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证明标准是证据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不仅涉及相关的诉讼理论和原则,同时,也与诉讼实践紧密相联,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反思与检讨了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证明标准,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很多起问题案件,其中有些案件如佘祥林案、杜培武案已被证明为冤错案件,有些案件如聂树斌案尚在处理当中,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很多问题的探讨,其中包括对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的设置问题.尽管笔者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冤错案件其实与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标准的关联性并不强,但是由于证明标准对于刑事司法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三阶段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审判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一理论确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颜淑清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5):66-66
审计准则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国家审计准则也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谨慎。也就是说职业怀疑与谨慎是审计工作者应有的重要职业素养,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审计职业怀疑的应用受制于对成本的要求,如何在审计质量与审计成本中获取效益最大化,本文就此给出了审计怀疑应是有证据的怀疑、怀疑应是合理怀疑等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悦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1,(11):28-28
刑事证据的证明程度,是证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和罪行轻重所使用的刑事证据在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我国运用证据达到证实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标准到底是什么?刑诉法并未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只是作了刑事证据要“确实”、“充分”的一般原则性的规定。这是证明程度基本要求。为此,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在这种审计模式下 ,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审计过程的重点 ,是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的重要环节。因此 ,分析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指导风险基础审计实践。一、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产生审计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变性 ,审计活动几乎都是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状态下进行的。因此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 ,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审计风险。从最狭义的角度理解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审计人员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核证依据,用以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的一切资料。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其核心就是要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本文就审计证据的收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销售收入舞弊是财务舞弊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交易的繁荣发展,销售收入舞弊的手段花样繁多且不断升级,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结合实务归纳了销售收入舞弊的特点,并着重从收入舞弊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环节阐述重要的审计方法.经过探讨,本文认为应对销售收入舞弊最重要的方法是分析程序;检查、函证、截至测试等是必要的辅助程序;而审计人员保持职业怀疑和职业谨慎则是审计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9.
证明标准是刑事证明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证据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学术界对该标准的确定持有不同的观点。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证明采用的是“内心确信”的标准;英美法系国家则以“排除合理怀疑”作为刑事证明的标准;在我国国内也存在“客观真实说”与“事实真实说”的强烈争论。笔者通过分析各种学说,并结合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认为应将犯罪构成作为刑事证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审计证据是指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所取得的反映被审计事项的各种证明件或资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工作的核心就是收集、鉴定、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证据是审计结构的凭证。因而对审计证据的要求很严格,它除了要求具有形式上的价值外,还必须具有实质性价值,即审计证据不仅要被审计人员所承认、认可,而且又要有充足的证明力,能够支持审计结论。真实性是审计证据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经济效益审计与其他目的的审计相比,具有目标综合性、作用建设性及对象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其审计方法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作为完整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应包括技术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经济效益审计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完成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对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提出的一般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Ling Wu Xiang Xiao Xiaoxia Li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4,3(6):41-47,55
There is an ever growing tendency of outsourcing of internal auditing since the appearing of it in 1970s.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and form of outsourcing of internal auditing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it in western nations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ing in our nation. 相似文献
16.
曾劲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4(4):24-26
审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作为一种职业活动,在中国古代早就存在,无论是方法、技术、组织机构都在不断发展,由于没有专门审计理论研究的职业者队伍,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但形成了一些审计思想,这些审计思想曾经指导过中国审计实践活动,为现代和当代审计理论的形成提供过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7.
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责任,实行组织监督、纪检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集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做了深入阐述,进一步探讨了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3)
审计模式的演进规律表明,审计工作量与审计师规模的持续反差倒逼审计模式必须适时抓住影响审计质量的最核心因素。据此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导向、制度导向、风险导向三个阶段,但这三种审计模式"物本化"的特性在智慧经济时代显现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鉴于此,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人本审计思想应运而生。人本审计以人的行为为导向,建立在"人的品德素养—人的动机—人的行为—行为的结果"这条逻辑路线上。这既是一种确定行为责任的过程,也是对以人为本的审计理念的最好诠释。行为导向人本审计模式将审计风险模型确定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行为动机风险+行为风险)×检查风险",从而从根本上修订了传统审计模式的程序与方法。审计目标也转变为对反映被审计单位人员过去经营状况的财务报告的公允表达发表意见的同时,达到选人、塑人、纠错、防弊、控制风险的目的。据此,人本审计将增信服务功能和增值服务功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社会进步主要基于公共生活演进的自然逻辑,而非应然的价值观和典章制度。如同城池是社会文明的最初门槛,社会的先进与落后主要反映在当今大都市的治理体系中。放弃而今流行的各种两分标准,着眼于国家在生存竞争中的兴衰,作者以两个前提下的三大标尺去解释和衡量社会形态的先进与落后。两个前提是:先进基础设施的密集程度和国防的强大程度。三大标尺是:维护公共财产及其使用秩序的程度,精算公权使用成本与收益的程度,以及劳动者再生产的社会化/均等化程度。可用三个要素证伪上述理论:能否粘合精英与平民,给较大规模的国家提供较强内聚力;能否对国外群体产生较强吸引力;能否为技术与知识的创造和普及提供较优越的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