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正>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按照企业改革需要,强化自身实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经济卫士,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改革,这里谈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股份制作为一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尝试,目前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本文拟从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的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虽然对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明显地表现出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难以规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短期化行为,不能使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以及强化行政干预、软化经济和法律手段等缺陷,也不能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由点到面推行股份制的管理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养老、失来、就业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而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阻碍了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进程。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一样,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主体工程,这一主体工程的建设,对于推动国有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化改革,搞活国有企业是摆在全党面前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今年,中央和国务院将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斜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这是我国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企生制度的内涵,探讨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理论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1995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这对于资源配置结构高度倾斜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因而受旧体制影响深重的甘肃来说,是一个全面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以市场为取向,在两个层面上不断推进和扩展。第一个层面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主要是解除旧体制对国有企业的束缚,使其成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市场主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在报告的第四部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有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企业改革主体对象的认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第18个年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始终是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回顾17年来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营企业。即国家投资、政府经营的企业,在改革初期主要是围绕着“放权让利”的路子进行企业改革。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概念。这种提法对企业主体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先后采取了利润分成、利改税、两权分离、承包经营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现在又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所有权与经营权既适当分离,又通过一定的组织构造相互制约的企业制度,涵盖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美好的,但对国有企业改革来说,不  相似文献   

10.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又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今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深化企业改革,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这是深化改革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实力以及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内容复杂、过程漫长。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如管理不到位、资产价值和实物管理脱节、统计信息不够真实等。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改革,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来保障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同时能够实现国有资产的有力运营。  相似文献   

13.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一样,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持续深化。本文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总结先期中央自上而下推动和江苏等地自下而上探索实践的做法经验,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动因、改革路径、改革操作等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期给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推进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渐进式改革方式。在这样一个改革逻辑思维下,中国对经济付制进行了由易到难的改革。在农业改革取得成功之后,国有企业在经历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制、租赁、股份制等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达到理论设计的效果,反而整体亏损面不断扩大,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同时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又限制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四要重新调整,而调整的基础又是什么。本文从国有企业的角度出发,在对国有企业金融环境实证研究的基…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经过三十年的时间,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运行,有效增强了中国经济总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存在相关配套改革相对滞后、垄断行业国有改革进展缓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涉及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建立与完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重点和热点。实践已经证明,国有企业改革对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场涉及企业深层次问题和社会诸多方面的深刻革命。金融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介  相似文献   

1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是改革之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今年重大改革任务之一.并提出了总体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主要任务作了具体布置.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党中央国务院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列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来对待。国有中小企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死”是“活”,不但会影响到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经济、金融发展的大局,鉴于此,探讨国有中小企业搞活放活之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总体规划,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我国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和市场竞争主体。 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前段的改革基本上是以改变计划经济的方法与手段为目的,而现在的改革是  相似文献   

20.
唐德胜 《企业家天地》2004,(10):i014-i0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来,便开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并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以及国外公司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