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1978年以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政策演变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以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经历了以农业银行为主体、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初步形成和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互分工、非正规金融受到压制、正规金融体系得以深化的两个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沿袭正规金融体系及机构,压制非正规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忽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应结合两种变迁方式,逐渐转变到以诱致性变迁为主的路径。农村金融改革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在这种制度变迁模式下,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非均衡,并内生出金融垄断固化、农村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农村金融体系脆弱和农村金融边际效率递减等副产品,同时使得制度变迁陷入一种非效率的闭锁状态。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在这种制度变迁模式下,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非均衡,并内生出金融垄断固化、农村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农村金融体系脆弱和农村金融边际效率递减等副产品,同时使得制度变迁陷入一种非效率的闭锁状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分析方法,以我国建国以来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依据,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变革以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赵伟 《浙江经济》2009,(19):42-43
区域制度转型与产业集聚的“倒逼机制”,仅限于地方政府有权处置的产业与行业,超出地方政府权限,“倒逼机制”便无能为力了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成本和公共选择的结果影响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所以说制度创新是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府干预经济对我国建国初期制度变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同 ,社会主义国家在步入工业化进程前都经历了一个消除私营经济 ,建立单一公有制的制度急剧变迁的特殊阶段 ,而后由强政府的推动才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我国建国初期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变迁 ,本文通过对这一阶段的分析 ,探讨了政府如何干预经济 ,实现制度变迁的历程 ,指出行政压力、国家资本渗透和群众性政治运动是社会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三种主要方式 ,并分析了其各自发挥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温涛  谢家智 《改革》2007,(8):65-70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路径。必须准确把握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并在制度创新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制度缺失及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试图在农村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协调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但是,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变迁并未根本实现预期目的。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仍存在主体缺位、治理缺失、结构失调、逆向效应等诸方面的配置缺陷。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才能根本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变迁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微观层面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变迁中主动性较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形成过程,其变迁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当前中国亟需建立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  相似文献   

11.
梅强  刘昌年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41-44
文章简要分析了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在金融危机下的运营态势,针对其“粗放式”发展路径的转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方向和路径选择等,并辅以典型案例为佐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知识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业化是知识经济的必然产物,知识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出来。介绍知识及知识产业的概念、特征,针对我国在知识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综合梳理国内外常用工业化进程判断标准的基础上,选取钱纳里标准法和综合指数法,运用江苏省及各地区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工业化阶段及其地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半段,苏南地区即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苏中地区进入工业化后期前半段,苏北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段。  相似文献   

14.
陈一鸣  全海涛 《特区经济》2008,228(1):84-86
通过分析德、美、韩三国的工业化过程特点,归纳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过程的普遍规律:工业发展均遵循从轻工业阶段到重化工业阶段的阶段发展路线;工业化水平距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大,政府的干预强度越大;重视教育和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与市场化密不可分。在分析三国工业化历程的普遍规律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化扶贫是近年来全国贫困地区正在实践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文章对产业化扶贫开发中的五种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对每种模式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实施产业化扶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进程与二元经济结构优化:一个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刚 《改革与战略》2010,26(12):26-28,89
运用工业化指数与综合二元反差系数对中国各省级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分别加以测度,在构建个体固定效应Panel Data模型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工业化进程对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工业化与二元经济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工业化进入了优化二元经济结构阶段;各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强度个体固定效应明显,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其他地区弱;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是我国当前的一大难题,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的重点在西部,难点也在西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袁靖 《特区经济》2007,221(6):191-193
本文从农业生态化的生产过程阐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机制。通过结合宁夏彭阳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案例,描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路径,并结合这一路径为彭阳县和类似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疆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资金紧缺是制约新疆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山古镇灯饰专业市场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乡镇经济》2004,(11):45-47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专业市场的兴起。本文通过分析中山古镇灯饰专业市场的演化发展过程,功能的弱化和再定位等问题,展现出专业市场随着集群产业的发展进化而不断的演化升级的过程,探寻专业市场制度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如何防止"中部塌陷"?笔者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进行了思考。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应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以信息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城市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推进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