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现象。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客观地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建立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确立新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经济保质增速的关键,作为立国之本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现阶段所遇到的“瓶颈”是否可以借数字经济的“东风”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定义、特征及其应用优势,对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困境和机遇进行分析,进而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金融 农业农村经济”和“互联网 农业农村经济”两种融合发展模式,并适时地提出了促进两种模式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靠一项措施来完成,必须从经济发展规律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主题和方向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基层政权、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6.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之所以问题重大,是因为农民收入增幅缓慢甚至下降,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影响社会有效需求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全国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在对“三农”问题进行不懈地探索,并且取得了显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索和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显得更为现实和迫切。  相似文献   

7.
李玥  张秀芳 《活力》2004,(8):132-134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列入全党工作重要议程。在西藏自治区“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农牧业经济效益和质量差,农牧民增收乏力,城乡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如何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成为当前西藏自治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西藏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加快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扩大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尤其是增加现金收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等方面,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北京市农村经济特点 首都“三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北京农业份额不大、农村经济规模不大、农民比重不大,但农业与农村发展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是首都率先迈向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十五”时期,北京市“三农”经历了三个转变:农业从传统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正在向新型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 村级经济是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层次,发展村级经济是搞好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制约了村级组织进行社区管理和生产服务的活力和能力。村级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波阳村级经济与日益发展的农村商品经济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句话,十三个字,道出了泱泱大国70%人的心声。本文从发展城镇规模经济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出发,阐述分析了发展城镇规模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案内容:将“农企”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上升至与“农业、农村、农民”同等重要地位,即“五农”问题,以解决农业产业化中资金难题  相似文献   

13.
广东农村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广东经济的现状。广东省整体经济实力雄厚,连续多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且农村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广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其次,分析了广东日前经济存在的问题。当前广东农村农业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文章最后提出发展广东农村经济的对策,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广东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统筹区域、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培训体制造就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任务的提出也为新时期财政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势必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转变过去单一的、平面的财政支农方式,必须适应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就要很好地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一、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是稳天下的产业。无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社会保障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平衡器”。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例相对较高,城市化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劳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劳务经济观念 近年来,白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富民政策,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甚至转移到区域外就业。目前,这种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且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相似文献   

17.
李文静 《会计之友》2007,(9Z):13-14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已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促进农村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本文在借鉴他人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促进农村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有坚实的、强有力的措施作保证。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应在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措施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活力的关键。目前,徐州市拥有小城镇114个,其中具有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关镇7个、重点中心镇30个、一般建制镇77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目标要求。笔者为了解徐州市镇域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服务于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对徐州市镇域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为制订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行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国家环保总局启动实施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正是以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