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凛 《江南论坛》2008,(11):32-32
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法治,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这个社会有无尊崇法治的心理,是否培育起了追求法治的信念,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法律规范能否得到实施,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适合一个国家的法治模式,并不是在某一主体主导下建立的一套抽象的无背景的原则和规则,而是根植于能够提供大规模背景共识支持的生活世界和法治理念体系。这种背景共识不仅是世界性的,更不可避免地带有本土性。这决定了中国的法治模式在普适性法治价值序列组合上的特殊性,法治建设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以及审时度势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已初步树立。要突破制约中国法治深入发展的瓶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中国的法治建设"形神兼备"。源自中国传统的和谐价值是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结合现代法治理念,明确法治精神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的作用,并探索其生成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行政权作为重要的公共权力之一,必然也要依法行使,这是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行政法就是规定国家行政组织、规范行政活动与行政程序的准则,是用来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一门部门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国家,人民与国家的基本关系之一是税收关系.税收牵涉到人民的基本财产权与自由权,不得不加以法律的约束.所以说,税收立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而我国目前在税收立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立法权限不清、法律级次偏低,可操作性差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社会主义法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点和核心。邓小平法治思想主要包括: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和法的关系;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不仅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执法和司法机制 ,更要求有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普遍提高。一、法律素质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1、法律素质是领导干部的基本业务素质。一切国家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干部都是法律的执行者 ,其一切活动都是根据法律的授权进行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 ,掌握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才能发挥领导作用。2、法律素质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 ,政治、国家和法律就…  相似文献   

9.
高校法治教育是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新模式,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恰恰就是培育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秩序相一致的现代高素质公民,重在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及法治观念。所以说,在高校中进行法治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立法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法治的内在精神和谐,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效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本文从1978年至2005年的立法实践出发,通过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计分析,客观地考察了立法背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国家的主体,公民意识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础,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规范,但公民意识的缺失却阻碍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公民意识结构基础上,对公民意识对现代法治国家的作用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培育我国公民意识的具体举措,以期丰富和发展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聪 《环境经济》2022,(9):24-29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依法治国,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缺一不可。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国家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改革试点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相协调。因此自试点以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今后相关立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法治六方略     
马明 《新经济》2013,(17):123-12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奉献一片爱心,抓好两个文明,提高三大素质,四个正确对待,加强五种监督,坚持六个从严,是制约腐败,减少违法,降低犯罪率的法治六方略。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时代命题,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五个体系以及六项任务。纵观《决定》全文,用法治思维治国理政贯穿始终,涉及方方面面,这是继全面深化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当今中国,改革是动力,法治是定力,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点燃了  相似文献   

15.
陈振一 《江南论坛》2005,(12):34-36
一般认为,法制现代化,从其基本性质来看,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的变革过程。以法律发展现代性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仍远未完成,在前进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障碍,客观认识这些障碍,正是有效消除障碍,并不断推进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从形式合理性看我国法制现代化之阻碍(一)立法总体上滞后目前我国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立法工作在整体上依然滞后。主要表现为:1.立法数量不够,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物权法、紧急状态法、诚信建设法…  相似文献   

16.
一、法制型财政与法治型财政辨析法制型财政与法治型财政主要有四个区别点。一是法制型财政主要指静态的财政运行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型财政所讲的法除静态的财政法律、法规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财政立法、行政执法以及依法理财等活动。二是法制型财政中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  相似文献   

17.
立法作为法活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法治的内在精神和谐,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效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本文从1978年至2005年的立法实践出发,通过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计分析,客观地考察了立法背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特征与市场经济运行条件相互契合,市场经济以市场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要求自由平等地,必须以法律来保护,是法治经济,以法律调节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的准绳,并制度化。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法治,没有法治,市场经济将成无序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法治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经济自由、平等和竞争秩序。确保国家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选择了市场经济,也就必然选择了法治。  相似文献   

20.
刘健 《时代经贸》2013,(12):184-185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