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省汽车产业基础好,汽车技术创新资源丰富,产业技术创新导向性明显。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链条短,价值增值能力弱;"大进大出"现象明显,零部件自给率较低,配套成本较高;零部件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整车支持不足等。因此,应延伸产业链条;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契机,实现技术轨道跃升;依靠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引进怪圈;强化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再制造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义,总结了国外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经验,从个人、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技术缺失,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含量低和产品档次低,严重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汽车强国的发展战略。本文就现阶段上海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剖析,通过看待问题的本质来给我们的汽车领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1)
当今,汽车工业属于典型的金字塔产业,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是支撑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夺取产业战略的制高点,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阐述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骆波 《经贸实践》2009,(11):40-40
玉环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创建于上世纪的60年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市场的开放为玉环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玉环汽车零部件产业积极实施向国际市场进军,实现了产业的跃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建立起了与整车发展相适应、门类齐全的配套体系。但是,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却明显滞后于整车工业的发展。本文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市场绩效的角度,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正进入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产业合作,全面提升核心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以长春新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视角,其参与东北亚国际产业合作的主要方向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要包括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物流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农机装备、体育装备、智能控制和感知装备、可穿戴设备;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包括生物疫苗、现代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科技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商贸物流、旅游会展、健康养老;现代农业,主要包括精优食品、都市农业。同时,需制定和完善招商与投资、土地、金融、创新与人才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经贸实践》2008,(10):28-28
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布局重点区域为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金华市。集群发展方向为: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动作方式进入整车领域,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企业,重点发展中高档客车、经济型轿车及特种车,积极支持电动汽车等新型汽车的研制。推进汽车零部件产品制造向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进入国际、国内汽车商的配套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先后经过初期阶段、低速扩张阶段、调整阶段、高速扩张阶段、纵深发展阶段。当前,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对外依存度较高,盲目引资、重复引进、核心技术壁垒等问题影响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作用的发挥。应充分发挥外资的正向溢出效应、慎重引资、避免重复引资。  相似文献   

10.
崔剑峰 《经济纵横》2013,(2):81-83,75
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增速突然放缓,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未来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渐达到饱和,且产品消费结构会逐步调整。针对国内市场变化趋势,应及时调整产能和产品结构、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实现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