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对外经贸》2001,(9):11-11
我国关税经多次下调已明显下降,目前工业平均进口关税为17%,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为21%,为支持某些荐目和产业的发展,还免税进口部分商品,若按进口商品平均计算,实际平均关税已明显低于上述税率。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口关税将进一步下调,工业品平均关税2000年降至15%,以后每年降一个点,20005年降为10%;农产品平均关税2005年降到17%左右,其中80多个重点税号农产品降为14.5%。  相似文献   

2.
欣可 《中国市场》2001,(11):41-41
目前中国汽车进口关税为80%—100%,加入世贸后,到2005年将降至25%,汽车零件进口的平均关税亦将降到10%,并取消汽车进口配额…… 目前中国农产品关税高达45%,加入世贸后,在2004年农产品平均关税要降至17%,重点农产品价格将要降至14.5%……  相似文献   

3.
孟飞 《WTO经济导刊》2004,(10):69-70
随着中国汽车生产与消费的日益增长,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评说不绝于耳。很多人在思考:面对国外汽车巨头的步步紧逼,尤其是中国汽车业进一步开放后(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及其附件,2006年前整车进口关税平均降至25%,零部件进口关税平均降至10%,并将于2005年取消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进口招标产品在内的所有非关税措施),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将能否生存并壮大起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我国的主要承诺有: 一、货物贸易方面的承诺 (一)进口关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有关农产品和工业品关税减让表规定,2006年的进关税总水平与2005年的10.1%进口关税总水平大体相当。只有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部分化工产品的进口关税将继续降低。到2006年7月1日汽车的关税降至25%(平均水平),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降至10%(平均水平);部分化工产品(主要是原料和半成品,如染料、化学聚合物等)继续降低关税,关税减让将到2008年结束。部分科研专用的摄影、摄像、幻灯片、电影胶片等材料,2006年关税将低到6.5%。  相似文献   

5.
一、"入世"对哈尔滨市优势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 1、给汽车价格竞争力带来的影响. 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规定,我国加入WTO后,汽车进口关税将由目前的80%~100%降到2006年的25%,汽车零部件平均进口关税将降到10%,并取消汽车进口配额,这将加大外国汽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与国有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图说百态     
《中国报业》2018,(11):107-107
我国将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国汽车进口关税税率将由25%下调至15%。具体而言,计划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对机电工业来说其重要影响来自以下方面:一是进口关锐大幅度下调。加入WTO,中国将履行WTO成员需要承担的义务,大幅度下调进口关税水平,目前,中国的进口关税水平已接近了一般发展中国家13%-14%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4%-5%的平均水平相比尚有明显差距。具体有机电产品而言,进口关税的减让过程实际已经启动。2001年我国平均关税已降至15.3%。二是大幅减少非关税措施。按照WTO的要求,中国需要逐步取消绝大部分产品进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将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由1992年的1247个税号减少到目前的372个税号,其中,机电产品非关税措施244个税号,其中,机电产品非关税措施244个税号,占全部非关税措施的60%,并承诺在2005年前取消对所有商品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在非关税的行政审批制度起调控进口的核心作用的情况下,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在进口管理中行政命令占很大成分的国度里,取消非关税限制措施相对于关税措施来说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冲击更大,对于机电产业来说,由于有较多的产品处于国家的保护之下,显然取消国内保护措施带来的影响相对要大于其他产业。下面就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机械工业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下降,关税总水平仍为9.9%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一步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2006年的关税总水平仍为9.9%。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 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9.0%。2006年将对部分税目进行调整,调整后税目总数将由2005 年的7550个增加到7605个。  相似文献   

9.
巴西政府最近公布降低电器、自行车等122项产品进口关税递减时间表,自今年4月1日开始,上述产品平均税率由62%降至35%,其中白色系列家电如炉具、电冰箱、冷冻柜等的进口关税降至30%。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我国进入 WTO 后过渡期自加入 WTO 以来,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经由2000年的15.6%降至2004年的10.6%,2005年将进一步降低到10.1%,2008年降至10%。工业品平均关税2005年将下降至9.3%;信息技术产品关税在2005年全部降至零。  相似文献   

11.
《进出口经理人》2003,(4):31-31
智利2003年进口关税税率在3%左右 圣地亚哥商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03年智利的实际进口关税税率将在3%左右,这是历史最低水平,2002年为4.8%,2001年为6.1%。 2003年关税税率降低的原因是普通关税税率从7%降至6%;根据智利与南共市国家、墨西哥签订的协定时间表,2003年进一步减让关税;与欧盟的自贸协定2003年2月1日生效,与韩国的自贸协定也将于2003年生效。两个自贸协定使智利的平均进口税率下降0.6%。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一步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2006年的关税总水平仍为9.9%。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9.0%。2006年将对部分税目进行调整,调整后税目总数将由2005年的7550个增加到7605个。  相似文献   

13.
蔡明聚 《海峡经贸》2001,(10):16-18
中国承诺,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烟叶进口关税在2004年要降至10%,卷烟关税降至25%。同时,进口产品的配额及许可证制度也将逐步取消。据产业专家分析,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进口烟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最终达到10%左右,进口卷烟产品将达到10%至20%。随着进口量的增加,国外也必然放宽我国烟草制品的出口限制,提高对我国烟草制品的进口。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进口关税从2004年1月1日起进行调整,机械工业进口关税平均水平由11.16%,降到10.44%。其中机械产品由8.96%降到8.55%;汽车由23.78%降到21.29%。机械工业调整关税的税目有273个,占机械工业税目总数的26.1%。  相似文献   

15.
巴西政府近日宣布,从1996年起将分两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即1996年1月1日起将现行关税70%下调到62%,同年4月1日再下降到30%。 巴西的汽车进口关税曾于1994年9月从35%下降到20%,但1995年2月又调回到32%。尔后,1995年3月为改善因1994年11月以来每月的贸易赤字及墨西哥通货危机影响造成外资流失而导致的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6.
《光彩》2002,(1)
非关税壁垒 进口许可证要求及招标要求将于2005年被取消,所有的进口配额在2005年以前逐步被取消。 关税减让 工业产品的平均关税2004年降至8.9%。 农业产品的平均关税将降至15%,农产品进口和销售无须通过国营企业和中介机构。中国国内农业补贴上限为8.5%。取消对大麦、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棉花籽油的进口关税配额体制。 信息技术产品关税最迟将于2005年被取消。 贸易权 入世后的第一年,外资占少数股权的合资企业将全部获得进出口权,在加入WTO后头两年内进一步扩展至外资占多数股权…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 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降至15%;农 产品进口销售无须通过国营企业和中介 机构;国内农业补贴上限为8.5%;取消 对小麦、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曲、葵花 籽油、玉米油和棉花籽油的进口关税配 额体制。  相似文献   

18.
经济纵横     
入世后我国关税将大幅减让 “贸易壁垒递减原则”是WTO的5条基本原则之一。近几年,我国平均关税税率已从1992年的43.2%,降至15.3%。但我国关税水平仍不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7%,发展中国家为13%—15%。此外还存在着关税税率结构不尽合理、关税化程度不高、关税减免政策不够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进口关税现状 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自主降低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上年的16.4%,下降为15.3%,降税幅度为6.6%.机械工业进口关税平均水平由18.2%降为17.1%,降幅为6%,其中机械产品由14.1%降为13.7%,降幅为2.8%.各种钢质机动船舶的进口关税因已降至较低水平,此次没有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WTO裁决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违规.这是中国自7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首次在司法争端中败诉。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