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指出,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发生了变化,官员形象、政府形象的维护都而临巨大挑战。据统计,被台处贪官95%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在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100%包养了“二奶”.  相似文献   

2.
高航 《经济视角》2010,(8):18-20
2010年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深陷大规模召回事件,被媒体称为"召回门",严重影响了其品牌形象,同时也给"日本制造"蒙上了阴影,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政府、业界、车主、媒体、民众的高度关注和思考。一贯被视为企业界"质量神话"、以"精益生产方式"闻名于世的丰田汽车公司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危机?本文将从丰田汽车公司的社会地位、事件的原因、事件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3年的SARS危机给我国带来了“问责风暴”,自张文康和孟学农两位省部级官员被追究责任开始,安徽阜阳、吉林省吉林市、北京密云、中石油、浙江海宁、湖南嘉禾、国家环保总局等地方和部门,一批实权官员又因重大责任事故、行政不作为或恶性违法事件受到问责处理。大连、长沙、南京、重庆等地先后探索出台了官员问责的相关制度。但细究这一系列的问责实践,不难发现,当前的问责大多是建立在领导意志之上的,属于行政性问责,与现代民主政治下的官员问责制——政府及官员对公众负责这一问责实质不相符合。而建立体现民主政治原则的官员问责制,除了法律规范的问题,还需要依靠整个国家的政治结构、政治文化氛围、制度体系与运作程序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就目前我国政治生态而言,官员问责制的构建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公共危机的治理成本计算将比其他事故治理更加困难。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公共危机事件究竟应该由谁来买单呢?从公共危机的概况出发,通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对比来研究针对不同的公共危机由谁来买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对企业危机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危机是指所有可能给企业的运营、信誉、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从企业加强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建立健全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企业处理危机的原则与对策等方面对企业危机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在品牌危机事件的频发,如何面对品牌危机管理成为一个热门并重要的话题。通过对品牌危机的基本知识的阐述以及对达芬奇家居针对"造假门"危机失败处理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品牌危机管理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问责风暴"的掀起,越来越多的官员因各种原因被问责,但很多被问责官员却在短时间内悄然复出,既没公示也未听取群众意见,引起社会普遍质疑,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这与我国行政文化、行政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密不可分。必须通过调试行政文化,完善用人制度、问责制度和监督机制,解决问题官员复出中存在的弊病。  相似文献   

8.
张丽 《经济论坛》2009,(19):47-48
现今全球各个国家的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这样一个危机不断出现的背景下,探索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形象的塑造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公共危机事件入手,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良好形象的塑造,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形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邯郸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凸显和区域经济发展,邯郸市及其周边县内的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已经不可或缺。建立一个完善的、全面整合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系统,充分发挥NGO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正确对两者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的地位和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也只有明确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和NGO"拾遗补阙"的作用,才能有效整合政府和NGO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应对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的特点让基层政府网络危机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基层政府在应对各类网络危机事件时,应坚持责任、信息公开和多元主体治理原则,采取正确而及时的方法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提出必须加强认识、提高基层官员的网络危机引导能力,建立基层政府网络危机预警机制,开通政府微博,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评论队伍,借助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1.
张香兰 《经济师》2000,(1):33-33
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形象成为竞争取胜的法宝。许多企业纷纷运用公关手段,欲在广大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由于觉醒程度的不同、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以及理论运用的失误,企业界普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诸如汾酒风波、长虹风波、万家乐风波等公关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形象的经营运作。为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清楚企业公关危机的原因,对于缓解、消除危机,重塑企业形象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危机是危及或损害企业良好形象的潜在或已发生的破坏性事件。任何企业在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外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全球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公共危机对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共危机管理也成为政府能力构建体系的重中之重。在危机处理中,政府应尽量减少"经济人"行为,增强危机意识,提升领导素质,提高科学决策力,完善危机防御体系,做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万瑜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70-171,199
有关"拉美化危机"之忧的争论被推向高潮:中国有可能在外资主导的经济中逐步迈向"拉美化危机"的陷阱。贸易模式、"中国经济是否过度依赖外资"以及"中国是否存在引进外资的拉美化基础"是争论的焦点问题。那么,从审视中国外资依存度的角度,须要深思的是中国是否真的会遭遇"拉美化危机"以及如何避免"拉美化危机"。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首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方便公众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危机的源头及推动力。危机四伏、危机频发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是由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结果。以2011年为例,家乐福被指价格欺诈、康芝深陷致命儿童退烧药危机、双汇瘦肉精危机、蓝月亮荧光增白剂事件、奥的斯电梯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酷6的裁员风波、康菲渤海油田漏油、百度文库"侵权"门等危机事件比比皆是。不同的企业在危机面前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截然不同,有的企业可以逢危不乱,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将危机转危为机,重新树立企业形象。而有的企业则不以为然,在危机爆发时选择遏制真相、逃避责任最终导致企业形象毁于一旦。本文诣在阐述微博时代企业将针对时代特征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希望能够给予企业管理者以借鉴经验或是能够引起相关研究人员及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的不确定和复杂性,使得由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加。网络舆情危机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从理念、制度、政府形象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政府网络舆情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当前公共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开展危机公关化解突发事件对组织形象造成的威胁,修复危机对组织信誉的损害的对策,不断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这正是现代民主政府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增强政府的社会回应力,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危机以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给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当前的“非典”事件因其突发性,难预测性和结果严重性,故被称为“非典危机”。通过对政府处理“非典危机”所采取措施分析,阐述了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不足,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给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危机演化生命周期,并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危机公关中的道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事故的发生使危机公关频入人们视野,企业危机事故的发生考验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危机公关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在危机公关中彰显企业管理能力。探寻企业危机公关的症结和解决方法,是实践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提升企业危机公关水平,不仅需要危机公关的"术",还要思考企业危机公关中"道"的指引,在"道"与"术"相结合的整体构架下,才能破解企业危机公关的迷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中国高校扩招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高校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很可能会激发矛盾,产生突发性危机事件,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校的整体形象。因此,加强高校的危机管理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详细分析了高校突发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了解掌握了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危机管理机制,为高校应对各种危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眼下,反腐败战事尚酣,腐败官员落马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贪官落马后,陆续透露出的贪官被"带走"的细节,很是耐人寻味。从被"带走"的方式选择上,我们不难窥见反腐败形势之严峻,还看到打响反腐败战役之艰危、过程之繁复以及程序之严谨。从公开披露出的消息看,贪官被"带走"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其一,在召开的会议上被当场"带走"。这是最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