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辉 《财会月刊》2006,(4):14-15
本文通过类比企业的成长与物体的运动采研究企业的绩效,认为企业的总体业绩、现时绩效以及管理者的功绩,分别相当于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层次性分类。  相似文献   

2.
物体运动规律和企业绩效运动规律存在相似性,可以借鉴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尝试应用于研究企业绩效运动现象。本文通过企业绩效运动学状态量的选取分析,确定了描述企业绩效运动学状态的绩效量完备集,建立了企业绩效运动的运动学方程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企业的总体业绩与其现时的绩效以及管理者的功绩并不相同,分别相当于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层次。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据此进行层次性分类,以适应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潜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企业共生战略绩效评价理念与评价内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生物学共生理论演化而来的企业共生理论,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想窗口,即如何以共生理论为平台,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形成新的战略绩效评价理念——企业共生战略绩效,并以此构建融“社会绩效”、“经营绩效”和“财务绩效”三大绩效为一体的企业共生战略绩效评价内容,进而实现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共生共赢、持续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5.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考察经营者的绩效日益成为企业绩效考评的“瓶颈”。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在提出经营者与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体系的构成、经营者绩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绩效的优势的基础上,得出企业绩效是经营者绩效考核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企业绩效的全面评价问题,Elkington(1998)首次提出了“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的概念,认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刘思华(2001)也认为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已经不能完全概括企业的本质,企业不仅是经济系统的要素,而且是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成员,企业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生态经济人”。温素彬、薛恒(2005)认为企业绩效体系应该从单一的经济绩效向经济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三重绩效转变,三重绩效完整地体现了企业的经济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前善(2006)也肯定了以经济——生态——社会为框架,全面科学评价企业绩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绩效管理在很多企业实施过程中遭遇了“难产”的尴尬局面。如何才能使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顺利“着地”、协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是管理者最头痛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物体包括人都是按层次结构存在于宇宙中而欲沿最佳途径实现消费体系的,称之为物体存在法则。按层次结构存在并沿最佳途径运动无疑是个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的矛盾法则。搞经管工作就是处理这个矛盾法则所产生的冲突与问题,也就是遵循物体存在法则,将表达无穷欲望的理想目标同有限能力的释放规律结合起来,从而需要研究人性和物质运动律。企业公司作为一个物体,其目标实现和能力释放关系必须遵循物体存在法则,即将总目标总任务分解并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住各个层面中去,让人生价值、理想等崇高品质体现于按劳分配中,变成岗规标准同工薪分配结构的函数变换,然后将这些生产经营表格数据输入电脑.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公司:一人监管自运转术”,实现有限能力逐步满足无穷欲望。  相似文献   

9.
<正>多元化发展,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 正确的多元化可以使企业的绩效与高度集中、单一市场或者单一技术的企业的最佳绩效相媲美。错误的多元化却使得企业绩效与单一市场或者单一技术、却在错误行业中高度集中的企业所产生的绩效一样糟糕。二者区别在于实施多元化的企业的各项业务之间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结合核心。“为了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是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充分理由,因为十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完美结合, 既为企业文化的“落地”提供了轨道, 又为绩效管理的“升空”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1.
智力资本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有着密切相关关系的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组织资本是其三个构成维度。为了检验智力资本各构成要素对绩效的影响,文章以197家知识密集服务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显示“硬”智力资本和“功能”智力资本对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软”、“智力资本”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未被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传统企业绩效管理的“硬伤”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明显,这种“硬伤”是由于企业内部采取了“分工”与“协作”的价值创造方式,“分工”导致实现绩效目标的难易程度不平衡,而“协作”导致职能之间始终协同不畅.当职能分工越来越细,管理层级越来越多时,“硬伤”就会越来越明显,企业僵化的运行系统,很难应对市场的频繁变化,而且在传统企业形态中根本没有解决良方,所以才称之为“硬伤”,一代企业帝国——索尼就是因为这种“硬伤”最终兵败绩效管理.如今,很多中国传统企业也正在饱受“硬伤”的煎熬,其实这并非绩效管理之误,实乃企业形态自身问题,如同人体形态过度膨胀时,身体机能必然无法承受的道理一样.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引入并在所属地区公司中推广绩效管理,建立了以“完善、统一、合理、平衡,不断强化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和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绩效管理日益成为保证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对员工实施有效激励的直接手段,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建立企业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一个能够层层分解其战略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费洋 《上海质量》2006,(11):24-25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经常会被这些问题而困扰:“我们企业目前运营情况好不好,。企业的绩效水平怎么样?”“我们与竞争对手差距在什么地方?”我们绩效考核是不是合理?”“我们是否被各种繁杂的数据、报表而困扰,这些问题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企业绩效测量系统的构建和运行。许多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测量系统对于企业管理非常重要。一个适宜的绩效测量系统对分解落实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测量企业整体运行和管理的状况,衡量各部门、员工的业绩,分析寻找企业各层次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等过程中能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企业管理》2009,(2):13-16
[接上期] 三、利用卓越绩效三大基石跃过“龙门” 新的一年.我们希望在卓越绩效的“市场聚焦与定位”、“独特能力”、“绩效底蕴”三大基石方面都能提供具有关于中国企业的深刻见解。为实现这一愿望,设计并进行了一轮新的问卷调查.并收到了近百位中国大型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回复。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并帮助我们发现了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是如何在竞争中利用三大基石实现领先地位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及绩效方法绝大多数来自西方的研究,而中国属于东方国家,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与西方的民族信仰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探索与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绩效管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中国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文化兴国、文化强企,西方强调“术”,而东方强调“道”,以道御术,以术辅道,道是术之本,术是道之末。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赋能绩效管理的土壤为出发点,以构建自主经营单元为主体,以绩效管理工具KPI、OKR、平衡记分卡为提升组织绩效的手段,深入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1+N”的文化赋能绩效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三、利用卓越绩效三大基石跃过“龙门” 今年,我们希望在卓越绩效的“市场聚焦与定位”、“独特能力”、“绩效底蕴”三大基石方面都能提供具有关于中国企业的深刻见解。为实现这一愿望.设计并进行了一轮新的问卷调查,并收到了近百位中国大型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回复,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并帮助我们发现了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是如何在竞争中利用三大基石实现领先地位的。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动力     
一、企业运动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因此,企业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物体。工人在劳动,资金在周转,物质在消耗,设备在转动,成品在出厂等等,所以,企业运动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在运动中生存,在运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绩效管理是现如今众多企业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绩效管理是一种策略,其最终目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绩效不仅是整个企业的绩效,大为重要的是企业的每个内部的成员的工作绩效,正所谓:“一滴水中看世界”.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绩效的提高势必会推进整个绩效的飞跃,因此,掌握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方法对每个企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质量》2005,(10):40-43
追求卓越绩效管理,是二十一世纪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卓越绩效模式已成为世界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努力的方向.今年1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正式施行.为了进一步推动广大企业导入和实践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继上期“卓越绩效长江行”一组文章后,这期我们编采了“卓越绩效企业行”一组文章,用于广大企业借鉴卓越绩效的实践经验,加快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使更多的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