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2.
“大寨”品牌的力量大寨,一个创造奇迹,给人惊喜的地方。全村仅200户,520口人,总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20多年里,国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那时的大寨,无疑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圣地”。如今,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大寨早已褪去那层神秘的光环,回归了既往的山村本色,在奔小 相似文献
3.
4.
5.
7.
8.
各位旅客,您好! 欢迎您乘坐锦江旅游观光巴士公司的旅游车! 下一站是人民广场,本专线的终点站。 人民广场是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心脏,它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处在全市的中心,它更是上海人民的政治文化中心。 广场北面的大楼是1995年7月1日启用的新市府大厦。大厦以现代西方建筑的直线和弧线为轮廓,中央部位重点突出,均衡地向两旁伸展,构成“东西两堂制”的中国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庄严而有气势,体现了一种今古并存,中外结合的海派文化 相似文献
9.
10.
国内外旅游声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景作为旅游研究的新兴方向,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声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声景研究的差异,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旅游声景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结论包括:(1)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了声景资源的识别与开发和旅游地声景的评价等内容,而国外学者则关注了从安静声景的价值判断到旅游噪音的影响和治理,从声景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到新兴快速发展的音乐旅游等多个层面的内容;(2)在研究视角上,国外相关研究引入了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声学生态学、文化地理学等多种理论视角,实现了旅游声景研究的多视角融合,而国内基于地理学或旅游学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3)旅游目的地的声景建设与改善、基于声景视角的旅游体验、声景变迁及声景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等是中国未来旅游声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