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雨佳 《广东经济》2016,(14):275-276
新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立案范围作了一定的修改,但并没有回应学界广泛争论的“对抽象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诉讼”的问题.本文将对受案范围的变化作一个大概分析,并着重对抽象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诉讼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将以行政立法为分析样本,分析为何我国应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
肖轶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28-231
近年来,随着《行政诉讼法》修改程序的启动,关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联系中国现行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趋势,结合当事人适格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来看,认为,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当把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能性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论证,并且适当放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应当效仿域外各国走向多元化,通过弥补立法上的空白,赋予公民、法人及社会团体原告资格,而不宜再将针对侵害社会公益的行政行为之诉讼任务交与检察机关,以此顺应行政法治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来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所要解决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有提起诉讼的资格,而并不涉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实体权利义务的裁判,这是一个程序性问题。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采用事实上的不利影响标准。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行政诉讼被告即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法律规定证明其具体行政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举证责任的性质、举证责任的分配也在发展和变化中。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根据行政诉讼的特点,突破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制度的举证责任模式,确定了行政诉讼特有的举证模式,即“被告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5.
浅析政府信息公开之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然而,理论和实践对原告的资格、政府信息的范围、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之诉是否仅限于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形等等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公益诉讼成为一个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行政诉讼--以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为诉讼双方当事人的一种公法上的诉讼,公益诉讼是否在其中应该占据一席之地呢?本文将通过对行政诉讼和公益诉讼的分析论证行政公益诉讼这一新型行政诉讼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胡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19-220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诉讼。自《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初步形成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分离的案件审理机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新形式的诉讼悄然而生,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相分离的案件审理机制逐渐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通过分析变相诉讼案件的形成原因以及当前庭审模式的弊端,并参考域外的先进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督促行政机关积极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高效利用司法资源,我国于2017年7月1日修改《行政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起诉相关行政机关的权利,初步建立起了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由于立法规定了法定的诉前程序,即检察机关需要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在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才可以提起诉讼,因此此次修法被视为是对司法权的限缩和行政权优先思想的体现.在对行政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后,围绕着行政公益诉讼的若干问题也显现出来.本文将以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为视角,分析历年法律制度变化中两者力量的对比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列举司法权和行政权关系变动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且以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为切入点,为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税务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担负着维护纳税人基本权利的重任.税务行政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关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性.目前,我国缺乏关于税务行政诉讼领域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专门性规定.因此,构建相关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邵长青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243-246,275
行政合同具有明显的公法性质,《行政诉讼法》应当增设关于行政合同诉讼的规定。从行政合同的性质、立法的基本思路、受案范围的划定、司法审查的内容以及诉讼结构的变革等方面展开论证,以期促进行政合同诉讼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文星 《时代经贸》2008,6(9):243-244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公益诉讼成为一个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行政诉讼——以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为诉讼双方当事人的一种公法上的诉讼,公益诉讼是否在其中应该占据一席之地呢?本文将通过对行政诉讼和公益诉讼的分析论证行政公益诉讼这一新型行政诉讼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诉讼中,单纯靠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设简易程序,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提高行政审判效率。因此,行政诉讼法要积极回应现实中行政诉讼案件不断增多、行政审判效率偏低的问题,建议增设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本文提出几点具体设想,希望引起立法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吴蓉 《发展研究》2009,(7):89-91
当公司陷入僵局时,股东向法院提起公司解散之诉是维护自己权益的一种有效方式。2008年5月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中对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做了以下规定: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以公司为被告、其他股东为第三人。但从此类诉讼的本质入手,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仍有探讨的余地。笔者认为:公司解散之诉中应以其他股东为被告,将公司作为第三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马莉 《大陆桥视野》2011,(12):116-1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中具体行政行为只有达到证据确凿方能维持。行政复议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在认定事实方面必须达到“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因此,行政诉讼、行政复议都是采取证据确凿为标准之一,否则,被决定(判决)撤销、变更或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做出行政处罚时,应收集哪些证据才能达到“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浅析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跃  王炤 《铜陵学院学报》2006,5(5):57-58,111
由于没有统一的成文法的规制,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学者们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且观点差异很大,特别是关于公民是否具有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争议很大。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以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为基点,详细论述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含义、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对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的认定等基本问题,以期对我国未来的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小林 《时代经贸》2007,(2Z):136-137
本文结合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从裁判的即判力和公司的自愿性两点考虑出发,对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的诉讼地位的设计进行假设和论证,最后提出借鉴行政诉讼法的做法将公司主动追加进程序并由公司自由选择原告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论学位授予行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学位授予主体是行政主体,它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前者是职权行政主体,后者是授权行政主体。如果申请人的请求被拒绝、不予答复或拖延时间,申请人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撤销和履行是对违法的学位授予行为进行法律补救的两种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证明责任,是证明主体为了使自己的诉讼主张得到法院裁判的确认,所承担的提供和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以避免对于己方不利的诉讼后果的责任.作为三大诉讼之一的行政诉讼,意味着对于被管理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的一种保障和补救.考虑到平衡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功能,其证明责任的分配同其他诉讼间存在.本文从分析行政诉讼双方证明责任的承担入手,旨在研究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9.
对知识产权行政调处行为的诉讼性质进行阐述,并认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调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应统一作为行政案件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就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调处行为的司法审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关键所在,而行政审判程序的启动又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有着密切关系,然而我国对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非常宽泛,实际上也非常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也不易操作,因而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