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与开放》2006,(12):F0004-F0004
古都南京,名的历史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化积淀,随着南京的快速发展,需要赋予这座城市新的内涵,以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彰显新都市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2.
杭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国家级历史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千年古城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化积淀,是杭州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尚松 《杭州研究》2004,(4):F003-F003
为实现《杭州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目标,积极研究杭州古都化,挖掘和展示杭州历史化名城内涵,大力发扬优秀传统化,提高群众的思想和化素质,“杭州古都化研究会”,日前在杭州宣告成立。参加会议的有省、市领导,大专院校教授、专家学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古化研究爱好100余人。  相似文献   

4.
杭州作为东方化名城,跻身于我国“七大古都”之列,在马可波罗笔下,曾经是“世界上最华美、最富于东方情调的城市”。古往今来,每一个西湖的过客仿佛都在追寻它的历史化渊源,而公元十二世纪的“南宋化”,则在杭州游览史上写下了最为耀眼的篇章,也曾经在人类史册占有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对于杭州有独特性并且有代表性或优越性的地域历史化的认知,目前相当普遍的观点是吴越化、南宋化、良渚化和佛教化。这可见之于大量相关述与分析。因为杭州是吴越化中心地,南宋建都临安府,五千年良渚化发祥地,佛教化胜境,它们在中华历史河流中具有相当的时空覆盖和重要性,对杭州的建设发展有重大影响。这些对于以现代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的历史化名城来讲,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珍贵历史人资源。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对西湖山水尽管也有大量的分析论述,却从没有以“山水化”加以分析认识、定性定位,其视点一般都局限于自然地理、城市环境、景观美学、园林艺术、旅游建设、史掌故等特定方面。但对西湖山水与中国化的密切联系和充分表现、山水化作为中国化重要一脉等等的化认知及其化性质,却是比较苍白的,甚至是相当忽视的。明确对杭州山水化的认识,就会对杭州历史化的优势在广度和浓度上产生更完整的了解,对创建化名城、建设现代大都市、提高城市经济化竞争力、西湖申报世界化遗产等工作,都会产生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在文化创新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文物保护与城市开发的碰撞、文明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三个方面.全国历史名城文化创新的六大模式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历史名城发展战略应是:坚持保护第一思想,废除破旧立新意识;搞好文物普查工作,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制定名城品牌战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抛弃仿造人文景观,力求历史真实再现;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促进名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跃 《杭州研究》2003,(3):39-42
历史建筑是历史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保护杭州的历史建筑就是保护杭州的传统脉;历史建筑是现代建筑的基础,传承历史建筑的脉,是现代建筑获得永恒生命的必要前提。保护历史化遗产,尊重地域性、民族性化和强调城市脉的设计理念,应成为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们的历史使命。笔通过对杭州历史建筑特色的分析,并在总结杭州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建筑中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杭州的历史建筑风貌特色,谈一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8.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化的中心,同时,作为世界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化名城,杭州风景优美,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嘲其历史化内涵深厚,源远流长。杭州的这种城市特色为自身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自然与历史化资源,并进行了基本性质的定位。这就是:杭州城市性质是属于智力型化城市。杭州城市形象塑造应基于这种性质来进行内涵的界定和思路的展开。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09,(12):34-35
名城建设,必然面临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的矛盾。名城遗存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保护名城遗产,就是延续城市的生命历程、保护城市的集体记忆、保存城市的历史功绩,也是夯实宁波港口城市未来发展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10.
古都化在历史化的长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历史上朝代建都所在地产生的一种特殊化。古都化不仅带有那个朝代的特色,也是引领当时时代潮流的,是推动历史化发展的。杭州作为全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丰厚的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系统地挖掘、整理、研究杭州的古都化却从未有过,留下了空白。这不仅涉及到继承优秀民族化遗产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杭州研究》2006,(2):63-64
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古都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研讨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旅委、名胜区等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批示:“研讨会召开得非常及时,十分成功。向市旅游、名胜区、市古都文化研究会表示感谢。”同时,向研讨会发去贺信。贺信中指出:“古都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与瑰宝,是财富,不是包袱;是城市的特色,不是现代化的障碍。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弘扬古都文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杭州作为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吴越和南宋先后定都杭州,历时200多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将以此研讨会为契机,遵循《杭州行动纲领》,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保护与发展“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理念,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做好古都文化研究、保护、管理、经营的文章,坚决制止损毁破坏古都文化的各种行为,积极推进“中国八大古都“的合作与交流,为弘扬中国古都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发展古都旅游作出应有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李焱 《首都经济》2007,(3):72-73
宣武区是古都北京的发群地,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灿烂的宣南文化.‘十五’以来.宣武区在全面保护古都风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大力实施“城市建设带动.结构优化升级.科教文化兴区”三大发展战略.倾力打造特色功能街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城市和人一样,具有人格和气质。阅读城市往往是从阅读城市的文化形象、人文气质中得到认知的。我们建设服装名城从本质上来说是使服装文化成为宁波城市文化形象鲜明的标志和特有的城市主色调之一。服装名城与港口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将成为宁波让世人阅读的三本城市大书。  相似文献   

14.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过去说不,现在可说能了。 古都化保护与现代旅游发展能否双赢?搞得好可以双赢,关键看理念、运作和管理。只要从古都的实施出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人资源积极组织化旅游,既能有效保护古都化,又可为现代旅游发展提速。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工作》2007,(1):I0001-I0001
经过60年的建设,呼和浩特市这座历史化名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赋有草原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为目标,大手笔规划,大规模建设,加快了现代化首府的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是呼和浩特市历史上城市建设力度最大、建设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济宁是山东省城市起源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被称为“东鲁之大郡,水陆之要冲”,是一座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化、商业名城。其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无论从发展基础还是发展水平看,济宁都具备了建设组群结构现代化大城市的有利条件。省“十五”计划将济宁列为全省继青岛、济南、淄博之后重点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但从目前情况看,济宁市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经济实力,与上述三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这就促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中心城市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体育事业的繁荣和体育设施建设。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一个名城、五个强市”,(即“推进化名城建设、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推进科技强市建设、推进卫生强市建设、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杭州市的体育事业发展,提升了杭州市的体育设施水平,从而加快杭州城市建设和跻身现代化都市行列。但是,与先进城市比较还存在诸如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不合理等不少问题,需我们认真研究并冀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园区作为城市的重点区域,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园区向创新化、科技化、智慧化转变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南京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的核心区,中国(南京)软件谷紧抓南京建设智慧城市机遇,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工作》2007,(1):34-36
经过60年的建设,呼和浩特市这座历史化名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跨人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赋有草原特色的现代大都市为目标,大手笔规划、大规模投入,加快了现代化首府的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是呼和浩特历史上城市建设力度最大、速度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同“九五”末的2000年相比,2005年年底,全市人口规模由106万发展到150万,城区面积由83平方公里发展到143平方公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古都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浓缩了人世兴亡,观洛阳园林之盛衰而知天下兴亡是也。虽然,园林盛未必天下兴。秦建阿房,隋兴东都,宋造艮岳,皆穷极壮丽而亡不旋踵,即可为证。临安虽称行在,而政令所出,实是一朝古都。人口百万,明昌盛,领先于当时之世,不逊汉唐。其间得失、成败、兴衰之迹,皆足以深思而为后世鉴,算得上是一笔难得的非物质历史化遗产,应该是现代旅游的宝贵资源。所幸是湖山依旧,坊巷格局尚存,穿起历史的碎片,让人实地感受古都兴亡之迹,当日工人休闲化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