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月辉 《经济师》2009,(12):111-112
随着高校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一部分困难学生出现了上学难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学生问题比较突出。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等内容组成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而助学贷款是目前解决贫困生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董建英  梁彦 《生产力研究》2005,(3):53-54,8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开始实施四年来虽有较大发展,但远远低于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贷款需求,如何进一步推进助学贷款工作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制度层面,存在范围和额度不合理、金额和期限不合理、财政贴息主体不合理等缺陷,贷款安全运行机制也不健全。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大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扩大贷款范围,建立完善的学生贷款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制定颁发有关的法律文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而发放的财政贴息贷款,它是一种运用经济手段资助高校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自1999年实施以来,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助学贷款政策的全面实施和发展还受到体制、方面的诸多因素制约,助学贷款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5.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的五年中,弊端日益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国家、银行、学校、借款人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制度,发行助学贷款彩票或教育彩票为其筹集建立担保基金,同时可通过在借款人的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改变担保方式等方法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助学贷款政策作为一种分担高等教育费用的有效机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我国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安排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着绩效低、成本大等问题,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案在社会性和效益性的矛盾及操作运行制度上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7.
王媛 《经济师》2011,(7):34-35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帮助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圆了学生梦,减了家长忧,但在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泽厚  王刚 《当代经济》2006,(10):47-4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收费使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不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困境,因此国家推行了助学贷款制度,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学生信用缺失、违约现象严重、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一制度的博弈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朝着调动贷款银行与接受贷款学生承担责任和义务积极性的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收费使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不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困境,因此国家推行了助学贷款制度,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学生信用缺失、违约现象严重、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一制度的博弈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朝着调动贷款银行与接受贷款学生承担责任和义务积极性的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教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蔡玉平 《时代经贸》2010,(12):268-268,F0003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与完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波 《经济师》2010,(8):132-133
完善高校学生贷款制度是满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需要,是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的举措,是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因此,必须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还贷期限,调整风险补偿比例,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和建立信用法律法规,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贷款制度,促进高校学生贷款管理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13.
桂丽 《经济师》2005,(12):82-8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出台以来经过多次调整逐步改善,但对于借款学生的个人信用问题,却一直没有找到具有足够约束力的办法,学生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文章认为只有加快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资信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加强信用立法,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借款学生的拖欠行为,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尧玉  宋汝峰 《经济师》2002,(11):117-118
文章分析比较了美国等国家高校学生贷款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利与弊 ,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助学贷款是一种政策性贷款。作为政策性贷款,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助学贷款中的作用。政府应积极培育助学贷款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教育助学支出的政策,进行税收配套改革,完善法律基础,健全贷款制度,确保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助学贷款缘何难成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灏 《经济论坛》2001,(12):23-24
我国的助学贷款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当时,我国第一个靠贷款求学的人是华东政法学院的学生陈丽君。1997年她刚考上大学时,无法支付大笔的学费和生活费。浦东发展银行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助学贷款。在学校的帮助下,陈丽君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但仅靠某一家银行或某一个城市绝对解决不了我国众多的贫困大学生求学之路上的经济困难。开展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别是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勤 《经济师》2007,(2):109-109
随着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为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并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方式。但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现状并不乐观,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公共预算紧缩的压力下,政府通过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计划扩大高等教育机构非公共收入来源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助学贷款则是实施教育成本分担的配套资助计划的必然选择之一。如何遵循助学贷款制度设计良性的“路径依赖”轨迹,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助学贷款制度进行有效地设计与选择,本文予以尝试性地探索。  相似文献   

19.
贷款损失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发放的贷款收不回来而遭受的损失,贷款损失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贷款损失作为银行经营成本的一部分,理应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时子以扣除,但是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税收制度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及时足额的计提准备金,不利于防范风险与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0.
自1999年国家扩大招生以来同步实行了对经济困难学生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资助方式,但近年来学校所在地的商业银行不再愿意承接高校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招投标,国家助学贷款无以为继.但现实是高校仍有学生交不起学费,高校仍存在较高的欠费率.本文仅以个人观点探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拓展多种资助方式形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