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除钙塔尾气分离器因设计原因气液不能有效分离,致使除钙塔带卤严重,腐蚀周边设备设施,污染环境。改造后尾气分离器由气液分离器和丝网除沫器组成,除钙塔尾气在经过气液分离器时将气、液分离,液体经管线流出回收,后尾气经过丝网除沫器时再次除去剩余的水分后排出,彻底解决了尾气带卤问题。通过对除钙塔尾气分离器提升气液分离器材质、安装丝网除沫器等方法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解决碳化尾气带卤问题  相似文献   

2.
田庆林 《化工管理》2022,(14):110-113
基于静电聚结技术研制的油水分离装置现已成功应用于海上油田的生产工艺过程之中。相较于传统分离器,其具备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适应含水90%以上高含水原油处理等优点。为了加快该项创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文章阐述专项启动实施原油静电聚结脱水器试验。通过试验的阶段性结果来看,新型静电聚结脱水器不仅可以加速油水分离,相较于一级分离器,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下,有非常好的原油脱水效果。而且装置耗电量小,更节能环保,使用高效,在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生产逐步进入高含水油田开发阶段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随着开采原油含水的上升,初级处理量的增大,三相分离器广泛用于脱水站、中转站。它与集油泵、沉降罐配合使用,在集输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设备。它的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指标和离心泵使用的技术参数。三相分离器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集输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三相分离器的故障分析,提出了处理三相分离器故障的有效方法及降低三相分离器故障发生的有效措施,以保证中转站、脱水站生产安全、稳定、连续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从油井生产出来的油气混合物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水和泥、砂等机械杂质,特别是在油田的后期生产中,油井出水量可达其产液量的90%以上,泥砂等机械杂质亦多达1%-1.5%.为满足生产工艺上的需要,除将天然气分离出来外,还需将液相中的原油和水分离开来,三相分离器是进行油、水、气分离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原油脱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三相分离器是油田进行油气水分离的初级处理设备,其主要依靠油气水三相的密度差实现自然沉降分离。在油水分离中,混合室内油水界面高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分离器出口水相含油量的高低及油相含水的高低,并最终影响油田外输含水率及注入水含油浓度。文章阐述了原油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结构,针对卧式三相分离器如何确定其油水界面高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结合油田现场实际进行了计算分析,为提高三相分离器油水分离效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国内油田油井计量普遍采用分离计量方法,用油气分离器把油井采出液分离成液体和气体,然后用仪表分别计量。塔河油田六号油区原油粘度高,密度大、超泡严重,自然消泡时间长,传统的油气分离器处理重质起泡稠油的效率低,分离后的液体含气量较高,造成仪表计量油井产量的误差增大。针对塔河六号油区稠油的特性,研制了泡沫原油油气分离器,介绍了泡沫原油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现场测试情况,分析了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对液体计量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效分离器研制的必要性及技术指标   在目前长庆气田集气工程中,集气站使用了不同规格的双筒式天然气分离器或聚结器,以对井口来的天然气进行游离水和凝析油分离.随着气田开发期的不断深入及新气田气质的不同,双筒式天然气分离器分离精度不够,结构设计不合理,对于凝析油、凝析水以及岩屑粉尘等杂质不能有效的分离,而这些有害杂质的存在又有很大的危害性,其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以长庆油田为例,阐述高效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运用的相关问题,以及长庆油田应用高效油气水三相分离技术的路径与方法。结合案例经验,介绍长庆油田在应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江河联合站掺水主管线大多数管网腐蚀穿孔严重已停用,目前掺水来源于高压注水系统,在计量站内截流降压后掺水,不但运行费用高,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展计量站脱水回掺技术研究,即是将产液量高、含水高,温度高的油井产出液在计量站引进油水分离装置就地分离,把分离出的水经过掺水泵升压进入掺水管汇,再回掺到需要掺水的油井(管线)中,实现高温高液井热能利用,节能降本、操作简单安全,现场应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干磁分离作用可以有效地从煤中分离出灰泥及硫化物,煤中含炭的成份是抗磁体而含硫的物质是顺磁体,而灰的成份则属于非磁体,这样就可以通过对煤加以磁化的办法,把灰从煤中分离出来.磁分离的原理是基于磁性材料的性质,即顺磁、抗磁及非磁性.有一种叫高梯度超导磁分离器,它的工作是靠两个磁化强度在64立方英尺的空心变压器.现在这种磁分离器已经商品化,  相似文献   

11.
卧式三相自由水分离器是油田进行油水分离的关键设备之一,由于流程设计问题,三相分离器水室收油技术存在一定缺陷,通过对收油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寻找到一种更加完善的收油技术,并成功应用,目前这种新型的三相分离器水室收油技术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工艺流程的关断风险、油田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油田实际工况和工艺要求,采用旋流分离、消能器消能、沉降室优化等技术和特殊的防腐处理工艺,优化改进三相分离器内部结构,提高其油气水分离能力和防腐能力。现场应用表明,改进后的三相分离器出口原油含水率0.15%,出口水中含油98 mg/L,运行平稳,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分析了鲁克沁采油厂稠油开发由注水方式转变为减氧空气吞吐和注水开发相结合,出现热化学油水分离器脱水效果差和工艺沉降罐出现油水过渡带聚集增厚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提出了在井口增加临时方罐脱出井口含气、选择低温破乳剂和一段热化学油水分离器更换为三相分离器,有效的解决了外输原油含水高的问题和降低沉降罐油水过渡带形成与逸出气体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节省能源,回收利用废机油,我们制造了1台油水杂质分离器(箱),见附图.废机油由油泵输送,经污油入口1,滤油器4,进入分离器10中,油位表8显示油位.废机油经过滤后,还含有水分与微小杂质,待经过短时间沉淀后,先将沉在油液下面的水由排污阀6排出,然后通入蒸汽.蒸汽由输入阀7,进入散热器9,将废油加热,促使其中水分蒸发,由蒸发窗5排出,微小杂质被分解沉积于分离器底部.此时即可打开排  相似文献   

15.
轻烃回收装置是把天然气经过压缩、净化分离和制冷等工艺加工成稳定轻烃和油田混合烃产品,剩余干气外输的回收装置。轻烃回收装置是一种天然气处理装置,它的原料就是天然气。因为天然气带液,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加装阻液器,优化自控系统可以消除天然气带液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用数值模拟计算代替实验,研究了折流板分离器的尺寸因素及非尺寸因素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SST k-ω模型描述分离过程的湍流流动,通过离散相模型模拟气液两相的作用,同时考虑离散相液滴的聚结与破碎过程,以上方法通过与相关文献对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折流板的角度和间距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在一定范围内,角度和间距越小,分离效率越高;折流板的流速越高,分离效率越高,尤其是折流板角度和间距较大时,增加流速的效果非常明显,但过大的流速容易导致液滴破碎,从而增加分离难度,所以能够采取其他手段提高分离效率时,尽可能不采取提高流速的方法。此外,粒径对折流板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粒径大于20μm时,分离效率接近100%,所以折流板的优化仅在粒径较小时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田三相分离器油水处理难度增加、含聚油泥清理量增加等问题,基于问题导向和方法整合的研究思路,确定以优化物流关系、改善循环污油的分离效果,优化化学药剂选型及提高含聚油泥现场处理效果等调整措施,提升分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避免了因分离器工作效率降低引起的油田限产。  相似文献   

18.
分离器是多相流分离计量的关键技术,根据螺旋管内流体受重力和离心力作用原理.研究设计了以螺旋管复合气液分离器为核心与气液流量计、调节阀和计算机测控系统组合的多相流计量装置。系统响应实验证明采用气路调节阀控制分离器液位的模糊-PID控制方案可以有效地保证计量装置的稳定运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油气水实流测试实验证明此装置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的多相流流量变化,相对测量误差小于5±2.5%。  相似文献   

19.
尾气压缩机活塞环异常磨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尾气压缩机活塞环异常磨损问题,通过活塞环PTFE材料自润滑机理找到活塞环失效原因为三级入口气体带液。对二级气液分离器进行核算,表明分离器气体流速过快,无法达到分离效果。根据工况条件计算能分离最小100μm液滴分离器的最小直径、最小气相高度等数据,提出延长活塞环运行寿命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相流量计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相流量技术就是将一种多相流量计直接安装在油气集输管线上,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油、气、水三相在不分离情况下进行连续、在线和自动计量,从而可以取代传统的由测试分离器及其辅助系统组成的计量装置,简化油气生产工艺流程,降低投资,减少操作成本。它可根据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精度等级的多相计量装置,直接对油井产出液中的油、气、水三组分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