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深入分析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优劣基础上,结合我国外汇管理改革发展和监管需要,阐述了银行外汇领域推行“原则主,规则辅”监管模式的合理性,对进一步构建“原则主,规则辅”监管模式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时辰宙 《济南金融》2008,(12):33-37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采用原则监管以取代原先的规则监管更是受到了有关当局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日本金融厅也宣布其将效仿英国式监管风格,由规则监管向原则监管转变。而英国在多年原则监管的实践中不断改善和发展,于2007年推出了原则监管的升级版"MPBR行动"。本文在阐述原则监管的内涵与监管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推行原则监管的优势所在,并对我国推行原则监管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尚静 《南方金融》2007,(6):22-23,41
近年来,以英国为代表的原则导向监管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原则导向监管与规则导向监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结果监管,在满足监管当局监管要求的同时,能更好地实现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目标,有效推动金融创新。目前,我国实施原则导向监管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监管有效性、信息披露和金融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为转向原则导向监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宣布监管方法从基于规则监管向基于原则监管的方法转变。之前,FSA为此进行了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践。早在1998年,FSA就明确了8条监管原则,后经修改确定了11条原则,在2005年又修订了其监管手册(COB),为转变做了制度上的准备工作。作为能对全球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产生影响的领跑者,FSA的这一改革必将对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新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塞尔协议Ⅲ是当前最受瞩目的金融监管改革.基于巴塞尔Ⅲ,中国银监会和央行也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本文在分析巴塞尔IIJ实施背景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境内银行业的特征,分别考察了主要监管措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适用性.本文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措施主要是顺应国际监管趋势的结果,而在境内银行业特殊性的考量方面尚存一定局限性.本文基于分析提出建议,"规则监管"应向"原则监管"过渡,使监管措施做到因地制宜,更符合中国银行业的需要,从而为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  相似文献   

6.
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行政性信用监管是加强和规范监管的一项创新型制度。它主要采取行政性信用裁决对市场主体守信或失信行为实行激励或惩戒,通过综合性信用风险评估对其市场活动实行分级分类监管。相较于传统的监管方式,分级分类监管更有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但这种行政性信用监管的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救济等都有可能冲击既有的法律护栏,由此招引合法性风险。因此,需要建构符合其监管目标的法治规则,在法律原则的约束下,实现与政府治理机制的有效衔接,把单一主体的封闭式监管提升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监管,从而让其找到正当的应用场景和自我完善的合适土壤。  相似文献   

7.
裴百岑 《新金融》2002,(7):14-16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银行业对外开放环境下新的监管形势,客观上要求与国际银行监管规则接轨,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这一银行业监管领域的全球性标准,实行有效的稽核监管.  相似文献   

8.
基于原则的监管(Principles-Based Regulation,PBR)是2002年以来欧美国家证券公司合规管理的新趋势,被西方业界广泛讨论并逐步付诸实践。对习惯于以规则为导向的传统而言,基于原则的监管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变革,其带来的激烈争议在所难免。我国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基于原则的监管已初现端倪,在外部监管方面可以适当借鉴;但对于证券公司的内部管理而言,则不宜立即推广。  相似文献   

9.
随着外汇管理简政放权的推进和涉外主体跨境资金摆布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以往由外汇局明确审核单据和审核要求的规则监管模式弊端逐步显现.在此背景下,外汇局对银行业务审核提出展业三原则要求,银行在充分理解外汇管理政策、兼顾自身业务的基础上,于2016年下半年建立了展业自律机制.在外汇局从规则监管转向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相结合方式的背景下,展业三原则框架下的银行自律机制将成为防范和控制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有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香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与组织架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内地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现状,借鉴香港反洗钱监管的先进经验,如:风险为本原则的广泛应用,有效的"认识你的客户"程序,SAFE可疑交易识别方法,等等,提出当前内地金融业反洗钱监管应推行风险为本的监管方式,构筑预防性反洗钱监管网络,不断改进监管方法与手段,全面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以后,服务贸易中的透明度原则对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制度要求,中国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着不适应透明度原则的诸多问题:缺乏开放的监管意识、开放的监管机构以及依据透明度原则进行监管的经验;金融监管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中国必须建立符合透明度原则的监管体系,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是金融科技发展带给全球监管者的共同命题."破坏式创新"倒逼"试验性监管",以英国为代表的监管沙盒与中国版"监管沙盒"——"监管试点"成为当前"试验性监管"实践的典型模式.本文在全面对比分析监管沙盒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基于金融监管行为要素构建涵盖测试空间、测试时间、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在内的"四维框架",并据此将监管沙盒与"监管试点"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同为"试验性监管"模式,"监管试点"与监管沙盒既有相似之处,也在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主体上,"监管试点"强调持牌经营,而监管沙盒一般激励非持牌机构测试;测试规则上,"监管试点"强调"业务普惠性"和"划定刚性底线",而监管沙盒对"创新性"要求更为严格.据此本文进一步强调监管沙盒的适应性分析,在充分分析二者差异与监管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动我国"监管试点"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法>明确了我国应实行国家监管、社会监管及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模式.加强国家监管,应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强社会监管,应不断完善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应将监督与核算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监管是一种典型的事后监管,表现为禁止性规范为主的立法模式、合理原则为主的分析模式和消极性义务为主的救济措施,应用于平台监管中存在滞后性、威慑效果不佳等不足,反垄断法内部变革举措的实际效果也较为有限。相较反垄断监管的事后属性,事前监管通过创设积极性法律义务,实现对垄断结构引致不可逆损害的风险预防。为避免“假阳性”错误,引入事前监管须证明细分市场存在高而持续性的进入壁垒、欠缺有效竞争的动态趋势、事前监管收益大于成本三个累积性标准。平台事前监管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市场从封闭到开放的回归,监管主体上成立专门事前监管机构并且采取合作制监管架构,监管对象的选取遵循“相关市场分析+显著市场力量确定”的基本框架,监管措施包括服务互操作、开放特定数据、平等对待不同主体提供的服务等。与反垄断监管的衔接包括建立分工监管的机制和可反驳的违法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英国金融服务局(VSA)对原则监管理念的大力宣传和积极探索,原则监管与规制监管成为各国银行业监管当局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根据《原则与规制》(Principles Versus Rules)一文,对原则监管和规制监管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银行业引入原则监管的做法,实现规制监管与原则监管的综合平衡。提高银行监管透明度.增进监管合作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有上市公司既具有上市公司属性、又具有国有属性,需同时遵守证券监管和国资监管的双重规则,而这双重规则之间可能存在冲突,造成国有上市公司治理违规的风险。这种冲突源于监管价值目标的差异:证券监管基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立场注重上市公司独立,而国资监管基于保障国有经济功能、维护国资经营安全的特性强调国有投资方的管控。对于身处交叉监管下的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解决冲突的根本路径在于分别从国资监管和证券监管两个维度进行制度矫正与协调。就国资监管而言,应切实从制度层面实现“管资产”到“管股权”的转变;就证券监管而言,则应正视国资监管的合理需求,以适度监管为原则,并确立结果导向的监管理念,在不实质损害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对国资监管规则予以适当认可。  相似文献   

17.
外资银行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蓬勃发展,成为国际金融秩序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外资银行在带来资金流通的同时,也对金融安全存在一定危险和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监管是普遍的共识。其中,东道国监管的国际法基础主要源于属地管辖权,国民待遇原则以及审慎监管原则;母国监管则是源于属人管辖权的延伸和对跨国公司监管的必要;而以全球合作原则为基础,银行业监管也有了跨国合作监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艺琳 《海南金融》2021,(12):49-58
智能投顾的算法外观给传统投资顾问领域带来新的挑战,算法黑箱、信息不对称以及消费者的不理性心理都阻碍着智能投顾市场的健康发展.穿透式监管理念为解决智能投顾领域监管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其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原则以及"嵌入式、透明化、协调性"的穿透手段都有利于智能投顾领域监管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为促进智能投顾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的工具性质和保护金融投资者的价值理念,探究用代码代替法律的嵌入式穿透手段,并在智能投顾的信息披露和归责体系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规则细化,提高监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是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度和有效性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2013年以来国际组织和国内监管部门对《有效风险数据加总及风险报告原则》的监管框架和监管实践,并从完善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监管规则、缩小实施差距、加强国际监管与协调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进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则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郑彧 《证券市场导报》2021,(3):62-68,77
新证券法有关“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近年来国际上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监管”趋势。行为监管要求将原有单纯满足监管规范要件的“形式合规”转向以实现金融消费者保护为结果目标的“实质合规”,由此金融消费者保护方式呈现出从“规则监管”向“原则监管”的转向。同样地,本次修法将以往中国证监会具体、细化的投资者适当性规则上升为抽象的法定义务,这就决定了券商在销售证券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以所谓的“程序合规”作为其完成“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标准,而应以“程序合规+实质合规”来证明其对“投资者适当性义务”要求的满足。新证券法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原则监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