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里白 《经济师》2008,(6):6-7
我国经济在客观上存在强劲增长的动力,同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压力。“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和污染排放总量下降10%的约束性目标,表明了政府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期间,本刊记者有幸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研究员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趋势和节能减排目标进行的分析和政策建议。现摘要整理以访谈形式刊发。  相似文献   

2.
降准、降息等一列政策陆续出台,国家加大了宽松的力度和手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欧债危机、渐趋缓和的美国经济,身处世界经济纽带中的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增长目标?带着一系列疑问,《经济》记者专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博士,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揭开了政策表象之下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大议题.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然而在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前提下的经济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最重要基石.本文在非传统安全的视角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现状及意义,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合作博弈角度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洁  宋英杰 《当代财经》2007,(2):96-101
文章通过建立不合作模型与合作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合作博弈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理性选择的结论.并用合作博弈模型提出几个命题,分析得到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合作博弈需要满足的充要条件.结合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情况,文章对该合作博弈的充要条件,即经济互补性、福利收益-损失、利益分配合理性一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归纳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合作博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辜庆志 《经济师》2008,(1):115-116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表明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双方的重视和努力下.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双方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互补性合作有利于促进彼此间的经济发展。本文着重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互补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里白 《经济师》2006,(12):6-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如何认识与把握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风险,有效地防范风险是高新技术产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不久前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教授。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20世纪全球的地区、次地区贸易协定已达成170多个,其中90%以上产生于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可以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增长迅速,20世纪90年代之后更甚。2000年双方贸易额达395亿美元,为上个世纪的最高点。加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存在的独特的地缘、史缘、文缘、亲缘关系,使得双方之间的区域合作(即“10 1”)的构想充满想象力。在2001年11月召开的文莱会议上双方明确地表明了十年之内建成“中国——东盟自…  相似文献   

9.
陈希琳 《经济》2012,(7):82-83
降准、降息等一列政策陆续出台,国家加大了宽松的力度和手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欧债危机、渐趋缓和的美国经济,身处世界经济纽带中的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增长目标?带着一系列疑问,《经济》记者专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博士,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揭开了政策表象之下的含义. 非对称降息缩小利差 《经济》:6月8日,央行公布调整存款和贷款利率,对称降息0.25个百分点,这次降息较以往有什么样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来说,东盟的合作动机和现实收益是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关系研究方面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研究证明,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动机在显性层次上是扩大对中国出口,在隐性层次上是扩大自身的外资流入,而且后者以前者为条件。在与中国经济合作中,东盟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因而更加积极推动合作。中国应该针对东盟中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采取有区别的灵活的政策,使所有东盟国家都有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沈虹 《大陆桥视野》2009,(10):19-19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许宁宁日前指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共同大力推动“泛北”经济合作正当时。  相似文献   

12.
陈希琳 《经济月刊》2014,(9):100-101
以两年来最大的单月涨幅,A股在7月份创下年内新高。当月汇丰PMI降至50%,和上月相比大幅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疲弱的房地产市场对经济造成的冲击。8月份,沪深股市出现了高位震荡,个股活跃度有所下降。那么后市能否死守2200点之上,10月将至的沪港通又能否为股市带来新一轮活水?为此,《经济》记者专访了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邓宏光。  相似文献   

13.
张建岗 《经济论坛》2020,(11):52-60
后冷战时期,印度经济开始融入全球化浪潮,其东盟地区主义得到快速发展。在印度的东盟地区主义发展过程中,以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前,印度积极追求发展与东盟诸国的经贸联系,但是以双边贸易为主;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印度东盟的经贸合作在活跃的双边经贸合作基础上,增加了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多边合作机制。然而,以拒绝签订RCEP为标志,印度的东盟地区主义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有限的开放主义为特征,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并存,政治因素对印度的东盟地区主义影响极大,并影响到印度经济融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地区位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湾顶(北面)是广西,东面为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西面是越南,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其区位条件优越性明显,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依据地缘经济概念,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概念,涵盖了海上东盟国家.它以中国和越南为主,并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源于共同的需要或共享利益,其核心在于合作的动力或收益将超过单边行动的动力或收益.本文将分别基于相互依赖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适度规模模型,从不同角度详细研究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建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他是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考生,也是当时较少选择财政专业的考生。从天津财经学院到中国人民大学,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想当厂长到被自愿做了教师,再到潜心研究的学者;从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到把财政学讲座带进中南海,看似每一步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外商投资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东盟国家曾经因为外资减少而对中国采取竞争手段。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反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首先描述了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入的变化状况,而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东盟外资流入的原因,最后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国争夺市场、资源以及能源的重要手段。首先借鉴合作博弈模型提出3个命题,讨论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充分条件,其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测度中国—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从而获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必要条件,再次从交易成本的视角考量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约束条件,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商投资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东盟国家曾经因为外资减少而对中国采取竞争手段。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反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首先描述了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入的变化状况,而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东盟外资流入的原因,最后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主流趋势。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过多年努力,双边经济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合作层次逐渐提高。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在“10+1”领导人会议上就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达成共识。2002年,  相似文献   

20.
毛丽冰 《经济》2013,(7):10-12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迎来的第一个海洋日。近年来,全球对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愈加重视,联合国将21世纪定义为"海洋世纪"。中国也在不断利用海洋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贡献。自2003年首次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0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整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了5万亿元大关,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