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区建设》2013,(9):64-64
断了念想妻子问丈夫:"有个以前追求过我的男生来咱这儿出差,想找我吃饭,你介意不?"丈夫想了想问:"他什么时候追过你?"妻子说:"大二。"丈夫又问:"那会儿你体重  相似文献   

2.
漏斗和玉米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我:"我为什么要不开心  相似文献   

3.
一把木梳,究竟能有多少故事?"梳子到底带来什么?它可能令你的心情变化,谭木匠不会让你觉得梳子只是工具,而会让你觉得梳头很有意思,"这不是一句广告词。对谭传华来说,谭木匠出售的,是一种"梳头的感觉"。作为"梳子大王"谭木匠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哲学     
公共场合,最好不要东张西望--至少不要盯着美人死看.否则美人会问:"看什么看?"当然,京油子会卷起舌头反问:"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京油子是有点痞,但他这是在用哲学,用了哲学上的方法论.律师理屈时也会这样狡辩.还有,"当主要矛盾解决之后,次要矛盾便上升为主要矛盾".都是讲哲学、用哲学,尽管是些雕虫小技.  相似文献   

5.
正朋友们经常会玩笑说:"你现在工作应该很轻松了!你教了这么多年的书,应该很熟悉了,不需要备课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常常会一笑了之。而有时同事们会问我:"你一天怎么这么好的精力,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不厌倦吗?"对此,我会在心里由衷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错,这句话出自孔子述而篇的第二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它告诉我,"默默地认真思考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教育者来说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相似文献   

6.
咱老陕人     
我有位朋友南下十年,归来问他观感,他竟然告诉我,他一下飞机的直接感受是好像回到了乡下!我听了有点刺耳,就回敬了一句:“太夸张了吧?你也是老陕人呀,怎么能说这种话!”转过身来一想,无论他,还是我,不正是典型的老陕人思维吗?说话不拐弯,  相似文献   

7.
老朋友宋总打电话来,说想把住的别墅卖了换公寓。"怎么啦?都说由奢入俭难,你老兄是迎难而上?"我半开玩笑地和他打趣。"不是啦,就是觉得有点孤单。""孤单?""原来那套别墅,我住了快五年了,除了物业,  相似文献   

8.
长寿的代价     
《上海经济》2012,(4):74
一位78岁的女性走进保险代理办公室购买人寿保险。"你有没有得过癌症?"代理问道。"噢,是的,"女人说。"乳腺癌"。"你有心脏病家族史吗?""噢,是的,"女人点头说。"我父亲在他60多岁时死于严重的心脏病发作。""你有没有精神病史?"保险代理追问。"噢,是的,"她说。"我多年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次,阿凡提从集镇上买了一罐油回来。他把油罐顶在头上,一路走一路想心事,不小心踢到一颗石子,打了个趔趄,头上的罐子落地摔碎了,刚打的油撒落一地。阿凡提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径直朝前走去。路人看了很是不解,问阿凡提:"你的油罐摔了你不知道吗?"阿凡提说:"知道呀。"路人更觉奇怪,说:"知道为什么头也不回,就像摔的不是你的东西似的?"阿凡提说:"罐  相似文献   

10.
趣事     
《发展》2013,(7):67-67
告密宝宝:"妈妈,可不可以给我二十块钱?"妈妈:"去去去,没有。"宝宝:"妈妈,如果你给我钱,我就告诉你:当你上美容院的时候,爸爸对女佣说了什么。"妈妈:"好吧,拿去!他说了什么?"宝宝:"他说:‘小王,帮我把这件衬衫熨一下。’"从"0"开始父亲:"刚开学考试,你怎么就得了个‘0’分?"儿子:"老师说,我们一切都要从‘0’  相似文献   

11.
<正>金秋,微冷,车子驶出成都,上高速,逆岷江上行,直奔马尔康而去。马尔康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路过好几次,但每次都没有时间多作停留,只是路过而已。这一次我们是专为马尔康而来,为马尔康的脱贫攻坚而来。出发之前,有朋友问我:"马尔康是阿坝州的州府,那可是阿坝州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啊,也贫困?"我回答不了朋友的问题,只跟他说了一句:"等我回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2.
除夕早上,说好了要去西安火车北站接回家过年的老同学.这天是零下7度,积雪冻得硬邦邦,路面光亮如镜. 等了10来分钟,终于有一辆崭新的出租车滑停在记者跟前."哥,过年好啊!"开车的"的哥"热情地招呼我.这个30来岁的小伙子,瘦瘦的,白白净净,看起来很精干. 车中暖风开得很足,收音机里正播放有关过年的话题."哥,这是到哪里去?""火车北站.""哥可是要去接人?我明年也可以接父母来西安,一家人在这里一起过年咧!"他的热情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哦,我接个朋友.你家人没有在西安吗?"  相似文献   

13.
正记得我在北大读MBA的时候,一个同学问我说:"我觉得你的能力很强,为什么不做IT、金融、房地产什么的,而是要做化妆品呢?"我反问他:"你知道欧洲最有钱的人是谁吗?你以为是宝马的老板?不是,是LV的老板;你知道欧洲最有钱的女人是谁?是英国的女王吗?不是,是欧莱雅的老板。"  相似文献   

14.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4,(9):112-113
<正>我的班级宣言是"做最好的自己"。说起它的来历,得从小宇说起。一开学,小宇就兴冲冲地来找我。他将自己的《素质评价报告册》送到我面前:"老师,您的评价前面的话都好,就是最后一句话我不喜欢,您能帮我改改吗?"打开报告册,我将上一学期末写进"教师评语"栏里的话认真地读了起来:"你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认真学习,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如果今后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做到不影响他人,你一定能够成为好孩子。"  相似文献   

15.
济南,我的家     
当我用英语写这段文字,却不得不一次次向爸爸、妈妈请教许多单词的拼写时,他们不无调侃地问我:"甜沫,你是个‘老外’吗?"我愣住了。的确,我在济南已经生活了三年,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早已不把我当作"老外"了。我承认,我的心已经深深扎根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济南了。三年前,16岁的我跟随来此地一所大学教书的父母远离了美国,开始了我向往的中国生活。初抵济南,竟然没有离家的失落感。我与这座城市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缘份。语言,是人们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假若你说一口让你周围的人很陌生、甚而听不懂的话,那彼此间总会或多  相似文献   

16.
马到功成     
正"马到成功新世纪;人来好运金石滩。"这是我1999年春为中韩合作金石滩工业团地跑马场奠基而撰写的一副对联,由已故著名学者于植元先生亲笔手书,赠与韩方投资公司董事长。记得当时我到先生家中请他挥毫,先生看了我的联,笑着说:"小伙子,你这联平仄有点小毛病啊,楹联学会副会长应该更懂得讲究格律啊!"我说明了用途,他马上就体谅了我,说既然是命题作文,那就不拘小节,当即欣然命笔。而且先生在落款时特意标明"张嘉树撰联",既是谦和,又是抬爱,让我很是感动。  相似文献   

17.
饮食情话     
情话要说得好,那是相当地难。比如阿Q直眉瞪眼地说"吴妈,我想跟你困觉",结果招来了一顿大嘴巴。如果他深情地背诵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吴妈可能听不懂,嘟囔一句:"侬有啥事体?"但绝不至于用大嘴巴抽他。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不时有"雷人"、"雷言"见诸报端。贪污1亿多元的陈同海也算其中之一,他曾说:"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我们不垄断谁垄断?"这句话乍听不觉得很震耳,可仔细琢磨,其实比"代表谁说话"的质问"雷"多了,因为他实际上就等于说"我不贪腐谁贪腐?"可谓一语道破了某些官员的通病:长子权的优越感和公权  相似文献   

19.
正"知道你去的地方都是革命老区吗?"有位朋友从三亚、丽江、张家界旅游回来后,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显得很惊讶:怎么哪里都是老区呀?朋友的惊讶,让我不得不多说几句。中国1667个有老区的县(市、区),的确让人觉得到处都是老区,但老区不是想是就是的。这里就说说三亚、丽江、张家界。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的某一天,阿姆斯特丹机场. 行李早在德国科隆机场托运了,我来这里是转机.当我欲前往荷航飞杭州的登机口时,有人请我去边检.荷枪实弹的荷兰军警问我:"你托运的行李中有可疑物品,是什么?"我说是把德国军刺.他又问:"拿它做什么?"我说:"送给一位中国老兵--上世纪90年代他去过伊拉克前线,是位战地记者."荷兰军警让我出示护照,他仔细看后一个立正:军礼!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