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导报》2012,(Z1):99-102
(深圳商报记者钱飞鸣余璐)德班峰会刚刚结束,一个着眼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研讨会今天在深圳悄然开幕。与政策层面的商讨博弈有所不同,这个名为"中荷低碳城研讨会"的国际会议目标很具体,双方将携  相似文献   

2.
<正>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部交流中心分别于5月19日和6月9日,在南京和杭州举办了"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讨会"。会议旨在了解我国水资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南南科技合作现状,总结经验教训,研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南南科技合作的模式、机制和方案建议。两次会议分别由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小水电中心承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国际气候公约相关规定。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阐述了发展碳汇林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林业碳汇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在国际碳市场的推动下,促进了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发育。介绍了中国实施的全球第一个《京都议定书》规则的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介绍了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建立和运行,为企业和个人搭建了"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自愿减排的平台,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民 《北方经济》2017,(2):8-10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尤其是今年即将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是一项较新的工作,甚至于与之关系紧密的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及重点控排企业对于气候变化工作国际国内形势及政策制度都不甚熟悉,这对我区顺利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为了尽快扭转被动局面,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工作,特别是2016年共举办了12期能力建设培训班,利用"全国低碳日"和"生态文明宣传周"广泛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提升了全区各界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认知程度,提高了各级气候变化管理部门、重点控排企业等做好相关工作的业务能力,为我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再上新台阶,顺利参与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杜强 《亚太经济》2017,(5):93-97
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合作共治成为全球共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新挑战。中国在既往的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中,采取了积极行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出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形象。未来,中国应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主动担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主导者角色,共同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投身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借助国际组织平台,引进了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开展多边合作。与发达国家建立政策对话和交流机制,引进先进气候友好技术和成功经验,并一起推动面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建立了南南合作机制和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产品等支持。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7,(7):48-51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对这一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汇报,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科学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和根本手段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把加强科技工作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为《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科技部于今年3月初正式启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的编制工作。为编制和发布《专项行动》,科技部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和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财政部等20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讨论,先后五易其稿,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最终定稿。作为近期实施《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将启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与控制研究”重点专项,集成相关科技计划(包括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条件平台计划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将适时联合相关部门发起“气候变化与科技国际论坛”,促进国际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邱慧 《中国报道》2023,(10):84-87
<正>在消费传统能源将不可避免地引起或者加剧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应对全球资源危机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必由之路。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已成为“新常态”,如何应对、适应极端气候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高峰论坛之一,9月2日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上,200余名业界嘉宾及相关领域专家围绕“气候变化与新能源”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9.
聂新平 《开放导报》2012,(Z1):60-61
今天是德班气候大会进入最后磋商的关键时刻,我们以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为主题的"中荷低碳城专家研讨会"在这里拉开帷幕,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来自中国、荷兰两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三天的会议,共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5月8日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绿色经济在全世界方兴未艾,但如何将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结合起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胡珀 《改革与开放》2012,(17):20-21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不断频发,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危险,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提出并构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框架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绝不能动摇,行动绝不能松懈。”2008年11月7日,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绝不能动摇,行动绝不能松懈。”2008年11月7日,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  相似文献   

14.
杨志明 《发展》2005,(9):6-7
实施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是全世界都在为之努力的事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在西部开发中推进"工业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清洁发展机制是国际社会共同协作,在治理全球气候变暖上进行的一种积极探索.第十三届兰洽会将"循环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国际研讨暨项目推介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兰洽会13年历史上一个新突破,更是甘肃与国际社会对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际举措.  相似文献   

15.
4月24日,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论坛。论坛的主题是依靠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国家的政府代表、科学家和企业代表共600多人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不断频发.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危险.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提出并构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框架和法律制度。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7.
面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技术转移的资金问题,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主要议题之一,目前,联合国体制内的基金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转移一个主要的资金渠道,但是体制内的资金面临着资金量不足、资金难以及时到位等问题。本文介绍现有的各类的资金渠道,针对目前存在的资金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的国际论辩随着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过程而不断深入。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到对经济利益的评估、再到政治意愿的形成,气候变化博弈背后的经济利益之争和地缘政治之争构成了国际气候治理的国际大背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国际气候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走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所持的气候变化立场也备受国际社会瞩目。作者结合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历程概括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与调整过程,分析了中国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以及针对中国气候变化立场中"变"与"不变"的原因。作者认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在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的国际论辩随着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过程而不断深入。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到对经济利益的评估、再到政治意愿的形成,气候变化博弈背后的经济利益之争和地缘政治之争构成了国际气候治理的国际大背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国际气候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走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所持的气候变化立场也备受国际社会瞩目。作者结合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历程概括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与调整过程,分析了中国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以及针对中国气候变化立场中"变"与"不变"的原因。作者认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在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碳关税是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个别国家拟制定包含"碳关税"条款的法案,已在国际上成了热门话题,有的国际组织也提出"碳关税"可适用于国际贸易规则,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发表谈话指出,中方一贯主张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但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