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7745.6亿斤,人均770多斤,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农业该怎样发展?粮食如何转化?结构如何调整?我们认为,应该在稳定或基本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中国农业的“四大革命”,打破目前的种养格局,实现农业的根本转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改善金融服务”、“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部署。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经营管理的新路子。一、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经过20多年改革与发展,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产量连续几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出现的粮食过剩,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3.
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王锡桐一当前,世界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继续扩大,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粮食和肉类等农产品生产过剩,依靠政府保护、维系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保护的结果,使生产过剩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广...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把重视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对规划纲要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下,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且决定了中国整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所以现阶段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而言非常有必要。文中运用熵值法对2017年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与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2017年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中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7个,且不同省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和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和政策万宝瑞一、中国粮食及农业发展现状(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回顾1979年以来,中国粮食及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这六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33.6%,年均递增4.9%。同时,其...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问题不容忽视,粮食供求的品种结构存在突出矛盾,缺乏价格竞争力是我国粮食生产的软肋。加快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先行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应高度重视提高我国农业的基础竞争力,大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新业态对现代农业的双轮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1月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本刊记者在会上进行了采访,约请了甘肃、山东、广东、河南、湖南、江苏等6省的农业厅长介绍该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现刊载如下,供奋战在农业战线的各级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及关心农业问题的同志们参阅。 从所介绍的经验来看,这几省都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抓住各自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或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发旱作农业;或改革耕作制度,促进粮食和经济作物协调发展;或积极进行农业的广度开发,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或强化粮食基地县的建设,发挥其在粮食增产中的骨干作用;或大力进行吨粮田建设,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长;或狠抓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种田水平等等。我们认为,他们的这些宝贵经验,对全国的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前,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举国上下出现了一个重视农业发展的好势头。我们要乘此东风,加强和推进我们自己的工作,其中有选择地学习借鉴他人有效经验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愿这一组文章能对我国农业发展有所俾益。 由于篇幅所限,编者对这几篇稿件作了一定压缩,在此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对粮食的需求消耗都较大。但近几年中国农业发展滞缓,每年从国外进口粮食的比重不断加大,贸易逆差现象较为严重。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出发与国外的农业发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社科院农经所、《农村经济》编辑部于1988年12月8日及14日分两次就当前四川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林凌副院长参加讨论会并作了发言.会上,大家就当前四川农业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方案.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当前四川农业发展形势、问题及原因与会者一致认为,十年农村改革总的来说我省农业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必须肯定.但目前我省农业形势严峻,粮食生产停滞、徘徊,人均占有量减少,其它农副产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全地区农业在连续夺得九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猪、果、林、鱼、桑、菜等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达34亿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7.7%。农业兴百业旺。1993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也比上年增20多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比上年增收177元而达905元。桂林地区这几年在发展大农业中确是形成了一些值得总结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一个方面: 1.粮食连续九年增产。从1985年起全地区连续九年粮食增产,九年共增产粮食3.5亿公斤。这九年全地区虽然新增了35万多人口,人均有粮去今两年超过了450公斤,为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乡镇企业总收入1993年就由1991年的12.7亿元增加到55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三)农业发展的新战略——“粮食体系” 墨西哥“粮食体系”的新战略,是1980年正式提出来的。但是,最初提出农业实行这个战略转变则是在1972年。这就是说,“粮食体系”新战略的形成,经历了8年的时间。 如前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墨西哥农业发展较快。1950~1965年期间,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5.2%,是世界农业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不仅棉花、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如何解决?各级干部都很关心,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通力解决,但也有些同志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此,笔者就当前农业的问题与对策谈点看法。当前农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在: 1、农业的基础——粮食生产几年来一直在低谷徘徊,至今还未找到一条走出低谷的路子。从今年四川小春粮食生产的长势来看,有继续滑坡的危险。 2、农业过冷,工业过热,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这一问题只能通过调整工业倾斜发展战略来根本解决,但各级各部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业倾斜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实际工作上仍然表现出工业过热,农牧业过冷。在农村仍然是乡镇企业过热,农牧业过冷,其根源还是保原定财政递增包干的压力所至。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当前我省农业生产结构仍存在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第一,粮食生产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近几年粮食连续丰收,1997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50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恢复到千斤。目前所有仓储爆满,全省库存达116亿公斤,相当于全年总产量的1/3。但其中杂交稻和低质小麦占了很大比重,由于其品质较差,销售不出去,长期占用库容和资金,损耗严重。另一方面,我省需求量大的优质小麦,省内却少有种植,只得依靠进口。这种粮食总量供应有余,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第二,园艺生产区域分布重复,特色优势不明显。园艺业是种植业的重要领域。近年蔬菜面积发展很快,几乎各市都把蔬菜、瓜类当成主导产品,徐州市种植面积达120万亩,淮阴市已超过60万亩,但目前各地品种大都相同,区域分布重复,名特优新品种较少。蚕桑  相似文献   

15.
由于粮食生产的超常发展与徘徊阶段的比较,全国出现了农业投资热。然而,大量的农业投资能产生相应的投资效应吗?我认为当前的农业投资与可能产生的效应和生产责任制初期的农业投资与效应存在中间差——当前一定的投资难以取得一定效应的中间原因。因此,增加以粮食为主的农业投资,首先要重视解决中间差问题,使一定的农业投资取得相应的投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这样一个工业化省份是否仍然要以农业为基础,是否也能够做到粮食够用并有贡献?这是讨论辽宁农业发展战略首先要弄清的问题,我认为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认为建立在重工业产品大批调出情况下的粮食大批调进是合理比例关系,从而粮食短缺是一种必然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总的看是不正确的。我省大批调进粮食是在工业发展过快情况下发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的。有先进的工业更有条件有一个先进的农业。而就现在情况说,只要我们有人均占有同全国相仿的耕地,今后每亩增产六、七十斤就可以做到自给,或亩产四百斤以下的县提高到全省亩产平均水平就还可以有一点贡献。何况高产县并不是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个问题清楚了,讨论农业发展战略才能显出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在当前,粮食总量供需基本平衡的形势下,怎样改变粮食主产区在短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追求产量为主、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状况,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加快自身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必然趋势。高产,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所决定的,优质是市场客观需求所决定的,高效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所决定的。 当前,我国人民食物结构正处在转型阶段。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与粮食生产增长量呈反比例关系,即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用物资投入的需要量预测已有过较多的研究,归纳起来有两种方法:①通过历史上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要量,建立粮食与农用物资投入的回归模式,预测2000年农用物资的需要量;②依据历史上农用物资投入的增长速度,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预测农用物资的需要量。前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在预测模型中,用粮食增长对农用物资的需求代替农业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将“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周口市为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制定和出台了多项制度及支持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电商发展等,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文章主要探讨周口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