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恒睿  程心怡 《商》2014,(50):199-199
刑事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很长时间以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视为刑事司法活动的客体。犯罪是任何一个阶级社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纳入人权保护的视野,积极寻求刑事司法中抵制国家权力,保护被告人权利的方法和规则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关注的目标和研讨的热点。本文从被告人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去除被告人犯罪化标签的意义,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封朝卫 《商》2014,(43):255-255
康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因为是人,所以就必须被作为目的、受到尊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当做工具。只因为是人,所以不能被任何其他目的所代替”。纵观各国在追诉犯罪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权利的保障,确立了一系列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原则。然而,在以被告人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模式中,在增强对被告人的保护中,我们似乎遗忘了被伤害过的被害人。同样是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的被害人,其权利的保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试论宪法与被害人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保护不应仅仅是刑事诉讼法的使命,宪法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犯罪被害人权利的宪法化始于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被害人团体即尝试修改美国联邦宪法,以便要求联邦和州政府更为有效地保障被害人权利。韩国1987年10月29日宪法修改时,增加了关于犯罪被害人救助请求权的规定。俄罗斯宪法也有被害人保护的相关规定。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被害人权利,笔者建议,被害人权利保护应当写入宪法,把被害人权利保护上升为宪法性规范。  相似文献   

4.
对于商业诈骗被害人承诺的法律性质,学界有法律行为说、利益放弃说、法律保护放弃说、社会相当性说、利益衡量说、人格自由权利说等不同学说,而这些学说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本文对这些学说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对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的全面保护已成为世界法律发展潮流,在刑事审判领域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把精神损害纳入损害赔偿的内容之中。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刑事侵权案件中的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却付之阙如,既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也不利于惩罚犯罪分子,更与世界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相悖。建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对刑事侵权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保护,最大程度地维护被害人的权利,是世界人权保护的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6.
沈长月  刘虹 《现代商业》2011,(15):273-274
强制执行是有国家权力参与的,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最后一道程序。执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针对于我国当前的执行难问题,分析强制执行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冲突与权衡,发展高效、文明、科学的执行程序。保护执行中各个权利(力)义务关系中利益。  相似文献   

7.
吕倩倩 《致富时代》2011,(10):173-173
现实社会中,利益是多元的,除了权利以外,法益亦应是法律保护对象之一。民事法益是于权利之外存在的,法律主体享有的间接受法律保护的利益。随着社会利益的发展和法律保护不足的现实冲突,法益保护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正当性分析应当从法律与法理两个角度入手,法律层面上主要是指其具有合宪性与合法性,法理角度上则主要是基于公平正义和法律逻辑;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刑事诉讼法体现集中表现于对其被害人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的维护;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制度性思考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国家司法救济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对于商业诈骗被害人承诺的法律性质,学界有法律行为说、利益放弃说、法律保护放弃说、社会相当性说、利益衡量说、人格自由权利说等不同学说,而这些学说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本文对这些学说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公众人物与普通自然人均应平等享有隐私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但由于公众人物生活在公众视野下,其隐私权又可能与公众知情权发生冲突。所以要求我们正确协调两者关系,平衡双方利益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即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保护具有不完全性,即在保护的同时要进行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被人们忽视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事件让人们感觉刑事被害人的救济是一种尚需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案例层出不穷。而对于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的救助途径也算是“寥寥无几”,被害人根本无法有效的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问题如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由于社会大环境及立法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和限制,我国现行刑诉法对被害人的保护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何晓晖 《商业研究》1999,(12):127-129
对外贸易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对订约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订立后,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覆行义务并享有权利。合同条款订得是否科学完善,严谨明确,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李娇娇 《致富时代》2011,(3):157-157
犯罪与被害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提出似乎是对“无被害即无犯罪”的非难。该文将从无被害人犯罪的概述入手,通过对其的了解对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进行详细论述,并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出发我国应顺应国际刑法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将无被害人犯罪实行非犯罪化。  相似文献   

14.
新刑法是一部确定刑事责任,惩罚犯罪,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新刑法相对于原刑法,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依据法律规定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②将单位犯罪纳人(刑法)加以规定。③取消了反革命罪,代之以危害国家安全罪。④取消了投机…  相似文献   

15.
饶姗姗 《商》2014,(7):287-287
对于沉默权,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解。大体而言,分别从公民宪法性权利和刑事诉讼权利的角度出发,主要存有两种理解:其一,宪法性权利。沉默权是公民言论自由的具体表现,即任何人有权决定他愿意说什么或不说什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因此,面对其他人或机构的提问,均有权拒绝回答。其二,刑事诉讼权利。沉默权则是专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来自警察和法庭的讯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根据这种理解,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特有的一项诉讼权利。但一般来说,不论从哪种角度来理解沉默权,各国法律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本文所论述的重点。主要是作为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所享有的刑事诉讼权利之一的沉默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关注对性犯罪下女性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由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引发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第一个部分主要从中国传统的贞操观、第二次被害人化、由被害人向加害人的转变几个方面说明为什么要保护性犯罪下女性被害人权利问题。第二个部分介绍国外的相关制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权利保护的实践操作。第三个部分则着重分析通过国家补偿制度进行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恢复性司法通过被害人和犯罪人的沟通对话来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对化解矛盾和维护被害人及被告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审理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是人民法院参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系统工程的首要任务。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特点及未成年犯罪案件特点,将这一司法理念引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张洪娜 《商》2013,(1):147-147
随着人类文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辩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发生了些许改观,由之前没有诉讼权利自由的客体,转变为能为自己主张伸张正义、维护自己权利的诉讼主体。一些司法制度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刑事法律制度,目的在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这些比较成熟的制度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法律赋予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向国家  相似文献   

19.
张海娜 《消费导刊》2014,(7):218-218
对于新时代的女性,追求与男性平等的享受各种权利已经成为现实。妇女的劳动权利和利益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不仅仅是广大妇女,包括男性,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妇女劳动权益的实现。本文从对妇女劳动权的界定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恢复性司法弥补了传统刑事司法忽视被害人权利的缺陷,强调与犯罪有关各方的全面恢复。我国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刑事司法实践,都存在契合恢复性司法的因素。因此,刑事司法应当结合我国的本土资源,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完善被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