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帅朋  郭荔  边华 《价值工程》2012,31(13):104-105
高校校办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在于通过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当前高校校企在实施改制中,其公司治理模式依然面临着诸如产权结构、委托代理结构、股权结构、约束激励机制等问题,本文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拟提出解决校办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公司治理的契约性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安排。现代公司区别于古典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其制度功能旨在解决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不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合,而是由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供应商、顾客、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多边契约的集合体,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是一系列不完备契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革的目标在于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这也正是企业治理结构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企业治理结构研究的是企业制度安排问题 ,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企业为谁服务、由谁控制、风险与利益如何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 ,是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那么 ,什么是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机制呢 ?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企业治理结构机制呢 ?本文在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分析和考察了我国国企特有的治理结构状况 ,认为解决国企治理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共同治理。国企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近年来 ,许多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公司治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而引发的有关委托代理关系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方面的内容。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由所有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处理公司中的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建立一套多层委托代理、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制度,这套制度因公司委托代理而产生,同时为解决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服务。治理结构的作用不涉及公司业务经营问题,其主要功能是权力的配置,即所有权的约束。这是一种较为狭义的理解。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与公司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疲于奔命的CEO们最重要的任务似乎就是向投资者每年交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和令人满意的分红方案。而在日本,总裁们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则小得多,可以潜心于企业内部组织建设,集中精力于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透过管理差异的表象,我们认为两国大公司迥然不同的治理结构模式就是导致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比如美国公司个人持股率相当高(通过机构投资者.如各种基金),股东会因为公司业绩不良而“用脚投票”;而日本公司法人持股和相互持股率高,股权结构相对稳定,股东为逐利差而频繁买卖股票的投机行为较少。很明显,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含而必然的联系,这种跨越两个领域的影响机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之一.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公司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是否协调.人们希望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解决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代理关系问题,使出资者、经营层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达到最佳结合,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探讨通过改革总会计师制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理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之一。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公司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是否协调。人们希望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解决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代理关系问题,使出资者、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达到最佳结合,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探讨通过改革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总会计师制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理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制度中核心问题是委托代理问题,对企业财务监控的弱化必然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终结。要解决企业的财务监控问题,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监控机制。本文对公司财务监控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公司内外财务监控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刍议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企业经济》2003,(4):17-18
一、MBO的定义及发展状况管理层收购(MBO为ManagementBuy-outs的缩写)。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MBO的实质都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反叛,因为其追求的是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其产生的体制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所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管理低效问题,通过管理层对公司的收购实现经理人对决策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接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促使经理人决策与股东利益的长期一致,MBO实际上是对过…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研究长期以来,主流思想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或契约理论、博弈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研究公司治理的结构问题,强调结构性制度的建设。公司治理中的伦理机制如公司人格、管理道德、治理文化等受到的关注较少。现实世界中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的也是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和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制度约束,现行公司治理机制中缺乏伦理治理的安排,是现行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重大缺陷,造成公司治理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背离,导致公司治理的失效或低效。  相似文献   

11.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公司外部治理的内容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了股东和公司实际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只要满足:存在代理问题和合约不完全两个条件,公司治理问题就必然会产生(Hart,1995).广义的公司治理不仅包含了狭义公司治理的若干方面,同时还涵盖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激励制度、财务制度、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干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公司治理实质上要解决的是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郑红亮,1998).  相似文献   

12.
两权分离引发了委托代理关系及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解决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委托人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来规范、约束并激励代理人,从而减少代理人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委托人的利益。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内部控制问题入手,通过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论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含义,并指出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股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更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并提出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就是如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两权分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了两个问题:信息不对称与代理成本。这两个客观约束恰恰对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威胁,妨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作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环节,机构投资者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制度是迄今为止最发达、最完善、最严格,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企业制度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发生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公司制的最大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产生了四个主要矛盾或问题:一是委托代理问题;二是合约不完善问题;三是机会主义的存在;四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呢?就是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从而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监督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 ,大多企业逐渐建立了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施展手脚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范围的“经理革命”证明 ,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对促进企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然而这一结构日益暴露出“代理成本”问题。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存在委托和代理关系 ,而这种由代理关系产生的股东或公司债券人与公司董事、经理之间的利害冲突衍生了“代理问题”。代理成本过高和“内部人控制”制度紧密相连。所谓内部人 ,是指企业内部掌握了企业监控权的经理人。随着“经理革命”的影响 ,企业资产所有者不再经营企业的运…  相似文献   

16.
“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两权分离”。实证研究表明.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产生的代理关系中,单一所有者的代理效率为最低,代理成本最高、国有铁路运输业是目前唯一没有完全实现“政企分开”的行业.而且至今保持着国家一家投资的单一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7.
范丽霞  刘焉  李铁威 《活力》2004,(8):116-116
现代公司区别于传统公司的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专业的经理层人员而非股东负责公司的经营,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制度,这种代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公司的高效运作,但也会带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代理人问题或称“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而影响公司绩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就是要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制度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除了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外,就是要形成对经营权代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的产生、内涵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存在代理问题和不完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问题就将产生,公司治理可以看作是对初始合同中没有特别规定的问题作决定的一种机制。公司治理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下,解决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第二,在股权分散的条件下,如何协调所有者之间关系,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不被大股东侵犯;第三,在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公司治理的机制包括: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敌意收购和公司的资本结构,所有这些公司治理的机制都是有效的,但是它们本身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20.
韩娜 《现代企业》2004,(1):19-20
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因此必然产生两个问题:1、控制权主体代理所有权主体对公司进行全面的经营管理。2、所有权主体对所有者利益的维护问题。前者是激励问题、后者是约束问题,这就是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西方经济学中称为代理问题。代理问题是关系现代公司企业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在现代公司制度的建设中,是不能回避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