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心理所有权的内涵Pierce(1991)将对所有权的心理体验定义为心理所有权,即心理所有权是一种思想状态,是个人感觉目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或者目标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即“它是我的”)那种状态。心理所有权的核心就是拥有的感觉和与目标在心理上的联系。某人所拥有的就感觉是自我的一种延伸(Dittmar,1992)——“所拥有的(在感觉上)是‘我的’一部分”(Isaacs,1933)——所以心理所有权的状态就出现了。当财产在人的心理上扎根了,那么对个人来说,它就是“我的”。客观所有权和心理所有权尽管相关,但它们是不同的。首先,客观的所有权最先…  相似文献   

2.
领导方式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所有权是指个体感觉到目标物(有形的或无形的)或目标物的一部分是"我的(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认为在我国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和关系取向的社会文化情景下,领导方式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塑造具重要有影响作用。544个有效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方式与员工心理所有权显著正相关,其中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家长式领导,最小是交易型领导,同时,市场导向对组织绩效和品牌绩效有显著地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土地发展权内涵 土地发展权也称为土地开发权,这一理念最开始来源于采矿权可以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而单独支配。土地发展权就是发展(开发)土地的权利,是一种可脱离土地所有权而单独利用的财产权。在土地利用水平较低的农业社会,人们通常认为占有了土地也就一并拥有了该土地上空与下部所具有的一切权利,这就是所谓的“上及天宇,下至地心”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张维迎博士在《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一文(《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中提出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即“资本雇佣劳动”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  相似文献   

5.
吴粒  张媛媛 《经济论坛》2007,(3):120-122
一、研究背景 “内部人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于1994年8月在“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他认为:“内部人控制(或者由管理人员,或者由工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的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因此可以认为,在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中,这种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广义上来讲,“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是“委托一代理”问题,即代理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违背委托人利益的事情来。Berle和Means(1932)指出:“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与经营管理者角色是很不相同的,后者经营公司并做出决策,而前者则是在下列意义上拥有公司,即对公司具有剩余索取权。”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不掌握企业经营权的分散的股东成为了企业的外部成员,而由不拥有股权或只拥有很小份额股权但拥有企业经营权的经理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或多或少地拥有了剩余控制权乃至剩余索取权。根据现代企业理论来看,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经营雇佣资本 “雇佣”这个词在很多论述中被用来阐述企业所有权的分配状态,如“资本雇用劳动”,表示企业的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由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由于企业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那么它们之间的雇佣关系就可以分为物质资本雇佣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雇佣物质资本以及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互不雇佣这么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企业组织中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也谈企业所有权的发展趋势问题陆维杰(上海财经大学200082)《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刊登了方竹兰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一文,文中从“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人力资本所...  相似文献   

8.
论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目标及其在中国的实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一般讲到“稳定”,人们认为它至少包括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这样三重含义。但就经济学意义上的“稳定”而言,主要是指经济稳定。《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稳定政策(stabilization policy)”(第4卷,499页)词条的作者David Vines写道,“稳定政策”通常是指政府的政策工具对于变动中的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深思熟虑的反应,以便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它经常被用来含指源于凯恩斯《通伦》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即众多的西方国家政府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运用政策措施来努力实现高度及稳定的就业这样一种新义务(例子之一就是1944年英国关于就业政策的白皮书《贝弗里奇报告》)。然而其他类型的稳定政策在先前就已经为人所知了(比如英国政府1925年为稳定通货价值而恢复金本位制),并且以后也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像英国于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为稳定通货而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作者指出,事实上,人们很难将稳定政策同宏观经济政策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明确企业的理财目标 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它实际上已成为“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体。在此形势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匡安荣 《经济学家》2003,(1):116-117
中国古典哲学与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间,有着明确的内在联系。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魁奈的“自然秩序哲学”,再到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中间有一条清晰可见的思想线索。我们愈是深入地研究这两种文化,就愈深刻地感到它们就象两个不同的作曲家所谱写的两部交响曲,而其基本旋律却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学是一种西学,而应把它视为中西文化在十七八世纪互相融合的产物。(1)人性之“自然”:为我与利己道家学说的思想精髓,从宏观而言,就是“道”之学,从微观而言,就是“为我”之学。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叶敏 《经济论坛》2000,(4):14-15
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对财产权“分权分立”的基础上的 ,即将财产权分为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 ,而公司的三个权力机构(股东会、董事会、高级经理班子)与之相对应。股东会拥有狭义的所有权———即仅限于收益权、手权(用手投票)和脚权(抛售股票)。董事会拥有控制权———对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和重大经营决策权。经理班子拥有经营权———企业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行政权。三者之间是一种双层代理的关系 ,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制衡 ,初步组成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但从我国国有企业情况看 ,董事层与经理层融合为一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唐丽娜 《经济论坛》2006,(11):73-74
一、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基础企业所有权安排是指企业所有权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分配。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所有权的意义就在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从谁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角度看,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基础有如下三种不同的理论。1.资本雇佣劳动。有些学者认为由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最有效率的,由此形成“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治理模式。按照这种理论,企业是股东的,其目标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2.劳动雇佣资本。随着专业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增大,有学者认为,由劳动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有效率的,由此形成“劳动雇佣资本”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管理层收购理论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MBO的产生及演进。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由于收购中运用了大量负债融资,也即利用了财务杠杆方式,所以说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会计准则能导致可比(comparability)、透明(transparency)和充分披露(fulldisclosure)的财务信息,从而,投资者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有针对性地分析公司的业绩。事实上,A.Levitt的这一表述并未对高质量会计准则下直接的定义,而是阐明高质量会计准则所追求的目标——高质量财务报告,是对一项会计准则是否为高质量的“事后认定”,而非“事前识别”。要建立评估会计准则质量高低的标准,首先必须寻求高质量会计准则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我们认为,这一基本属性就是准则的制定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逻辑严密的、综合性的、总括性的会计基本概念及其框架,即准则的概念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l)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承续(资本论)和伯恩斯坦,最早注目于股份制研究的人,是美国制度经济学的早期代表凡勃伦。1904年,他发表(企业论)一书,和(资本论)的认定相同,提出股份制是“信用手段”的一种新的使用方式或曰“信用经济”(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4页,第8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2--493页),是“借助于信用筹集资金以扩大资本的简化程序,在现代工业公司的改组与合并中达到了发展的顶点”(第67页)。由此,凡氏认为“它使公司管理与工业设备所有权两者处于完全脱离的状态。一般地说,在法团组织下,工业…  相似文献   

17.
盈亏平衡点法在投资(经营)决策中动态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它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所必须达到的业务量(产品销售量或劳务量)。它是投资或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因为企业先要“保本”,后才谈得上盈利,“保本”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的前提。所以近年来盈亏平衡点法在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但目前我们所用的“盈亏平衡点法”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或业务量)仅是一种静态的计算方法,它没有考虑到钱的时间价值。由于一个投资项目投产后的使用年限往往有若干年,决策中若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这决策就失去了它的社会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正 《财经科学》2002,(5):118-120
本经考证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辨明,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的划分,“双重所有权”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一个所有权变成“两个所有权”只是一种法学幻想。  相似文献   

19.
姚会静  赵乙人 《新经济》2014,(19):42-46
一、问题提出 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是从生物医学方面去理解,即“无病即健康”。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文化风俗、制度机制、生活惯习的空间间隔与动态发展,对健康的解释与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在BOT项目融资中的风险分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OT即“BUILD——OPERATE一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把它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筹资、建设、维护及运作的私有组织,此后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