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之一,过高的储蓄直接影响到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储蓄可能导致的银行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提出了适度降低我国高储蓄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储蓄的微观机理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之一,过高的储蓄直接影响到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微观机理,以及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高储蓄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告别短缺经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商品供过于求。曾经大力提倡的储蓄发展经理论被彻底放弃,启动市场需求、刺激消费为多方的倡导。经济界人士想尽办法欲让高的储蓄走出银行,然而物价持续走低的通缩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治。人们不安地看到居  相似文献   

4.
造成持续高储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的办法须各项改革措施相配套,注重宏观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收入差距与高储蓄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从收入差距与储蓄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意愿及储蓄率,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资产对其未来收入产生的影响,深入剖析了收入差距和高储蓄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康颐  李小艳 《金卡工程》2010,14(11):249-249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阶段人民币升值将面临的问题与可能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高储蓄现象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储蓄率目前居世界首位,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因为这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地位、人均收入水平似乎并不相符,但也在情理之中,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比如亚洲四小龙,他们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储蓄率一度居高的现象,因此这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内部的深层原因.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共性和特性两个角度较深入地分析了中国高储蓄现象的成因,并试图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9.
10.
对居民储蓄高增长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内居民储蓄的高增长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乐观的态度认为1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表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并且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有力保证;悲观则认为在储蓄高增长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认为畸形的储蓄高增长恰好暴露出经济结构的失衡。本分析了导致我国国内居民储蓄高增长的深层原因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日本的“高储蓄两难”使经济陷入了持续的通货紧缩、长期萧条,当前我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与明显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使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日本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缓解我国所面临的“高储蓄两难”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高储蓄引发的经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中国人民银行 2003年 3月 12日宣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 2月末余额为 10.0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增长幅度是 2002年我国 GDP增长的 2倍多,达到 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货币风险敞口不断累计。必须积极建设外汇远期交易市场,为银行和企业的货币敞口提供套期保值工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的高储蓄率,这其中,中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的高增长,让人关注与担忧。但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转型与结构升级,大量的居民储蓄规模逐渐凸显了其负面效应,如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会更容易形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投资率过高、较多依赖出口、消费率偏低等问题的基本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储蓄率过高。随后本文分析了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高增长的各种因素,并在结尾处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兴经济体高储蓄是造成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兴经济体高储蓄是造成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的观点,本文认为:导致美国高消费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而美国过度借贷消费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也是美国货币当局长期实施过于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济南金融》2008,(12):26-28
针对新兴经济体高储蓄是造成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的观点,本文认为:导致美国高消费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而美国过度借贷消费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也是美国货币当局长期实施过于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储蓄国债具有信誉度高、额度大、不上市流通、可质押贷款等特征,近年来成为不法分子伪造变造、诈骗银行贷款的重点对象.本文通过对人民银行通报的数起利用假储蓄国债诈骗银行贷款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了伪造变造储蓄国债、诈骗银行贷款案例的特征,提出了完善储蓄国债质押贷款风险防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