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阿喜 《企业与市场》2005,(10):20-22
雍正《云龙州志》记载“诺邓、顺荡(盐)味更咸,不必浇灶,而遂能成沙”。由于盐业经济的发达。诺邓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盐的生产运销收归国营。继后又停产荒废后,长期形成的以盐业为主的繁荣的商品经济时代结束,诺邓随之衰落,被迅速发展的工业明遗弃在一座偏僻的山岭。诺邓的没落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但因为隐逸深山。这座小村庄得以保存千年风貌却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的区域空间下,文化景观的连续性,促使历史遗产存在着不同尺度的网络关联。所谓区域历史遗产网络,是对区域历史空间文化景观连续性的特征表述,是区域历史文化物质空间的结构联合体。晋中盆地是山西历史遗产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7处历史文化名城,107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以及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群。从大尺度区域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以及历史遗产的区域线性联系三个方面,分析了晋中盆地历史遗产网络的文化景观特征。针对晋中盆地历史遗产网络保护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保护策略建议:划定区域空间文化保护红线,建构针对网络关联空间的管控体系,形成线性历史遗产的跨域保护政策。认为应当秉持区域整体观,建构城乡历史文化景观与区域空间发展建设的统一人居画卷。  相似文献   

3.
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主流,没有文化性的景观是空洞且经不起历史推敲的。而民族文化景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地域文化景观中重要的部分。在景观设计中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地域性藏族文化景观至关重要。在云南德钦阿墩子古城广场设计中演绎了现代景观的文化再生设计。  相似文献   

4.
南京近代基督教的发展伴随着南京的现代化进程展开,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宗教文化景观超越了精神信仰范畴在更广阔的领域与南京的城市生活及城市空间发生着深刻互动,进而产生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系统研究了南京近代基督教文化景观的空间演化过程,基于地方理论视角从视觉与结构、功能与现代化、记忆与认同等三方面总结了其文化景观特征,并探索了地方物质形态活化、地方城市功能活化与地方历史意义活化等基于地方活化的宗教文化景观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历史景观视野下的都江堰水系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至今对成都平原的发展繁荣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通过静态孤立的保护渠首工程、历史建筑、历史街巷等个体来诠释都江堰的全部遗产价值是不全面的甚至片面的。以城市历史景观为方法论,将以都江堰为核心的整个水利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意设计并持续演进的关联类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将贯穿整个城乡完整的农田系统和水利系统以及相应的非物质文化要素这些重要的价值载体纳入到价值系统当中。划分为四种类型的文化景观,分别为生产类、防御类、商业生活类以及游憩类文化景观,并梳理都江堰水系文化景观发展脉络。通过重新识别和记录价值载体现状,总结价值保护的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唐守玉  车千里 《民营科技》2011,(6):79-79,251
以生态,艺术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结合为出发点,把工业场地上的自然因素作为艺术创作材料和关注的首要内容,在此主要提出了大地式,保护性,解构式,展示性四个生态艺术创作方法。以保护工业城市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保存城市工业文化景观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园的文化景观是风景民族主义的外化象征,反映着持续时空下人与自然环境的长期交互过程,其时空特征的梳理与影响机制的探究,是国家公园风景资源原真性评价、整体性管护的重要依据。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景观的时空特征和自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宋、明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景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教和理学文化景观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2)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景观核心区位于九曲溪中部(三曲至六曲),该区域文化景观集中、历史发展悠久、文化价值高。(3)河流是影响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余为植被类型和地形要素。(4)道教、理学和茶文化均受河流影响,植被类型与道教文化的联系密切,佛教和古闽越文化受地形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普查调研,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确定为文化景观的主导因子,通过定量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对建筑材料、立面特点、装饰风格的定性感观印象和民族/民系(语言/方言)分布情况,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文化区划,对各文化区和文化亚区的文化景观特征进行描述与解释。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影响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的地形、水系、气候、材料等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态、历史移民、人口分化、区域经济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对于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集镇规划中的文化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景观是集镇景观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化景观反映了该地居民的文明程度。在集镇规划中必须重视文化景观设计工作,充分发挥集镇的各种优势,塑造其鲜明的特色和形象。本文对集镇规划中的文化景观设计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靖那高速公路连接靖西和那坡两县,这里既富边关特色,又具民族风情,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高速公路文化景观建设如何融入地方经济,形成特色品牌,成为项目业主提升高速公路文化品味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旨在探究公路沿线的资源优势,摸索一条结合地方文化打造旅游产业链的新思路,以供项目文化景观建设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视域下的城市道路景观品质提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视阈下的城市道路景观有三大意义:美学意义、艺术意义、文化意义。提高城市道路景观品质,必须充分考虑"三特"要素,即:道路景观的动视特征、城市文化的特点和民族审美心理特性。提高城市道路景观品质的路径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要通过人文路径注重从道路使用者的文化视角做好景观设计;二要从技术路径做好符合动视觉生理与心理的道路空间序列设计;三要从学术路径,建立起道路景观批评学。  相似文献   

12.
申立 《城市问题》2012,(8):68-72
通过对上海里弄的史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里弄空间变迁受制于近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与方式的深刻影响,映射出独具特色的上海都市海派文化。建国前,租界和华界管理模式的不同影响着里弄的扩展方式,里弄在此过程中又演化出多种建筑类型,并产生了特定的空间形态。建国后,里弄空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行政力量在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里弄变迁与行政区划建制等具有密切联系。都市居住文化景观的空间变迁是城市管理、房产开发、体制改革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罗恺 《价值工程》2012,31(8):46-47
文章以湖南会同高椅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因素出发,着重分析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中的文化内涵,阐述高椅从不同侧面遵循文化教育、社群文化活动和礼制信仰等方面要求的景观空间特色,强调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肖丹 《价值工程》2010,29(11):93-94
生态居住区绿地景观是一种健康的、生态的、更具亲和力的环境景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要以人为本、巧妙立意,还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突出地域特色,体现文化景观。同时强调环境景观的亲和性、共享性及审美性。本文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求、设计的构思方法、设计程序及景观分区处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瑶 《价值工程》2010,29(33):101-101
园林景观在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园林景观不仅能够美化人类生存空间,更包含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陈润丽 《价值工程》2013,32(5):301-302
秦皇岛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景观、地理景观和农业生态旅游景观,但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分析在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斯荣  秦笑颜 《价值工程》2012,31(18):67-68
楚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一朵奇葩,它不仅在荆楚地区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还影响着这一地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围绕这一点对楚文化和现代景观设计的联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陆邵明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127-129,132
本文通过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制约整合长三角河道湖泊资源发展水上休闲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诊断,并借鉴英国案例的成功经验,探索区域水上休闲旅游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与策略;论文阐述了以"廊道"叙事模式来连接现有水上旅游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景点;并以长三角核心区域为例提出相应的措施,为长三角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水上休闲产业发展建设提供明确的运作策略。这将对长三角区域水上休闲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遗产的深度保护性开发、历史场所的文化认同建构具有推动作用。此外,对于当今我国其他区域的水上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特色是城市内涵和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故黄河堪称徐州人民的母亲河,她不仅承担着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功能,更肩负着历史与文化的使命。经过多年的开发治理,故黄河已经成为名城徐州的一条生态景观走廊和美丽的风景线,但其历史文化价值还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徐州在故黄河景观打造和文化塑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强故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强化其在徐州城市特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园林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三根 《价值工程》2010,29(6):167-167
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离不开施工和养护这些分项工程的有机结合,否则,园林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因此,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