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经济师》2019,(3)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各个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发展逐渐加快,对区域内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的关键因素。而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三个相邻地带,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出现较多问题,给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阻碍,各个产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激烈。想要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完成产业升级与整合,有效改变京津冀一体化经济的现状局面。鉴于此,文章针对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升级与整合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廊坊市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带的腹地,正演变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通过分析京津廊三地的特殊区位和产业发展现状,根据错位发展及比较优势理论,深入分析了京津廊三区域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工领域,并剖析了廊坊应在哪些领域与京、津的合作机制,以实现大北京经济圈的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实际,分别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三方面介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并提出了开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产业和区域层面分析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并建立相关指标,分析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以及在产业链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服务三个环节上的优劣势,据此建立协同创新理论模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周刊》2014,(8):13-13
京津冀一体化提出多年,但十多年过去了,京津冀的差距没有缩小。今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被强调,这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将提速。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连同环渤海湾区域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个经济发展引擎,将成为未来20年中国发展的前沿阵地。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可能涉及50余个县,经济整合规模或达1.5亿人,其规模  相似文献   

6.
文章客观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环境共享与补偿机制建立的难点问题。指出在国家层面,形成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环境共享和补偿机制建立的组织及法律保障;在京津冀层面,形成三地政府主导,多种资本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一体化共建机制;由京津冀三方联合建立科研攻关小组,研究制定京津冀生态环境补偿标准;建立京津冀三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异地开发模式是京津冀地区建立环境共享和补偿机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2014,(9):20-26
<正>"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和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实践发展,需要我们对京津冀地区的承载力状况做出基本判断,究竟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能否承载起这一国家战略?能否承载国家战略在2014年2月26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将给京津冀地区带  相似文献   

8.
由于行政区划、行业壁垒、体制机制等因素使得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受到了制约。文章利用加权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2017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应在统筹规划、实现交通互联互通、推进信息联动方面着力采取措施,推动一体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进入"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正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面临着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扩散、整合、链接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协同作为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京津冀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关键环节。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明确自身生态功能定位,主动实现三地生态文明共建,是京津冀地区未来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区域协同地位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有内在的现实要求和一定的实现逻辑,在进一步分析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层面、市场层面、机制层面、技术层面、信息层面、社会层面等多个维度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正进入城市群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带的辐射与连接推动区域资源与要素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产业联动网络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网络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和集聚趋势;产业联动网络对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显著为正,产业联动网络有利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网络通过改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配置不平衡和促进区际技术溢出来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京津冀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尤为重要.不同形式的“人才计划”是京津冀地区引进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与从京津冀各自的发展定位来看,京津冀地区的人才计划应该是“大同小异、相得益彰”.“大同”指的是三地的人才引进应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展开,核心在于形成能够充分流动的人才资源市场;“小异”则指的是各地的人才计划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比较优势,侧重应该有所不同,并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中央和地方层面的人才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促成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生态.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在三十多年前首次提出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到如今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环首都贫困带一直是发展之路上的"断崖",造成贫困带与京津处在"靠的很近,心却很远"的状态.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已经提升到国家层面,作为一项顶层设计,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让京津冀协同成为助力环首都贫困带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协同作为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京津冀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关键环节。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明确自身生态功能定位,主动实现三地生态文明共建,是京津冀地区未来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区域协同地位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有内在的现实要求和一定的实现逻辑,在进一步分析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层面、市场层面、机制层面、技术层面、信息层面、社会层面等多个维度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将其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但必须承认,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合作还面临诸多瓶颈性制约,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生产要素流动程度的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内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京津冀的一体化不仅能够促进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省市更好更快发展,而且对周边地区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都会有巨大而持续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而旅游业作为一个能够拉动区域联动、推动公服衔接、促进生态持续、加快消费集聚的产业,有条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产业和示范引领.本文结合京津冀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参考三地统计年鉴,找出了京津冀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产业链整合的相关策略,为京津冀整合旅游产业链、共塑区域旅游品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读编互动     
<正>"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利国利民,只是会有一个漫长的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的问题不仅层次很高,而且非常复杂,需要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从更高层面谋划布局。上期封面故事《京津冀如何一体化》把众多研究机  相似文献   

19.
陈耀 《经济与管理》2015,29(2):10-12,2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河北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石家庄要担负起带动全省发展的历史使命,提升自身定位,着力打造京津冀核心区的第三极。从产业发展战略上可以考虑两大定位,即把石家庄建设成为高端都市型产业制造基地和北方商贸物流电商中心。目前石家庄发展水平与京津落差大,但提升空间和潜力也大,要通过定位升级、创新驱动和建立与京津合作对接机制,努力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制定合理的战略思路和空间构想是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础。本文就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本思路、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设想、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经济、文化、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要淡化行政区划,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园区向轴带靠拢,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功能应向外扩散,培育更多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形成城市规模、空间布局都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功能区。从总体上看,未来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布局为:以培育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京津石"三城为主骨架,重点打造京津塘发展轴、滨海经济带和京广北段经济带"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一轴两带三城四区五群"区域发展总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结合,网络型、多层次、开放性城市体系。文章最后提出促进京津冀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1)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国务院京津冀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二是促进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三是制订区域经济合作政策。(2)实现交通设施的网络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3)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4)建立区域性中介机构和相关组织。一是设立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联合会,二是建立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中心,三是建立产业协作信息中心。(5)促进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