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近年来逐渐升温。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以后。难以突破12000美元的上限而进入高收入行列。相反,其经济社会发展很容易进入长期停滞徘徊期。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许多国家,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范剑青 《河北企业》2003,(10):19-19
<正>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拉美一些国家发生社会动乱的新闻不绝于耳。人们不免感到困惑: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人均收入已达3000美元以上,个别国家甚至超过5000美元。这些总体收入水平高于东南亚的拉美国家,为什么还是持续不断地发生社会动乱呢?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一份关于拉美贫富差距的研究报告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该报告认为,拉丁美洲是全球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地区,而且这种现象仍在继续发展。目前拉美平均基尼系数已达0.522,远远高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相近的东欧和东南亚国家。基尼系数是反映一国社会分配状况的指标,0为"完全平等",1为"极端不平等"。目前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  相似文献   

3.
小志 《中国就业》2012,(2):16-16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世界各经济体按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可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组。2010年8月数据显示,低收入标准为年人均国民总收入995美元及以下,中等收入为996美元一12195美元,高收入为12196美元及以上。其中,中等收入标准又以3845美元为界划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以此标准划分,全球230多个经济体中只有60多个成为高收入国家,有104个经济体处于中等收入阶段。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在2007年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缺乏规模经济,东亚的中等收入国家不得不努力保持其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率,而以生产要素的积累为基础的战略,可能会导致持续恶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等收入陷阱迷思”的主题演讲。工资提高不一定竞争力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来源于世界银行提出的一个报告,报告提出当很多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或者进入中等水平以后就出现了经济停滞,把这一现象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按世界银行标准,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达5432美元,己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系列。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观光性旅游急剧膨胀;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迅猛,中国企业在拉美国家的油气、矿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等领域的投资或合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但同时,拉美市场又是一个较新的市场,投资拉美的法律风险还需一个了解、总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拉美模式和东亚模式的比较和反思,可以看出国内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的雏形.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提出后,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这与从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的比较当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前,受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借鉴日、韩、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我国应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做好准备。一、面临的挑战(一)科技创新投入和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严重制约。201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10.
马文余 《新远见》2009,(7):12-21
2003年,中国大陆地区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怎样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避免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呢?这是我国必须面对的全局问题。本文试探着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2011,(12)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移民与汇款简报》,今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汇款总额预计将达3510亿美元,包括高收入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汇款额今年将达40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学者。我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判断,主要是基于对中长期趋势的判断。 首先,房地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阶段在世界经济的排位中,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的划分,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是发达国家.3000~10000美元属于中上等收入国家,750~3000美元是中下等国家,750美元以下则是低收入国家。中国去年人均GDP是1000美元,排在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后十位。中下等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加起来总数差不多是100个.称为发展中国家。从  相似文献   

13.
郑景昕  梁海松 《英才》2011,(6):40-42
历史上,能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国家并不多,也就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多数国家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长期在几千美元之间徘徊。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之后,"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学者们讨论中国经济时几乎必谈的话题。"十二五"规划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为中国政府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决心。与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一样,中国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成为了经济学者们热议的焦点。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既是一种资源,有时又成为了一种负担——美元贬值一点,外汇储备便可能损  相似文献   

14.
北景分析 中等收入陷阱。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能否从慢车道切入快车道的决定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产业升级障碍、资本开放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共化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危机……在这个敏感阶段,白领们的内心压力极大,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从西珥不住地大声问:"守望的啊!黑夜还有多久才过去呢?守望的啊!黑夜还有多久才过去呢?"守望的人回答:"黎明到来了,可是黑夜却还没有过去!你们如果再想问些什么,回头再来吧。"——《以赛亚书》,(21章11~12节)对以前系列文章的简单综述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GNI per capita)在2010年达到4270美元(当年价美元,来源:世界发展指标2012),已经迈入了世界银行所设定的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世行2010年的上中等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在3976~12275美元区间内)。"中国是否能够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经济界》2005,(5):4-9
一、中国经济增长达到的阶段及特点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GDP总额达到十三万六千多亿人民币,按官方汇率折合美元一万六千五百多亿美元,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七。但是众所周知,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水平一直是一个问题。我国在2003年首次人均GDP超过了一千美元,达到一千零九十美元。2004我国人均GDP增长9.5%,达到一千二百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属于下中等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出,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阶段性的转变,由低收入的穷国转变为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是,用GDP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谨防"中等收入陷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涵义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劳动》2003,(5):12-12
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居民人均GDP还将超过4000美元。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综合国力和居民消费增长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持续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论贫富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20多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全体国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在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均收入基尼系数1979年仅为0.33,而到1995年已上升为0.38。世界银行称,这显示中国收入不仅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等稍好,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贫富差距的扩大,可以说是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 分配方式的否定。 “适度” 的贫富差距,有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不可避免地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东南亚及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诸多风险因素中,收入分配不均是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基于库兹涅茨假说视角,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互动机理分析出发,探索以收入分配与陷阱跨越之间的均衡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理论分析构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要从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出发,十九大前的近七年时间是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