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史。据记载,夏、商、周三代及其以前是一种天然山水园,人们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山泽、水泉、林木以及鸟兽群集之地,作为畋猎、游乐的场所。这一时期的园林称为"囿",主要供帝王和奴隶主贵族们享用。它的特点是面积特别广大,周文王有囿面积达七十里。此时,园林作为艺术活动尚未成为自觉,人们还没有从对自然的依附关系中脱离出来而成为自然美的审美主体。它的美学特征,可以概括为"野",带有一种原始形态的粗犷之美。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本形式,利用山石,植物,道路,水体等元素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地、完美地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色。它主要是服务于帝王将相,贵族等少数人的,并有南北园林之分。 现代园林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虽然现代园林的主流形式亦然是自然风景园,但与传统园林相比较,无论从深度上或广度上都远远超出其范畴。现代的园林一方面是以城市公园、城市绿地为其重要特征,另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是要“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了解园林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掌握园林的流变和传统的技法;明确“扬弃“;在创造新园林时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有人把从事园林工作的艺术家称为“杂家“,说明园林涉及面广,综合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心态层面 我们研究园林史不能简单按时间顺序罗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名园;也不能孤立地研究造园技法,而要在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园林的发展及审美趣味的变化 否则,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个静  相似文献   

4.
意境说,是中国古代倾向于表现和传神的抒情文艺所具有的最高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是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国室内设计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任务等方面存在着部分误区,在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亮点。而江南古典园林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文章是把江南古典园林作为论据来论述设计专业的开办对中国古典园林课程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与自然亲和、统一的传统,追求天人感应,人与自然的交融,欣赏自然的韵味、含蓄和恬静。她深情地钟爱着人类历史上最有魅力最为永恒的美——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及相关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创造手法,及其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7.
苏州兼具“百园之城”与“百馆之城”的地域文化优势,园林保护利用与博物馆建设发展相得益彰。文章分析了古典园林与博物馆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文旅融合时代背景、遗产活化政策导向以及博物馆融入生活的社会需求对苏州古典园林博物馆化利用的影响。从文化本体与文化载体的身份交融、园林设计与展馆布局的艺术相通、文化资源与文化氛围的地域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实践的现实基础。结合问题与挑战,提出促进博物馆功能创造性融入、探索园林活化与文博创新双赢路径、推进博物馆群与博物馆城市建设等苏州古典园林博物馆化利用的创新举措,期望为园林遗产活态保护与博物馆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家庄园园林艺术既有江南园林的小巧精致,又不失北方园林的豪放大气,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从美学角度分析其主要特征,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常家庄园园林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于游赏功能的建筑类型,除了一些特殊的微型园林之外,几乎可以说没有哪个园林没有廊。本文论述了廊的功能、特点,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表现的不同于其他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现代城市不少新建的住宅和花园较多地汲取了西方建筑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繁荣而开发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更几乎成了欧陆式风格的一统天下.诸如“罗马广场”、“巴黎花园”及“维也纳花苑”等名称频频见诸报端.名不符实或张冠李戴甚至以讹传讹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对西方建筑文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人类栖居地与园林艺术的关系,将西方住宅追求自然化的倾向,从古典时期经由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代的发展脉络,作一简要回顾.古希腊住宅园林在吸取古埃及蔬果园,古波斯台地园林长处的基础上,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它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本文就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关系展开讨论,试图找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传统诗歌讲究声律之美,注重音韵和谐之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歌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美的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五代和两宋,尤其是"盛唐之音"之韵律"诗乐"的全面成熟及繁荣兴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文章旨在论述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基本要素,他们的变化与发展,将影响到整个园林的变化与发展,认识山水这两大要素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对园林的巨大作用,将有助于我们创造出更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想活跃,人们的心理非常复杂的时代,我们要了解大多数人的心理要求和审美需要,创造出能更好的适应现代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园林。  相似文献   

14.
古典园林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景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拙政园,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旅游解说系统在游客理解古典园林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境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通过实地勘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拙政园的资源特色、受众特征以及媒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3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帮助拙政园建立良好的解说系统,并对我国古典园林的旅游解说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园林进化和发展人类之初,人口的基数较小,人们的生存空间完全包含在大自然当中。到了原始公社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在自己的居所前,种植一些蔬菜、粮食。这些种植地就是最早的园林。古代的园林:在奴隶社会后期的商末周初、出现了"囿"、"苑",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这就是园林的雏形。至秦汉时期有了"建筑宫苑",就是散布在群山流水中的建筑群。由于中国古代士大夫都有寄情山水的情怀,这种情怀对人们的审美观点和  相似文献   

16.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与教育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向以现代园林为核心的现代园林规划设计转变 本文以浙江林学院园林专业为例,对照这种转变,从学科建设、“开放式教学体系“与“多宝塔状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园林专业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并阐明园林学科的知识结构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等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体系中,扬州园林以其对自然意境的不懈追求独树一帜。通过对扬州园林建筑的基址选择、空间布局、借景手法、室内外装修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文章阐述了扬州园林的特点和对自然意境的再现。  相似文献   

18.
直到今天,许多人仍意想不到,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统治地位的终结是冷战结束后的一个重要后果.21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学又将重现19世纪下半叶经济学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而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将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由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锁定了美国许多“顶级”大学的经济学院,演化经济学在美欧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就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后来居上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中国学者应该发挥血气方刚之气概与独立自主之精神,推动演化经济学在中国获得原创性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南、北方的古典园林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而不尽相同,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也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优势。若要当代景观设计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具有中国特色,就可以利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营造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来指导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本文在大量实地考察和翻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对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