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联竞争力》2009,92(11):17-17
儿度的中国首富荣智健2009年兵败。但他明确表示,败而不退,还要再战。 2009年9月底,荣智健的复出计划初露端倪,在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职位5个月后,他悄然成立一家以其家族命名的,注册资本仅40港元的新公司。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09,(8):32-34
荣智健的出身和背景,注定他不可能以一个普通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入中信泰富。但是,荣智健仅凭出身和背景,而不依托中信泰富这一红色资本的庞大资源平台,他也就只能创下一段财富传奇,而不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3.
《大经贸》2009,(9):9-9
9月8日,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自今年4月份辞职后首度开腔。他在出席一个公开活动时透露,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以个人名义成立一家公司,专营中国房地产及金融业务,有机会在上海投资。如果没有利益冲突,他所成立的新公司,不排除会与中信集团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4.
冯戈 《三联竞争力》2006,53(7):14-14
早在2005年初,香港市场就有消息传出,称中信泰富(HK0267)有意整合旗下参股的国泰航空(HK0293)和港龙航空,两家公司将合并成为一家具备中外航空网络的全方位航空公司,幕后操刀手正是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  相似文献   

5.
张锐 《大经贸》2009,(5):76-77
由于参与澳元期权的对赌,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发生了15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这位以斐然经营业绩颠覆了“富不过三代”商业定律的“红色资本家”后代不仅因此丢失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权杖,而且可能面临着长达14年的牢狱之灾。从30余年商场风雨中走过来的荣智健为何如此惨败,扼腕叹息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诘问与思索。  相似文献   

6.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2001,(2)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8.
《三联竞争力》2009,90(9):36-37
道路 作为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独子,荣智健的身上流着这个中国最古老资本家族之一的血液,是“红色资本家”的传人。这给荣智健蒙上一层绝不同于普通草根首富的神奇光环。 如果从1978年,携父亲给予家资100万港元去香港创业算起,到2002年成为中国首富,荣智健奋斗了24年。其财富积累速度并不神速,因为其创办的中信泰富为国资背景。  相似文献   

9.
因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已引致亏损共8.08亿港元;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更高达147亿港元。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称,公司将协调15亿美元的大规模拨备,今年业绩将转为亏损。中信泰富公司在澳大利亚兴建的铁矿项目,由于该集团财务董事没有遵守风险政策,在未事先取得主席批准前签订合同,导致亏损。目前,中信泰富全资持有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未来会将一半股权售予内地企业。这次外汇事件将使集团全年业绩出现亏损。截至今年6月底半年中信泰富的净利为43.8亿港元,而2007年度全年净利为108.43亿港元。  相似文献   

10.
李岭 《商界领袖》2004,(2):121-123
在去年10月公布的胡润制造《2003中国大陆百富榜》上,我们可以看到,前十位富翁中有四位正涉足网络游戏。身价75亿的网易创始人丁磊,其网易运营的《大话西游2》目前是国产网络游戏中的佼佼。身价70亿的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其母公司中信集团所投资的广州光通通信正在运营《传奇3》,而光通的法人代表毕玉璞即为中信泰富  相似文献   

11.
朱志砺 《大经贸》2009,(10):58-69
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荣智健没有一个自己的高素质智囊班子。如果当时荣智健打人之常情牌,而非政治牌,也许结局就大不一样。对于一个67岁的创业元老,如果提出,不想自己以失败来告别职业生涯,希望有一年时间来扭亏为盈,把一个财务稳健、业绩优异的中信泰富交给后任,自己光荣退休。这样的诉求,从人之常情角度说,是很难拒绝的。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13,(8):87-88
“打工皇帝”的商业技能难以继承之下,他们的选择是否只剩传递股权,让下—代成为财务投资人?曾问鼎“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之位的荣智健给出了另—个答案。因为缺乏中信泰富的绝对控股权,在澳元门事件后失去了传承平台,年已古稀的他再次创业,以求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3.
人物     
《光彩》2009,(5)
荣智健——黯然谢幕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只身南下香港创业;1998年,正式掌管中信香港公司。2000年9月,荣毅仁家族在香港上市企业中信泰富公司拥有18%的股份,价值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仰仗着自己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宽阔的人胁关系,荣智健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一手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中信泰富;依靠着自己的商业睿智和经营天赋,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财富定律。在荣智健手上,百年荣氏家业扩张到了极致,政治与商业的交配演绎得天衣无缝。然而,一场近乎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豪赌不仅终止了荣家资本延伸的符号,而目也让缠绕荣智健头上的多层神圣光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5.
仰仗着自己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宽阔的人脉关系,荣智健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一手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中信泰富;依靠着自己的商业睿智和经营天赋,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财富定律。在荣智健手上,百年荣氏家业扩张到了极致,把政治与商业的结合演绎得天衣无缝。然而,一场近乎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豪赌不仅终止了荣家资本延伸的符号,而且也让缠绕荣智健头上的多层神圣光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荣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被戏称为“紫筹股”! 因为中信泰富持续业绩优良,1992年就已经成为蓝筹股,又因为中信泰富依傍背景深厚的中信集团,又被视为红筹公司。蓝色配上红色,自然就是紫色。当然,“紫气东来”,贵不可言之相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中信泰富爆出巨亏,引来无数媒体关注,但真正的焦点不是中信泰富本身,而是荣氏家族的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18.
毕夫 《大经贸》2009,(5):68-71
仰仗着自己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宽阔的人脉关系,荣智健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一手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中信泰富;依靠着自己的商业睿智和经营天赋,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财富定律。在荣智健手上,百年荣氏家业扩张到了极致,政治与商业的交配演绎得天衣无缝。然而,一场近乎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豪赌不仅终止了荣家资本延伸的符号,  相似文献   

19.
刚过去的08年,在金融危机和股市暴跌的影响下,富豪们的财富大大缩水。07年首富、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身家已经缩水干亿元。曾是首富的纸业大亨张茵,其身家已经从07年的253.5亿元人民币惨跌到08年底的约18亿元。中信泰富高管投资外汇出现巨额亏损,荣智健的持股市值短短两个交易日内缩水66%。  相似文献   

20.
孙忠 《市场周刊》2005,(16):10-10
经历涨停的大冶特钢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出现重大会计差错,经调整后,2004年初累计亏损7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中信泰富派出的高管人员还没有进入大冶特钢之前,将这些隐亏暴露出来,是为中信泰富正式入主铺路,可谓四川长虹的翻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