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乡下人,家穷,只上过几年学,人挺机灵,小点子多,但没有一个点子让他成名,从穷孩子到穷老头,有人叫他"瞎点子"。其实他的许多点子并不瞎,比如他六岁时把自己破得不能穿的裤子剪掉两条腿,把剩下的剪成丝丝缕缕,那样穿出去,让人笑了,但后来,还真的有了他那种"流行时装";十一岁时写了一篇命题作文里面有一个小细节:晚上睡觉娘总是让他去拉灯,  相似文献   

2.
煮米闻香     
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时候,他家穷——说穷已恭维。穷是各方物品馈乏,而他家多日缺粮,其他已不用提——饿得头昏眼花。他脑子里整天想“吃”的事情。譬如,  相似文献   

3.
张硕 《大众商务》2006,(7):63-64
同一行业,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亏本,有的人总做不大,而有的人却能做得风生水起,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是否拥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点子对企业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对于小本经营者来说,一个好点子就可能直接决定着你事业的成败。如本期编发的有关快餐的文章,三位主人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她们对快餐行业的不同看法,相信文章能带给你一些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穷,让他失去了一切穷,又让他得到一切他没有因为穷而坠落,却因穷而腰缠万贯!符彦君的名字随着他的财富积累而逐步被人知晓。符彦君是在中俄边境口岸绥芬河市的青山市场开始创业的。他从零点起步,创到今天的千万富豪,但也耗去了他整整十几年的青春。十年前,“穷”字吓跑了符彦君  相似文献   

5.
“凭一个眼光,一个好点子,发现一个好的机会找到一个切入点就要立刻下手,既然选择了中关村,自己于是迟早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农大高材生,“屈就”下乡扶贫发现生财新点子刘军是湖南株洲人,2001年7月,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凭着自己的农业理论知识,他很快在志陵县农业局谋到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们已经知道,脑子里某一刻冒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点子或想法是件很容易的事。交谈中、争论中、阅读中、冥思苦想中都有可能产生。冒出一个点子或想法后,立马进入创业程序却十分危险——不论这个点子或想法此时此刻多么的完美或赚钱绝对没问题。点子就是点子,创业者在正确理解接受激情、冒险意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接受理性思维和市场规则。类似的体验我们都有。走一条对目的地不很清楚的路时,不但要担心,  相似文献   

8.
付军  乔军 《新智慧》2006,(8):41-41
对于男人来说,想变富只有一个理由:耻于贫穷。刘邦年轻的时候当小公务员,收入很低。他弟弟却很精明,会做生意赚钱,所以刘邦在他父亲那儿就没有弟弟吃香,他父亲总抱怨说他没有老二有出息。刘邦很恼火,一口闷气憋在了心里。等他当了皇帝成了大业,有一天得意忘了形,情不自禁地问父亲:“现在我的收入和老二比起来,谁更多呢?”皇帝的尊贵也没能掩饰住男人骨子里的东两:怕穷。  相似文献   

9.
曹小禅  晓晖 《新智慧》2006,(12):M0002-M0002
我认识两个人,一个极富,一个极穷、富的人是这个城市中有名的房地产老总,穷的也是这个城市的,蹬入力三轮车。他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然而他们给我的感觉和人生态度却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憨氏 《新智慧》2005,(8):41-41
有个年轻的犹太人,出身贫寒,他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一直在母亲的教育和抚养下长大。但是,这个年轻人不甘心一辈子平庸,决心做些事来补贴家用,一方面让自己的母亲过上好日子,一方面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说干就干,年轻人说服了两个朋友,组建了一个服装公司。说是公司。实际上除了三个活人加一肚皮“点子”之外,别无他物。资金是无形的,就是脑海中的智慧;有形的呢.一个子儿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讲究策划创新的世界。“策划”,通俗一点说,就是“点子”。从某种程度上看,谁拥有了点子,谁就拥有明天。点子作为一种稀有的智慧资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足轻重。可以这么说,金点子就是财富,金点子就是成功。  相似文献   

12.
穷并不要紧,关键是别让穷把你定了型。相信自己能成功,并为之做好准备,随时就会有成功的可能,而如果自己先泄了气,那是自觉自愿地向社会底层得退缩。一个人为老板做了十几年活了。虽然他干活很卖力气,但一年到头还是只  相似文献   

13.
同一行业,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亏本,有的人总做不大,而有的人却能做得风生水起,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是否拥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点子对企业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对于小本经营者来说,一个好点子就可能直接决定着你事业的成败。如本期编发的有关快餐的文章,三位主人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她们对快餐行业的不同看法,相信文章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曹海波 《大众商务》2005,(8S):41-41
王柏学出生在吉林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由于家里穷,王柏学15岁初中毕业就辍学了,不得不在家里帮忙做农活。小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家庭的生活重担。那时村里开始流行一股打工潮,王柏学看到他这个年纪的同乡出去打工都赚了不少钱,就决心出去看一看,闯一闯。  相似文献   

15.
陈明 《大众商务》2006,(8S):62-62
好食乐让他走出了穷贫 金家共有三个儿女,金达明是老大,还有弟妹两人。那一年年仅17岁的金达明为了让弟妹继续读书。为家里减轻负担,不得不放弃高考外出打工。怀揣赚钱发财的梦想。他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潮。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对于一个既没有学历技术又举目无亲的外地打工仔来说。想要赚钱又谈何容易呢?身体消瘦的他在建筑队卖过苦力。在小饭馆打过杂跑过堂。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可是别说赚钱就是吃住都成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大众商务》2005,(5X):27-28
“一个人不怕你口供穷,就怕你脑袋穷”这是李诗章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套用那句“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不是缺少商机,而是缺少发现商机的眼睛。  相似文献   

17.
向山走去     
《新智慧》2001,(17)
有一个人,因为穷,书只念到初中,16岁的时候,父亲给他10元钱,让他到城里自谋出路。 到了城里的火车站,钱只剩下了4元。车站旁有一家服装加工店,门口立着一块牌子,需要一个送货员。他成了服装店的伙计,工资是200元,他每天要把数百斤的  相似文献   

18.
虎落平阳     
一 1995年以前,29岁的李虎平还是成都双流县一个乡镇的穷教师.他辞职下海时手中仅有借来的3000元钱,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发财的梦想.在靠知识赚钱的这个时代,李虎平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人,而聪明人往往找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支点都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优势,轻松地撑杆一跳.  相似文献   

19.
王贞虎 《全国商情》2007,(11):88-88
他是个新加坡侨民,拥有上亿的资产。提到他的大名,家乡人无不自豪,因为家乡是个穷村,至今村民食不果腹。 有一天,传来他回乡的消息,村民们欢欣鼓舞。然而他回乡后,村民却大失所望。按照常理,久未返乡的游子在外发了财,回乡后总该为家乡人“打点打点”,可他没有,30多年未见面,连家乡他惟一的亲人——堂兄,向他“借”点钱建房他都一口回绝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这条路不长,30年就可以走完,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穷,没有学费,上不起学; 这条路很长,一辈子都走不完,他只身一人去了北京,他累,异乡他邦,孤苦漂流; 这条路很简单,只是调味品而已,他是一个推销员,他苦,汗流浃背,马不停蹄; 这条路很复杂,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他没有后路可退,他悲,朝不保夕,心力憔悴; 这条路柳暗花明,他的人生有了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