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正重庆市梁平县从2014年至2016年每年拿出5000万元设立环保基金,用于当地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动建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这是梁平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在生态涵养与保护中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梁平县县委书记蒋宜茂说,该县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之路,在发展绿色经济中收获了"生态红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类型划分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也是生产力,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除了生态涵养这一主导功能,也必然承载发展等其它功能.文章借鉴主体功能区划理念,立足于首都经济和国际化大都市特点,围绕平原地区、浅山区、深山区不同特征,将生态涵养发展区细分为保护核心区、保护缓冲区、发展储备区、优化发展区四个子区域,并分区域提出功能建设的重点任务及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新宇 《经济》2014,(8):92-93
正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指出,"渝东南地区既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也承担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责任"。武隆县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当地重点工作来抓,先行先试,率先破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武隆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4.
裴智 《经济》2014,(7):98-99
正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的重大战略决策,并进一步明确了重庆市城口县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为城口县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确立了目标和方向。城口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功能定位,秉承"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涵养发展、整体转型、同步小康的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5.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北京市四大功能区产业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国内产业增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模型,探讨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各功能区的产业增长贡献、结构发展及竞争力演化情况。结果表明:(1)四大功能区共同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并以城市功能拓展区的贡献最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产业结构优于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对外竞争力提升明显。(2)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工业分别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发展基本符合功能定位;而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与功能区定位尚有偏差。(3)建议未来首都功能核心区重点优化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城市功能拓展区继续强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重点产业;城市发展新区加快新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旅游、康体、休闲等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6.
建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需要通过加强地方性立法、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保障体制、健全全员参与的法律机制等措施,强化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时代经贸》2008,6(11):38-4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18个区县和开发区明确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功能区。该篇主要体现四大功能区外资分布及产业特色,并将重点介绍利用外资三大特色区域:朝阳区、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8.
六盘山区位于黄河中上游,是黄土高原西部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区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洁净,旱作农业潜力大,草畜业兴旺.六盘山生态经济圈规划了4个功能区和7大特色农业基地产业,以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加大退耕造林种草与管护力度,到2015年基本修复六盘山区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灌丛草原植被;以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为支撑,建立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和绿色农牧产品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生态功能区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述我国生态功能区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源涵养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区、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根据一定的原则,提出了不同生态区域绿色农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其功能定位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共涉及10个市(州)、58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第一,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65.4%,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实现生态功能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旱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在西北连片特困地区生态功能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有效实践,对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展循环农业、提升科技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型农村是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万开云"同处三峡库区腹心,地理位置毗邻,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规模最大的区域。目前,"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须实现"万开云"城镇空间布局、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区域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市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区战略下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将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在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发掘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政府补偿模式。政府建立农业碳汇补贴制度,对农产品主产区进行生态补偿。二是市场化补偿模式。建立碳交易平台,通过碳资产交易实现农业的生态价值。三是自力补偿模式。倡导三次产业融合,引导广大农民成为发掘和实现农业生态价值的主体,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及其加工业,加快发展以农业为支撑、以农村为载体的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识别问题区域是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背景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空间管控和区域治理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676个县级单元的第一产业比率、负面清单涉及农业的总频次及主导产业频次等指标,描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概况及其特征,采用一般指标识别和聚类分析方法识别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问题区域,以期协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四类功能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农业及畜牧业占人均GDP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防风固沙区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将面临更高的农业产业调整压力;四类生态功能区内的贫困县分布不均,生物多样性维护型与水土保持型地区须承受较高的扶贫压力,防风固沙功能区内的县级单位须采取更加差异化的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应当整合横、纵向的政策与资源,推动政策协同及区域合作以实现高效空间治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位属性和发展水平,可将其分为东北区域、西北区域、西南区域和中南区域四个片区,各区内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限制开发与贫困属性长期并存、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约束等问题。综合看,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在于财政赤字不断增大、人力资源流失、主导产业规划滞后、第三产业活力不足。进一步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应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突出县域差异化;培育特色经济,打造绿色服务业增长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重点工程"和"品牌工程"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建立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特征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其他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分析软件,对珠海市三类主体功能区典型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共性及差异性、公众特征与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为珠海市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1)三类主体功能区公众在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政府信息公开、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满意度具有共性;(2)三类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发展区、集聚发展区、提升完善区;(3)提升完善区和集聚发展区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与公众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显著相关,生态发展区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与公众性别、职业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熵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在挖掘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对研究区2002—2012年"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耦合度、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差异进行测算、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未来城镇化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区位条件、国家和地方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同阶段性特征;2从空间格局上看,重庆市县域城镇化质量协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空间非均衡性较为显著,呈现出以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为中心,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差异特征;3城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偏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现阶段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两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新型生态补偿措施:工业排放配额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从开发保护的角度看,国土被划为开发类和保护类功能区,由于各自主体功能不同引发公平问题:保护类功能区为保证生态质量放弃大量工业发展机会,开发类功能区却同享经济发展成果与优质生态服务,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借鉴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及总结国外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较认同生态补偿的一种系统性且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创新型方案—"工业排放配额制":通过企业间、区域间甚至国家间工业排放配额的公平分配及在市场上的自由交易,让那些为保护生态而放弃发展机会的低环境承载力区域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发展生态功能区是新常态下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蒙阴县在发展中形成了“生态主导、控促结合、特色产业、点状发展”的模式,重视生态建设,着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秉承绿色发展,严控行业和项目准入;强调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立足本地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产业增长点.但也要看到,目前蒙阴县的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仍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有待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亟需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生态功能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更好发挥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尚未形成协调发展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筹资模式过度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尚未建立、生态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总体看,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显不足。未来应支持生态功能区建立良好的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对生态功能区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易机制、提升生态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