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简述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主体和监管现状,分析监管主体的监管模式和监管力度,查找监管力度不足的原因,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对以后的质量监管前景进行瞻望。  相似文献   

2.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持续性监管工作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正 《金融论坛》2005,10(3):52-55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心原则评估小组指出:持续性监管是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持续性监管工作框架,实施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是当前银行业监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在对持续性监管的内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并总结了前期我国持续性监管的工作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持续性监管的工作框架,即包括监管环境、监管基础设施、监管过程和监管措施四个方面,通过监管法规和监管理念的落实,以及监管手段和监管措施的实施,按照监管标准的要求,取得最终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金融的进一步自由化和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监管存在错位现象,地方金融风险日益凸现。加强对地方金融风险的监管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地方政府不同于一行三会等专业的监管机构,其监管责任大,监管权力小,在监管范围监管方法、监管体制和监管能力上均存在特殊性。因此在加大地方政府监管责任的同时还应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作为监管主体的监管权力,不断加大地方政府与监管机构的配合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形成监管合力,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于惠毅 《会计师》2023,(11):7-9
从监管制度、监管的主体和客体、监管内容和监管运行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教育经费监管体系的构建要点;从明确权责划分、加强学校监管、建设监管平台和完善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小学教育经费监管体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监管效能,强化机构自我约束、政府行政约束和市场约束的力量,财险产品监管应该贯通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形成“产品—机构—市场”一体化监管,统筹实现公平、安全、稳定的监管目标。对比国际财险产品监管制度与共识,我国现行的“前置式、分层式、分类式”监管框架总体合理,但财险产品市场和产品监管的方法手段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结合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创新监管制度方法,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构建“高效、透明、负责、公平”的财险产品监管体系,实行更精准的分类监管,把更多监管资源配置到易受侵害的个人消费者领域,适度放开企业客户和国家重点战略领域的前置措施,鼓励和保护财险产品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监管科技影响产品监管的成本与收益,要建立科技驱动式产品监管机制,建设财险产品监管数字化基础设施,应用监管科技增强监管能力,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分层体系下监管一致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保险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保险监管工作的重心由以市场行为监管为主向以市场行为监管与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方向转移.监管重点的转移,使保险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风险为核心的保险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也在逐步确立.非现场监管是风险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监测保险企业偿付能力和经营风险的有效方式.本文从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非现场监管的作用和意义等切入,提出建立适合当前需要的非现场保险监管目标体系、风险监测以及预警体系,以及建立和实施特别监管制度等建议.同时,就如何健全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非现场监管体系,提出了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和处理分析系统,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培养专业人才、优化监管队伍,建立综合评价和信息披露制度等配套措施的建设性意见,以期提高非现场监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为例,探讨了有关金融监管的基本问题。从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监管原则、监管模式、监管方法与监管工具进行了层层剖析,认为监管要遵循真实、合法、规范、有序原则,并结合业务实际探讨了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两种监管模式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具体监管方法和工具的选择,最后提出了促进监管有效实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防范和处理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经验证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创新,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再到双峰监管,具体到穿透式监管、“沙盒监管”监管。最后本文总结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指标体系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金融指标,具体地从多维度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深入学习和落实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是当前和今后保险监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工作议程。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出和表述,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保险监管思想智慧、根本经验的高度凝练和精确概括,聚合了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监管干部的文化认知认同,表达了保险监管系统广大干部共同的意志和心声,开启了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新起点,为保险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提供了规范性的文化引领和战略目标导向。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的根本要义是创新和丰富国家行政文化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重要金融支柱产业,在推进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保险监管机构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小额贷款公司为典型对象的实证分析表明,小额贷款公司面临发展定位和方向不明确以及融资杠杆过低等问题,对其监管则存在监管法律不完善、中央和地方分层监管机制不健全、审慎监管和非审慎监管边界不清晰以及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分类监管机制仍未建立等缺陷。借鉴国际范围内非吸储类放贷机构和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监管与立法的经验,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完善非吸储类放贷机构监管法律;采取审批制和注册制的市场准入方式;坚持非审慎监管原则;在监管主体方面,实行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自律相结合;建立健全差别化监管和分类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普遍加强银行监管,更新监管框架,构建相对完备且成体系的银行监管体系,提升银行监管效力和金融稳健性。但是欧美国家的银行监管并非无懈可击,不仅存在短板和缺陷,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而且银行经营生态和模式的变化将对银行监管提出更多的现实挑战,迫切需要启动新一轮银行监管改革。本文认为,过去十余年欧美国家的银行监管整体上成效显著,监管制度日益健全,监管工具更加丰富。面对新的内外部形势,以及潜在的银行风险上升趋势,银行监管难度加大,治理成本也大幅提高。本文提出进一步深化银行监管改革,维护银行监管独立性,提升银行监管覆盖面,提高银行监管前瞻性,增强国际银行监管协调等。欧美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既要持续提高银行监管的效力和效用,也要加快探索推进防范银行潜在风险、处置化解银行危机等监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英美银行监管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介绍了英美两个国家银行业监管的特点,认为我国银行监管需要转变监管观念,围绕监管法定目标定位监管者,重视有效监管框架下的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加强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严格实施内部监管,提高监管部门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业监管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银行体系的稳定和社会公众存款的安全,而监管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监管者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水平.而设计和完善必要的监管准则,实现监管行为标准化,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和权威性,促进我国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银行业监管行为标准化问题进行了多视角探讨,以利于构建我国银行业监管行为标准化框架.  相似文献   

14.
邹虎 《金融研究》2008,(10):I0062-I0067
银行业监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目标都主要是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健全、有效的银行监管至少包括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作为对现场检查担负引领作用的非现场监管,其根基又在于监管统计工作。在“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下,提高监管统计“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结合当前银行监管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监管统计分析水平,强化监管统计的信息服务功能,提高监管统计“附加值”,提升监管有效性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集中监管和市场自律相结合的监管制度。但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政府监管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十分明显,自律监管的作用几乎为零。本文从自律监管入手,分析了证券交易所监管在证券自律监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可能性,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缺陷以及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非现场监管是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有效发挥其监管作用,及时发现和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适时有效指导现场检查,需要不断研究。我们必须要做到监管指标设定的科学性,监管系统指标的一致性,监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监管指标计算的准确性,监管内容分析的全面性,监管信息反映的及时性,监管结果运用的有效性,监管人员使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一、银行监管中的原则导向所谓原则导向监管是相对于规制导向监管而言的。原则导向监管重点关注结果,规制导向监管则更关注过程。原则导向监管允许金融机构自主决定如何更好地达到监管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一整套控制和管理制度措施,以便更好地兼顾业务发展目标和监管要求,而不是只为取悦监管当局。这种新监管理念特别注重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作用,强调识别和控制风险是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职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偏差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现场监管在倡导风险监管理念的国际金融监管背景下凸显出独特的优越性。结合其在我国银行监管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偏差,为使这一监管手段发挥最佳监管效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体系予以完善,并调整现行监管职能,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多元化监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多层次监管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政府统一监管、行业自律监管及交易所一线监管的三级监管体系呈多头监管、交叉监管、重复监管以及分散监管的特点,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应按照一元二阶三维动态无缝监管的目标,设计螺型扇面多层立体架构,重新构建政府统一监管核心层体系、行业自律监管主体层体系、市场一线监管基本层体系、社会公众监管中介层体系、法律规范监管基础层体系和国际合作监管协调层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独立统一的银行业监管框架已初步形成。作为基层银行监管部门如何尽快更新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理清监管思路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对当前银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层银行业监管的实际,探讨提出了基层银行业监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