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2006—2008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系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托宾Q还是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价值,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价值之间都具有负相关的关系,但是在统计上都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深入思考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的影响及相应对策,有助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对制定完善立法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成为规避金融风险和追逐利润的重要手段.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制度现状,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不足之处,提出构建完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建议,已成为近几年经济法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对于远期外汇交易、期权、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外资银行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之类的中间业务,必将很有竞争力。所以在中国金融界积极运作金融衍生工具之时,其风险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金融衍生工具隐含的金融风险角度出发,深入探析了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可能产生的威胁,以期对金融衍生工具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其自身特点:衍生工具的价值受制于基础工具;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职能;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衍生工具交易具有特殊性;衍生工具运用具有杠杆性.但金融衍生工具的固有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系统和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形势要求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但金融衍生工具潜在着巨大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其外部诱因。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防范其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培育成熟稳健的基础金融市场体系,积极稳妥地推出金融衍生工具,建立健全的金融衍生市场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金融衍生工具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相关法律体系,加快金融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市场上推出的金融衍生工具很少,没有可用来对冲系统风险的金融工具,因此,2001年后资本市场的衰落导致券商和基金发生大面积亏损.设想,如果政策允许,可以使用一种以外国股票或股指作为标的而以本币进行计价的金融衍生工具(交叉外汇远期合约、期货和期权)对冲系统风险,即利用外国股市与我国股市的相关性对投资组合进行套期保值.这里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该方法对交叉外汇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交叉外汇远期合约进行定价,推导套期保值的原理并介绍用其对冲系统风险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准则建设起步较晚,而且由于我国自身的特点,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还不是很普及,制定完善的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准则还缺乏成熟的经济背景。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必将逐渐发展起来。一、改良传统会计理论,化解传统会计理论与金融衍生工具理论的冲突1.修订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原则。传统会计在确认资产和负债时,以交易发生的时间为确认标准,即已实现原则。传统会计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的,要求所确认的收入是已实现的,所确认的费用是已经实际发生和应负担的。而金融衍生工具的权利和责任并未实际发生,收入亦没有实现,但它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合约从订立到履行,其价值不断变化,若待合约履行时再行确认其损益,就不能反映合约的巨大风险性,不能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和监管部门管理监督需要。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不可任意撤销的合约,从订立生效时起,其债权、债务即宣告成立,其风险和报酬意味着实质转移。为在表内和表外充分揭示金融衍生工具相关信息,必须修订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概念及其确认标准。2.补充会计计量模式。传统会计是以单一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但金融衍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WTO使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衍生金融工具将进一步发展。而由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造成的一些企业巨额亏损使许多外国投资望而生畏。究其原因并不在衍生金融工具本身,而是工具的使用未适当有效地向报表使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更有甚还利用该工具“表外”特征隐瞒其信息,欺骗投资。因此,针对报表使用的要求应认真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相关的财务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分量回归模型,以2006--2009年间沪深两市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核心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市账比和每股净资产为度量公司治理效率的替代变量,考察债务期限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债务期限结构对核心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长期债务的使用比例会显著影响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运行了很多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的全面开放,对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成效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认识资本市场管理的不足。而对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的研究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资本市场监管成效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双向表检验方法,对中国30家基金从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12月5日的业绩持续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中短期内不具有持续性,同时产生了显著的业绩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旅游政策的高频出台,有关旅游政策的学术研究也成为热点。进行该方面研究,能有力推动国内旅游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政策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旅游政策的概念与分类、旅游政策演化、旅游政策制定、旅游政策实施、旅游政策评估及专项旅游政策等六个方面对国内外旅游政策研究领域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国外旅游政策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且在各个研究领域中分布相对均衡;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多为描述性、经验主义研究,存在旅游政策实施和评估研究不足、研究系统性不强、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我国今后应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加强旅游政策实施和评估的研究,创新研究方法和理论,重视旅游政策时空效应研究,以提升我国旅游政策的科学化、高效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范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概念,提出了一个系统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据此对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国外实证研究中提出的不发达国家服从“供给主导说”,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观察我国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状况,似乎并不满足这一结果。针对这个疑问,在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后,选择FIR和GDP两个指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检验,认为两者主要是双向因果关系,而现阶段是经济增长引致金融发展,并对结论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能否健康发展。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成本"分析视角,构建公司内部治理各变量与公司竞争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公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提升公司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非营利组织蓬勃兴起,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一系列财务丑闻却严重损害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因此应着力探索和构建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以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起步较晚,关于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理论研究尚不健全,实证研究尤其匮乏。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监督、信息披露以及外部监督这三个方面的国外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监督机制对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提高组织绩效、维护行业公信力具有一定效果,这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建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的国内外货币需求实证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货币需求函数研究为主线,可把已有文献分为总财富、国内利率和通货膨胀、股票市场、经济预期、制度和经济变革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以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以及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研究。我国货币需求实证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各个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一贡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并对两个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对GDP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对母国的就业效应日益明显。国内外的学者利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论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给母国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就业不确定效应、就业结构效应和就业质量效应。本文对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