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贪婪亦有道     
顾耀强 《理财》2011,(2):47
当老牌影帝迈克尔·道格拉斯在《华尔街Ⅰ》里面用充满激情和自信的嗓音喊出:"贪婪是好的。"华尔街人的形象似乎已经定格化。实际上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华尔街就又开始反复受到来自各层面的责难,好莱坞不过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迎合普罗大众,进行了又一次温和的道德拷问。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2009,(15):56-57
《中国外汇》:围绕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专家学者将矛头指向了金融监管不力、金融机构过度创新、超高杠杆化和华尔街的贪婪等方面。您认为引发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夏斌:去年底我在中国金融学会年会上已作过反驳。有人说,贪婪是人性基因的遗传,我们金融街的贪婪为什么不能惹成全球这么大的事?贪婪绝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证券导刊》2009,(8):95-95
看多的人——"牛"(bulls)能挣钱,看空的人——"熊"(bears)也能挣钱,就是贪婪的人——"猪("pigs)不能挣钱。这是华尔街最古老的真理。这句话,来自于《伟大的博弈》,一本全景式描述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4.
抗议华尔街!     
《新理财》2011,(10):14
美国民众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三个星期以来,气势不断扩大,示威民众并计划于10月15日发起全球大串联,将此次抗议浪潮席卷到全世界。美国经济陷入失业率高企不下,经济复苏放缓的困境,从9月17日开始,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华尔街街头出现抗议活动。参与者表示,他们此举的目的是要向不公正的金融体系表达不满,抗议华尔街的贪婪,政府的经济政策、两党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  相似文献   

5.
财富高楼林立的华尔街,在新世纪的曙光中迎来了新的千年.人们或许忘记了,这个20世纪80年代被定位为"贪婪的十年"的地方,最后以涉及内幕交易的著名套利者博斯基和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的入狱结束了那段不光彩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廖春晖 《财政监督》2012,(20):17-18
《伟大的博弈》是美国的约翰·S·戈登的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该著作用一个个故事生动诠释了华尔街怎样从一条以商业为主的小街逐步发展为以金融为主,并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以至世界金融中心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跨越时间长达350多年。这350多年,与其说是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的350年,不如说是美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突飞猛进的350年;与其说是华尔街股市牛市与熊市交替发展的历史,不如说是华尔街这个伟大的博弈场参与各方精彩博弈的历史。这350年,既是华尔街经历苦难与辉煌、创新与贪婪的350年,也是华尔街发展史上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350年。学习华尔街的历史,从一个企业首席财务官(以下简称CFO)的视角,有如下三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7.
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市场由两种力量推动,一种是贪婪,一种是恐惧.这种说法没有错,但过于简单,不能充分概括影响人们投资决策的全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贪婪的华尔街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华尔街是无数精英们梦寐以求的工作高地,而作为回报,便是华尔街所提供的高额薪酬机制.在短期目标商业价值观的驱动下,华尔街人也热衷于高投入高回报的游戏,资本的本性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赌局,冒险获取高额报酬成为流行不衰的时尚.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财务思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尔 《财会学习》2009,(8):25-26
对会计业界来说,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如同一直在三九寒冬!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对公允价值准则的质疑和指责给人的感觉似乎由华尔街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是因为某些人过分贪婪,而是由于会计准则主谋酿造了这一场大错!近期美国的市值计价原则(Mark-to-Market Accounting,也称"逐市定价"原则)受压被迫修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食品安全和美国的金融危机看似两件不相干的事情,却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道德的缺失。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经济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发表演讲,他愤怒地指责那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华尔街金融家是没有人性的、是贪婪的,他说:华尔街欠美国人民一笔债!  相似文献   

11.
吕志超 《银行家》2012,(3):83-86
正薪酬制度,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关键性导向作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加拿大与美国文化、经贸、金融往来紧密,但却在此次美国"引爆"的危机中脱颖而出,连续被评为全球最稳健金融体系。在分析其原因时,往往把华尔街的"贪婪"和加拿大银行业的"超脱"作为重要因素之一。加拿大银行业高管薪酬制度究  相似文献   

12.
华尔街有句名言:“市场是由两种力量驱动的——贪婪和恐惧。”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也是市场的动因,原本无可厚非,但若冲破理性而无限扩张,就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判断,成为投资大忌。 2007年10月以来,股市行情持续震荡,令不少投资人,尤其是在此番行情大涨时高位跳入“基市”的新人感到透骨寒意。涨了,不愿出,想赚得更多;跌了,不敢留,怕血本无归;追涨杀跌,却损失更重。“克服贪婪与恐惧”,如今正是对症下药的警“市”良言。 那么,贪婪与恐惧如何化解?一言概之,就是要坚持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不少人认为美国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华尔街的贪婪与监管的缺失,在于金融创新过度,在于金融业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需要的膨胀。国内的评论则更多地强调美国虚拟经济恶性发展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占领华尔街运动正在美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人们以各种形式抗议当下的金融体制,把危机归咎于华尔街的贪婪和政府的监管不当。当这种思维似乎已经定调,并为大众所接受时,美国经济学家默里·罗斯巴德教授的著作引导世人以一种不同的视角来思考现状。在《银行的秘密》一书中,他重新分析了危机与政府的关系,危机与  相似文献   

15.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界人士一直没有停止对其原因的探究。目前,国内外大多将原因集中在美国金融机构过度创新、华尔街的贪婪、监管饥构失职等方面。但是,这种分析无法解释美国金融机构为什么会过度创新、华尔街为什么会贪婪、监管机构为什么会失职。其实,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美国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朱伟一 《国际融资》2009,(12):31-32
电影《华尔街》的一句台词“贪婪就是好”成了深入人心的名言,好莱坞电影可以把反面角色演成让人心仪的正面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莱坞对金融危机起因也有间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华尔街风云     
吕佳琦 《中国外资》2011,(22):48-48
华尔街就像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描述的那样:"城外的想进去,而城里的想出来。"华尔街就是那座城。被全世界无数目光围绕着。当全世界的目光都紧盯着华尔街,监视着华尔街的每个行动时。华尔街就像个备受关注的小孩,在巨大的压力中茁长成长,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会被外界用好与坏,利与弊来衡量。然后,经过多年的跌宕起伏,华尔街依然是那个叱诧风云的强者。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爆发的华尔街"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宏微观和制度必然性。宏观层面的原因是,金融和贸易全球化引导大量的盈余资本持续注入美国,使美国产生战后最大的资产泡沫。制度层面上,美国放松金融监管,催生了很多跨区域提供高风险金融业务的垄断性金融集团,导致高风险资产绕过监管泛滥到金融体系之中。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大型银行实施激进的多元化和集团化的背后,本质上却是高杠杆化的跨界经营。而风险管理实践未能有效遏制业绩至上者的过度贪婪和赌博倾向则是危机扩散和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布局指基     
巴菲特说得好,"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道理几乎人人都懂,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追涨杀跌与"忌病讳医"是投资理财的流行病。所以也难怪,股神只有一个,而我们却是亏损的大多数。但有些话,纵使别人不在我们面前说起,也是有必要记住的。比如:如果你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但又怕踩中个股的地雷,那么指数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把你手中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分为N分,在相对低位入  相似文献   

20.
思想和理念是一个机构的灵魂. 作为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最高市场金融权力机构,美国华尔街却没有灵魂.因为,它的思想和理念之魂早在1911年已被人为地付之一炬."纵火者"就是华尔街的精神领袖、被誉为"华尔街国王"的JP摩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