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级财政的一种财政管理方式,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民生财政的客观要求。浙江省一直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走在了全国前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5年开始,中央开始逐步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全国诸多省份都已经进行了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遵义市各县(区、市)先后对所属乡镇开展了划分税种、收支等基础性工作,制定了相应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包干制财政体制的影响,加上县域经济不发达,县级调控能力弱,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遵义市乡镇财政体制至今尚处于分税制与包干制交叉的过渡期,未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为了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我们对全市建制乡镇实行了分类典型调查,旨在进一步探索、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上海市与区县财政体制是1994年建立,2004—2006年进行调整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其基本模式是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分级管理。从上海分税制财政体制14年的实践来看,这种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分级管理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分配体制所强调的激励、效率在促进市与  相似文献   

13.
为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县(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吉林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将现行的省管市、市管县(市)财政体制改为省管市,同时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市级财政继续履行对县(市)财政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职能。如何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决定,积极探索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是摆在政府、财政和基层央行国库部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广元市财政体制的现状 (一)市对县(区)的财政体制 按照市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广府发[2000]44号),从2000年1月1日起,在维持原市与县(区)事权划分的基础上,调整了市与县区(不含市属开发区)的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在省对市实行分税制的前提下,市对县(区)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维持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南省城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与市、县相比,城区财政体制还不尽完善,城区财政运行的困难也较为突出。现行按隶属关系和按税种划分收入并存的城区财政体制,市与城区在收支划分上不尽完善,其主要原因一是城区财力与事权不匹配;二是市与区间财政体制不规范,部分市与区体制改革滞后。应从城区财力与事权匹配入手,调整城区域内财力配置格局,以省适当下放财力为先导,吸引市级财力向城区倾斜,进一步理顺城区财政体制,以调动城区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壮大城区财政实力,实现城区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市区财政体制是地方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省看,由于历史、环境以及经济布局、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等方面的不同,各地制定的市区财政体制不完全一致;但是目标是一致的,主要是为了理顺事权财力分配关系,促进市、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市与区财政相对独立,财力事权一旦确立,几年内不会更改。财政体制中体现的财力状况是一级政府事权能否有效履行的保障,为此,市、区两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对制定区财政体制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7.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超越“下管一级”传统行政规则,在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建立直接财政关系的财政体制。它是针对现行“省管市、市管县”的弊端而对地方财政体制作出的重大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时期,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地管县”体制(在当时地区行署是作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地市合并,市管县体制才真正确立起来,成为地方财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规范县乡财政体制的两种模式。即对于财政收入规模较大、自有财力相对宽裕的乡镇实行“相对规范的分税制”体制模式。对多数非农产业聚集度低的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体制模式。目前85个县(市)开展了“相对规范的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两种体制模式的试点工作。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不但调动了乡镇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而且使乡镇公用经费标准和支出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还增强了乡镇公共服务能力。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但改革试点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财税资讯     
《湖南地税》2009,(2):56-57
温家宝:今年将实行结构性减税;李毅中:将推四项工业增长措施保增长;地方非税收入将统一实行国库集中收缴;江西80县(市)全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地方财政体制变化,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危害以及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对策。研究结果:(1)土地财政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具有巨大作用;(2)在地方财政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完善地方财政体系,规范地方财政收入。研究结论:为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土地性相关收入的分配,保证财政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