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情国力》2004,(4):63-63
为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管力度,2001年以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全面开展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实践证明,推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是提高价格和收费政策透明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规范价格和收费行为,制止农村“三乱”,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为进一步扩大收费公示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为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管力度,2001年以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全面开展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实践证明,推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是提高价格和收费政策透明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规范价格和收费行为,制止农村"三乱",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的行之  相似文献   

3.
实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是提高价格和收费政策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莒县始终把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作为一项为群众、为企业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和“阳光立了价格监督站,共聘请义务价格监督员1260人,建立健全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  相似文献   

4.
一、规范涉农收费,防止农村乱收费上犹县着力从健全涉农收费机制上做文章,从整治涉农价格和乱收费上下功夫。一是健全涉农收费公开机制。全县实行了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做到了“五个一”,即:一封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一块公开栏、一个公示牌、一张涉农收费监督卡、一期涉农收费电视专题,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致全省农民朋友的第二封公开信”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将所有涉农收费政策完全交给群众,让广大群众享有政策知情权,实行阳光操作,使各部门的涉农收费行为始终处于全社会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防止个别部门和干部欺骗群众乱收费。…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半年,国家计委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以农民建房、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等为重点的涉农价格和收费大检查,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各级价格部门共检查涉农收费单位13.9万个,查出乱收费案件7.5万件,实行经济制裁金额7亿元,共责令乱收费单位退还多收农民的款项5.3亿元。大检查还大力推进了农村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落实,据统计,全国已完成公示的乡镇2.7万个,设置公示牌42.5万块,向农民发放公示手册5424.8万本。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是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次检查查出教育乱收费案件5.5万件,实行经济制裁…  相似文献   

6.
许勇 《河南经济》2001,(2):35-35
近两年来,长葛市物价局按照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大局隐”的主题,坚持把县级物价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充分发挥自身在涉农价格和涉农收费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共查处农村价格违法案件600多起,查处违价金额260万元,收绵违法收入50余万元,退还群众120余万元,被誉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7.
实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是提高价格和收费政策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莒县始终把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作为一项为群众、为企业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8月下旬。江苏省徐州市监察局会同市委农工部、市物价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的意见》,把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此前,徐州市监察局等有关部门,就涉农收费公示制在沛县进行了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们制定并在全市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徐州市推行的涉农收费公示制,把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建房、结婚登记、计划生育。农机、公安、供电(水)等收费项目作为公示的重点。公示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经过县怖太区物价局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审核,以县为单位统一公布。涉农…  相似文献   

9.
赵生 《广西经济》2005,(12):28-29
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建立农村生产生活保障机制 兴安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0%以上,农村的生产生活能否得到改善,是“三农”工作成效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兴安的重要条件。兴安以此为目标,一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三农”政策,形成政策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严格实行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加大治理农村“三乱”力度,对现行的涉农收费文件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  相似文献   

10.
建设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涉农体制白玉钧一、农村经济改革对管理体制的新要求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特别是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两大深刻变化。一是改变了传统农村经济中“八亿农民搞饭吃”的单纯农业经济、粮食经济,逐步演变为“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  相似文献   

11.
王仕龙 《北方经济》2014,(10):87-89
正一、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内涵(一)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含义财政涉农又称农业财政投入和支出,是政府为克服市场缺陷,通过财政手段支持农业发展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总和。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挖潜改造资金、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业生产资金、农业事业费、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本文的财政涉农项目主要有工程类和非工程类两大项。工程类涉农项目,主要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非工程类涉农项目,主要是指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些地方执行政策不到位,农民负担显露反弹苗头的情形,近日,中国农业部等国家七部委重点建立健全减负“五项制度”。一是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省、市、县三级要定期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文件进行清理,并及时将清理情况汇总上报:二是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是对农村中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格局的一项重大调整,是在农村问题积累较多、各级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为减轻农民负担而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各地按照“减负、规范、稳定”原则认真开展,现已明显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规范了涉农收费行为、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税改后全省农民人均政策性负担由税改前的109元下降为70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重视与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农村综合性的重大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在全力抓好税费改革的同时,必须搞好各项配套工作。(一)全面整治涉农收费,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机制。1.取消专门面向农民收取的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集资项目。2.严格规范农村各种有偿服务收费和价格管理制度。3.取消一切让农民出资、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4.取消一切不利于控制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干部考核制度。5.妥善处理乡村不良债务。6.建立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二)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15.
三农资讯     
《老区建设》2008,(7):4-5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监督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2007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明显趋缓;我国拟将贫困线提高至年收入1300元;高鸿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保民生抓民心;财政部部署今明两年财政支农七大任务;发改委:全面梳理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农村信贷联保体模式受鼓励;全国已选5.4万名大学生到农村服务;国开行拟推广“蓟县模式”支持新农村建设;交通部:“绿色通道”全免通行费延至年底;国家质检总局:超九成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袁永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  相似文献   

17.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以满足“三农”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由政府选拔下派科技特派员与农民、涉农企业等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开展科技创业.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的一项新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带来了新的政策。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法宝,给全国农民吃了定心丸,为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涉农的重要部门,是一线的涉农部门,在党的“三农”工作中有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建设的好坏,工作成效如回,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上高县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三农”问题摆在工作首位,走统筹协调发展的路子,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实现了农民增收提速。2004年,全县农民人平增收613元,达3522元,比上年增长21.1%,成为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一、狠抓政策落实,用实惠化的政策启动农民增收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认真抓好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和农业税降率工作,去年全县发放早、中、晚稻补贴928.5万元,调减农业税1223.8万元,取消农业特产税500万元。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健全和落实了村务公开、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  相似文献   

20.
引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思考之一:莫把“减负”当“致富”近几年,在谈到农民问题时,“减负”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在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农民工作的文件中,总少不了这么一条──坚决制止针对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一时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减负”热。诚然,减轻农民负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通过“减负”,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