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般说来,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在劳动生产中相互形成的社会关系。所谓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休养生息人群的自然环境的质量要求越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居环境的分析与客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最直接、最密切、最具体的进行物质交换的地理空间。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劣实质上涉及到一个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用“碧水、蓝天、绿地”来形容美好的环境状况,这尤其为长期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所向往,他们多么渴望能有一个优美的环境啊!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我打算从城市规划角度谈一谈城市环境问题。 一、城市环境 环境指围绕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  相似文献   

4.
吴凡 《开发研究》1991,(5):53-57
<正> 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类的一切社会生产归根结底是从自然环境中取得资源,加工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产品。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中各种资源的贮藏量和更新能力。研究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合理保护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经济发展,或者说循环社会的形成,其基本条件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即“天人协调,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天”[1]。为此,应针对资源循环,废弃物处理与再生,水及化学物质利用与危险性等问题,采取积极的环境对策。特别是排水处理,必须以政策法规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负荷。本文介绍的废弃物甲烷发酵工业试验及污泥再生处理,即人类屎尿、家畜粪尿的处理及无害化再生技术。其中污泥再生处理因为兼有同时处理屎尿以及净化槽污泥与生活垃圾的功能,发生甲烷有效利用以及污泥堆肥化等特征,而被认定是21世纪排水处理技术之…  相似文献   

6.
孟文科  陈慧英 《魅力中国》2010,(23):394-394
在理解、研究传统农业时,我们却不能无视环境的作用。即使现在,农业生产仍受到多变的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在各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下,关中各地区农家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计活动,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周晓培 《魅力中国》2014,(1):115-115
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它是在特定环境下,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对设计对象所做的有目的、有意识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任何设计都有自己的专业属性,环境艺术设计就是以不断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任务,为不同国家、民族、地域、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令人满意、舒适的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8.
崔艳凤 《辽宁经济》2001,(12):11-12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1.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客体──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同时还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客体并不完全是被动的。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环境,这是自然的人化。  2.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主体──人类。从宇宙进化的角度看,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是自然史同时又是人类的历史。人类是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作为“智能圈”和大气…  相似文献   

9.
史玉成 《发展》2008,(12):100-10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人对自然的认识是建立在入对自身能力以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基础上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环境价值观经历了自然拜物主义的宗教自然观、人类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生态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几种不同的观念形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以其秉持的发展、持续、公平、和谐等基本理念,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人类环境价值观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丽敏 《魅力中国》2011,(21):459-459
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趣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要求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地理学科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也会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环境问题渗透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所以,如今地理教学就要不断探索有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