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随着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皖江城市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凸显。新世纪皖江城市带示范区设立十余年来,示范区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融合一体化方面成效明显,但亦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加快构建皖江与长三角的一体化市场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机制和优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是化解皖江区域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实施"皖江示范区"发展战略已有时日。如何在税收政策上更好地促进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快缩小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仍然是税收理论与实务上不可回避的问题。从皖江示范区所处的地理区位、开发时期上的相对滞后、人才的大量流失等方面考虑,在"皖江"实施国家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也符合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3.
皖江示范区作为国家级首个产业承接示范区,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地区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均获较快发展,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文章作为2011年省长课题的压缩本,从皖江示范区的建设成就、皖江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进一步放大皖江示范区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把皖江示范区建设推向新高潮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文章对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示范区新时期新阶段的承接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皖江示范区各市现有产业状况出发,从产业、产品、资源配置及增长效率四个层面分析,结果发现皖江示范区各市产业同构现象并不严重,产业分工还不够深入。为此,皖江示范区应做好区域产业规划,创新区域合作机制,错位发展各市优势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以建成现代区域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外资对这一区域的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效率指数和潜力指数分析区域内各市利用外资的效率与未来利用外资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的背景下,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集聚中心,促进产业集群良性竞争和协同创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在研究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总结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两年多来,示范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安徽经济强劲发展的新引擎。在示范区建设中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障。而一个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围绕示范区经济建设的环境保护理念,深入分析了示范区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借鉴湖南经验在示范区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产业构成、财政收入、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的重要经济地位,对皖江城市带与铜陵市经济发展进行了梯度剖析,对铜陵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产业选择做出了判断,论述了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铜陵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外资的大量进入是必然趋势。文章利用2006-2009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FGLS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FDI确实带来了产出的增长,但是对技术溢出的效应不显著。本土的自主研发投入无论是对产出效应还是对技术溢出效应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人力资本制约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但是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皖江城市带FDI并没有通过本土的研发资本投入实现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利用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经济密集区长三角16城市的FDI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FDI不但存在地区内溢出,同时也发生了地区间溢出,且从动态上来看,地区间溢出由前期(1990—2001)的不显著到后期(2002—2009)的显著并高于地区间的影响。这表明一城市的FDI不仅是本地区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推动其他(周边邻域)城市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力量,而且后者在经济密集区的重要性有增强趋势。研究还表明,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支持内生增长理论的"干中学"观点并具有空间依赖性特征。文末讨论了主要结果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为样本,选取2014—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经济运行状况、社会进步态势和生态可持续水平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各维度权重不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权重有所降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具有波动性,且各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贵州作为西南欠发达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背景下,依托自身已有条件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良性互动,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举措,建立"长江龙尾新区",将贵州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历程可分为启动、成长、推进和深度一体化四个阶段。长三角区域在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及辐射作用不强、两省一市及城市间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呈现无序竞争格局等问题,应该采取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管理机构、健全区域管理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城市功能分工体系、打造共建共享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等制度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交通对经济扩散具有重大影响,可利用经济距离来分析研究长三角地区城市圈层结构.基于目前的交通轴与经济扩散圈层的关系,长三角仍是"之"字型点轴系统结构;该点轴系统结构的进化将趋向于网络系统结构;因此,应构造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广域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京津大都市经济区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共同构成了我国三大经济热点地区。但是,三大经济热点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京津地区明显落后,且有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进一步拉大差距的趋势。为此,对京津地区的概念定位、区域规模定位,应该明确,应该做出调整;京津大都市区应该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吸取有益的经验;京津大都市经济区应该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同盟机构和合作同盟机制;京津大都市区域内行政区划、城市功能定位,都应做出战略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快速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而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以瑞奇和克里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