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再贴现政策在基层规模小、效应不显著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我们以山东省A市为例,结合A市再贴现业务发展情况,剖析制约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提出了当前货币政策形势下应改革完善再贴现工具,重新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小林 《金融研究》2008,(10):I0098-I0102
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分析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因素,探索有效发挥再贴现这一政策工具在基层效能的途径,推动票据市场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以山东省A市为例对这一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再贴现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内生性货币政策的理性工具。在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与利率政策趋强的环境中,再贴现业务明显扩大规模,发挥其“预防和微调”的政策效应。今后,为更有效发挥再贴现业务的效应,我们需要解决票据市场发展、贴现利率市场以及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密切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票据市场对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向间接的转变,再贴现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载体——票据市场发展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说明了票据市场发展及对中央银行再贴现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广泛使用需要有发达的货币市场作为依托,而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这两项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上,而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视为一项作用效果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再贴现作为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工具。它对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加速资金周转,规范商业信用,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普遍缓慢,再贴现的政策效应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金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韩平 《中国金融》1996,(8):20-21
灵活运用再贴现政策工具强化央行间接调控手段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市分行韩平再贴现政策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较为普遍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人民银行开始注重再贴现政策工具在金融...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人民银行职能的转换,基层央行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行使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再贴现这  相似文献   

9.
<正>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使用最为悠久的货币政策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国际和地区间的票据交易。再贴现的原始动机是为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决定和调节利率的主要手段,成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量的作用已经减小。在我国,再贴现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施海松 《上海金融》2003,(11):15-17
目前,全国再贴现业务已经连续三年成倍萎缩,再贴现在央行宏观调控中已退居辅助地位,未来再贴现业务何去何从?本文提出了再贴现政策的选择应充分结合经济金融形势的主要矛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问题、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完善程度等实际情况,阐明了现今再贴现尚不能退出历史舞台的六个理由,并建议未来再贴现职能定位作三方面的调整,以期促进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  相似文献   

11.
邢毅 《山西金融》2002,(10):7-9
货币政策传导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及其效应的发挥而得以实现的。就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实施体制来讲,基层中央银行是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但从近几年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来看。再贷款、再贴现作为基层中央银行主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以及政策效用反应最为灵敏的货币政策工具,由于经济金融领域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陈军 《上海金融》2002,(6):15-17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试从目前我国再贴现业务现状及票据市场较发达地区业务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完善和改进再贴现政策效应的途径,以达到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增强货币政策可操作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传导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2001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出现了明显的萎缩。本文就再贴现业务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当前再贴现业务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金融》2013,(2):112-117
<正>一、引言回顾改革历程,货币政策操作是一个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过程。两种操作模式可以简单描述为:再贷款/再贴现(官定利率)既有数量调控也有价格调控,带*号的利率水平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仍是官定利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货币政策操作应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如何理解价格调控?价格调控是中央银行利用一个短期政策工具调节全社会货币总量。货币政策操作从控制信贷规模(操作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商业银行基准利率)到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操作工具扩展到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再贴现工具作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手段,对国家鼓励和扶持领域进行资金支持,有效满足了一大批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促进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实现再贴现资金定向扶持实体企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要创新再贴现工具管理机制,优化再贴现政策实施环境,发展和培育票据市场,重点提升再贴现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加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美国在2002年5月公布的A条例,也即贴现窗口制度的修改意见征询稿,介绍了其对贴现账户,贴现利率的修改内容及动机背景,并且结合我国再贴现制度的实际,对未来利率市场化后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屿 《云南金融》2011,(3Z):43-44
从2009年到2010年,票据融资业务大起大落,融资规模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急剧萎缩再到持续下降的过程,同时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需求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分析再贴现需求效应背后的潜在因素及存在问题,揭示现阶段再贴现的操作意图,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2009年到2010年,票据融资业务大起大落,融资规模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急剧萎缩再到持续下降的过程,同时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需求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分析再贴现需求效应背后的潜在因素及存在问题,揭示现阶段再贴现的操作意图,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屿 《时代金融》2011,(8):43-44
从2009年到2010年,票据融资业务大起大落,融资规模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急剧萎缩再到持续下降的过程,同时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需求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分析再贴现需求效应背后的潜在因素及存在问题,揭示现阶段再贴现的操作意图,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机构经营机制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再贴现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相J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再贴现工具功能和作用的分析,对其功能定位进行进一步思考,提出下一步改进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