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皞 《开放时代》2002,(1):48-59
文章从分析设置司法功能的目的入手,指出为达到解决纠纷、稳定社会的司法目的,首先要依靠司法公正。而作为实体公正的司法公正与作为程序公正的公正司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正是这些局限性成为导致司法不信任的口实,从而影响人们对司法判决的信从。克服这一局限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树立和强化司法权威。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制度权威、法律权威与法院权威、法官权威之间的关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之间的良性互动,以确保司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程序公正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和灵魂。司法资源是以司法程序解决社会矛盾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它的配置合理与否对于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司法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其促进司法公正的现实与人民对司法公正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为了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对我国的司法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法治追求的永恒目标,影响司法公正的变量有很多,比如法官独立审判,党委、政府与法院的关系,法官素质,司法成本的投入等等,各种因素构成对司法公正的共同影响。司法成本的投入是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物质基础,司法经费配置不合理将对法院职权的行使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司法成本与司法公正的概念入手,研究两者之间正相关关系,得出结论:司法成本投入越大,司法公正越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4.
实现司法公正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重新植理了两大法系关于法院审级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检讨了我国现行法院审级制度的弊端,从司法审判内部机制改革、资源重新合理配置这一独特视角,对中国法院在审级制度上应进行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试图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等体制性问题,并逐渐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陆志勇  沙莉 《江南论坛》2000,(11):26-26
一 机制,是一切事物运行的载体,法院司法公正的运行载体应该是一套符合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体现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原则的审判运行管理机制,其中包含有质量保证,质量监督和质量责任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以下就结合本院司法改革的实际情况作一简要阐述。 质量保证 案件的审理是一个从立案、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到调解、裁判、文书制作的动态程序,对这一程序上的环节进行质量细化,做到环环相扣,有机规范,以此保证审判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合法,与之相适应的就是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具体措施一是规范立案,各类案件均由立案庭…  相似文献   

6.
章伟斌 《江南论坛》2009,(11):35-37
一、实践中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法院不断探索司法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以追求审判活动符合现代审判规律,适应形势发展,在以公开促公正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公开审判有了一定的发展,审判活动在程序方面更加透明。但也毋庸讳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和行为在许多法院,特别是在基层法院仍有不小的市场,审判过程中一些本应公开的环节或者活动往往被当作形式主义的东西而忽略、简化乃至省略。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说明推进司法改革作为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提上了党的议事日程,唯有改革才能推进司法公正、唯有改革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8.
能动司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司法能动主义的源头在美国,与其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实践紧密联系。在中国,能动司法是由决策者自上而下、回应社会需求而提出的,并贯彻到各级法院的司法实践活动中。从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能动司法的概括或解释是多元化的。在我国司法大改革的背景下,法官发挥司法能动性有利于填补法律缺陷、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和树立积极主动、司法为民的基本理念。但是,也必须正视法官能动司法的两面性,可以通过完善立法、构建司法能动制度和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来规制法官能动司法的实施,以保障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开是中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司法基本原则。司法公开具有提升司法能力、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等价值功能。当前南京地区法院正大力开展"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作为司法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该活动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减少社会纠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建平 《经济师》2013,(11):62-63
小额诉讼程序具有与普通程序不尽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理念,它设立的目的在于对现代司法诉讼乃至法治进行补偏救弊。但是,该程序也面临着与普遍法治原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诉讼程序的简易化与诱发滥讼的矛盾、司法扩张而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等诸多难题而无法根本克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现行体制和司法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小额诉讼程序实难发挥其预期的效用。因此,我国民事简易诉讼程序改革不应急于建立小额诉讼程序,而应致力于现行简易程序的完善,以实现公正与效率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公正之中衍生权威,权威之中孕育公正。此二者犹如天枰的两端,如何达到平衡并使其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这一向就是各国政府体制特别是司法体制所追求的目标。尤其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历史新时期,如何贯彻党中央十七大会议的精神,促进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一切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已经形成的全面的人权法体系,现在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带有司法性质的机制实现其既定的人权保护目标。组建这样一个法院需要对法院组建的模式、法院的能力与程序以及与其他机构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考虑。构想建立的国际人权法院将与人权条约机构在联合国框架内形成监督审查与申诉救济并行的保护机制,这样,联合国在实现人权机构改革方面的构想将更具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3.
张广兴 《经济师》2006,(7):49-50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也叫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程序强调无论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只要确有错误即应通过再审制度加以纠正,贯彻了我们国家有错必纠、有错必改、实事求是的司法理念。该项制度对于保障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发展,该项制度本身存有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露。文章从分析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立,指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审判事业的发展。“公正与效率”已成为审判工作的世纪主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法院执行权改革又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辛集市人民法院自觉用“三个代表”思想统揽法院工作 ,按照“抓班子、带队伍 ;抓党建、树正气 ;抓改革、促审判 ;抓公开、促公正 ;抓素质、树形象”的总体工作思路 ,以创建“公正、廉洁、文明、高效”法院为目标 ,坚持严肃执法 ,积极推进法院改革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司法水平 ,审判工作及其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为辖区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司法服务和有效的司法保障。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把提高法官的自身素质作为法院建设的奠基工程来抓。首先是狠抓政治学习。我们以“三讲”教育为…  相似文献   

16.
法官角色伦理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是公正的化身,其角色定位就是通过对法律纠纷的公正裁判实现司法正义。公正裁判就是法官正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保持自己角色行为的正当性,这正是法官角色伦理的基本内容。因此,法官角色伦理对实现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司法公正就应加强对法官角色伦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信力是继"三权分立"后兴起的新概念,指的是司法对公众的信用和公众对司法的信任。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建设还不完善,法院行使司法权力的信用度不高,民众也对维护公平公正的司法权力不够信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经济学分析司法公信力,有助于客观而长远地看待司法公信力,兼顾公正与效率,促进信用信任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仍存在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法律程序以及司法审查的审理结果等诸多不足.我国现行的《仲裁法》没有对法院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涉外仲裁裁决之诉能否上诉问题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对法院作出的撤销裁定,不得上诉.为了实现当事人对法院司法审查的监督,应制约法院行使涉外仲裁裁决的权力,使其纳入诉讼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目前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涉及到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还涉及到法院审判工作、司法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监督机制以及司法环境、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程度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此,本刊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邀请了省内部分知名学者以及司法部门的领导,对司法公正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与会人员的发言摘要刊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引入的新生事物,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效率理念的实现。本文主要对该制度在我国出台的历史背景、现实价值及其基本内容结合司法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