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商》2016,(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由其引发的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股权激励计划、规避盈余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付丽  安慧歌 《北方经贸》2014,(5):201-202
股权激励为企业解决代理成本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对策是:改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结构;健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引进股权激励制度,直到2006年《公司法》、《证券法》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股权激励制度开始有所规范.之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公司治理中,然而也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有力动机.本文从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中与股权相关的激励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出发,随机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以多元回归为主要方法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所选取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但同时也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治理结构越完善,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特征,指出如何正面发挥高管的股权激励,减少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个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框架,以期为这一课题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正式实施高管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计划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正相关.股权激励程度的增加会诱使经理人增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但随着经理人激励程度越来越高,管理层因股权激励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2011年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及股价波动情况。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公司当年的股权集中度、每股净资产与盈余管理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从而达到降低行权价格的目的。此研究结果丰富了股权激励中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一种主要方式,盈余管理是公司股权激励管理效果的反映,本文简单概述了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和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中应用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私募股权投资入股期限与IPO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的影响日益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且数据不易获得,国内在该方面的全面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2003~2011年间上市A股为研究对象,首次探讨不同期限私募股权对企业IPO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私募股权投资能够发挥正面的公司治理效应,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在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行为。其中,长期私募股权投资能够抑制正向盈余管理,发挥公司治理效应;而短期私募股权投资抑制负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公司,而股权激励制度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采用的一种实现盈余的管理方式。本文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的动因,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管理的方式,最后提出几点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权激励也会面临着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利润。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35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年,企业管理层会采取负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则管理层采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越强;相反,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一年,管理层会采取正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采取的正向盈余管理越强。此外,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在股权激励公告日前,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采取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权激励也会面临着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利润。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35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年,企业管理层会采取负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则管理层采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越强;相反,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一年,管理层会采取正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采取的正向盈余管理越强。此外,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在股权激励公告日前,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采取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我国2014年首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和实施后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于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一年进行负向盈余管理;且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同向变化,股权激励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8)
CFO作为公司的重要管理层,对于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并参与到公司的重要决策中。基于现代公司两权分离制度,本文研究CFO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CFO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此外,通过对比CFO股权激励与CEO股权激励的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CFO比CEO盈余管理更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化工行业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该行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手段达到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加入董事会规模及独立性、股权集中度及股权性质等代表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管理行为,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董事会独立性削弱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进一步提升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厘清该行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对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保证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股权激励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可以使企业与员工利益趋于一致,有利于公司战略发展,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职工持股比例和在职人员平均薪酬以及披露样本信息,结合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讨论表明实施股权激励能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运作效率、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及资源配置的优化等,同时基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比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等措施,为今后进一步完善企业相关制度提供合理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天华 《商》2013,(15):24-24
本文以我国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差别。研究发现:提高激励股权数量对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更为显著,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影响盈余管理,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高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尤其是中小板上市公司。本文以2008至2010年28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成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部分,可以有效的防止公司高管的短期行为,将公司的发展与高管薪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改进意见。为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股权激励提供方法,促进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发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来,股权分置和股权激励改革,为公司治理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盈余管理角度来研究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可避免内生性的干扰,令检验结果更加可靠。本文对2002至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187-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发现:CEO持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地低于CEO不持股公司,CEO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CEO持股能有效降低盈余管理,存在正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实际经营中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如何激励企业中的高管人员,如何使其长久地为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成了许多公司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3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浅析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发展的作用,了解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不足之处,为完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