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清泉  谢霞 《经济界》2003,(5):71-74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围绕伊拉克重建问题和石油生产恢复的国际磋商谈判穿梭不停。2003年5月22日,联合国通过了美、英、西班牙提交的1483号决议草案,宣布解除对伊制裁,伊拉克将重返国际石油市场。当日国际油价应声下跌。此后的世界石油市场将更加扑朔迷离:伊拉克的增产前景如何?会退出欧佩克吗?未来世界油气的生产消费格局、投资格局、价格走势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2.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 佩克)定于10日在总部 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秋季 部长会议。由于当前世界 原油价格处于10年来最 高水平,这次会议引起了 人们的广泛关注,石油消 费国普遍希望会议能达 成原油增产协议,从而使 油价回落到正常水平。 自今年8月以来,原 油价格持续攀升,国际原 油市场的油价已有好几 个交易日突破每桶 33美 院的大关。在这种情况 下,欧佩克成员国能否达 成增产协议,从而使“失 去理智”的油价恢复正常,就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在欧佩克国家中,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8日表示,大幅增加原油产量会造成原油供应过量…  相似文献   

3.
《国土经济》2007,(3S):12-15
主要影响因素之欧佩克 欧佩克各成员国在是否进一步削减原油产量的问题上分歧严重。一些成员国认为需要再次减产以支持油价,但欧佩克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却表示暂时不考虑再次减产,此举令欧佩克的减产政策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4.
国际新闻     
《国土经济》2011,(7):4-7
美国与伊朗爆发油价角力战 今年以来,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成员国一直在加大支出创造就业,并兴建更多住房,因此他们需要油价保持在高位。然而对于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国家来说,高油价给经济复苏带来的威胁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专家指出,从全球石油供求来看,供需分布距离较远,OPEC主要代表供给的利益,肯定为了维护生产方的利益而寻求维持原油的高价,需求一方则相反。因此,当IEA23日宣布释放石油储备时,OPEC众多成员国立即发出了愤愤不平的指责之声。  相似文献   

5.
名刊辑要     
《中国企业家》2004,(9):18-18
关于油价的17个问题 美国《商业周刊》8月23日 在油价创下近年新高之际,《商业周刊》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列出17个问题,全面分析了油价上升的原因及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它认为,油价上升是因为全球需求大增;全球对石油需求巨大是因为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产油能力不能与需求同步是因为欧佩克在增产问题上的态度不够坚决;投机者的行为是火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6月下旬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逐步走跌,截止到11月末累计下跌幅度接近40%。特别是11月26日OPEC成员未就减产达成一致,之后两天油价连续暴跌,累计跌幅超过10%。油价调整的原因、影响以及后续走势引发各方关注。石油供给格局大幅调整,欧佩克影响力下降与上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刺激了核能和天然气的使用类似,本世纪初以来的高油价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的快速发展,非欧佩克成员(尤其是美国)的油气产量大幅提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国际石油均价达到111.68美元/桶,创历史最高年度均价水平,根据该机构预测,由于总需求增加,欧佩克减产等因素,2013年石油供应依旧趋紧,低油价仍不可期。  相似文献   

8.
8月15日,国际石油价格升至每桶32.80美元,这是自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来的最高水平。16日,9月付运的原油价格仍然高达每桶32.53美元,17日国际石油价格稍有回落。1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什欧佩克卅主席罗德里格斯警告如果高涨的油价迟迟无法下降,欧佩克将会增加产出。但他的谈话并未使油市下降,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9月原油期货收高5美分到每桶31.99美元的水平。 欧佩克:一个话筒,两种声音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国际石油价格再次大幅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欧佩克成员国对增产限价政策存在严重分歧,这一…  相似文献   

9.
关注中国战略石油储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市场惊现第二次危机   2000年 10月 9日,国际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已上涨至 10年来的最高点。欧佩克轮值主席委内瑞拉能源和矿业部长罗德里格斯警告说,由于世界各国的石油生产能力差不多已经达到了极限,只有沙特阿拉伯等少数国家有增产的能力。全球可能面临一次新的严重的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 1973年,因为反对美国在阿以战争中支持以色列,沙特带头发动欧佩克减产,此举导致油价从每桶 3美元飙升至 12美元。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迟早有一天会消耗尽。据估计,照目前的趋势,全球的石油将在 80年后耗尽。 两次石油危机重创西方经济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至 1974年 )1973年 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 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 3.011美元提高到 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 2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 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第二次石油危...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13日,纽约市场国际油价涨至每桶41美元以上,创21年来原油期货最高收盘价位。此后,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最高时已突破70美元。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世界石油库存降低及欧佩克削减产量,主要产油国和地区局势动荡紧张,国际垄断资本对油价的控制和操纵,美元贬值以及大型油田越来越少,等等。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与近期石油价格上涨不无关系,但如果把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归结于中国的需求,这种分析则过于简单化。中国需求并非国际油价高企的根源,更不能过早断言这是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世经版图     
OECD称德国经济面临下滑,ZEW称或将走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月14日发布的报告称,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迎来一个疲弱的阶段,“经济活动面临重大下行风险”,因全球经济放缓且欧元区危机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乡村咨询     
安徽石台县读者陈晓秋来信问:最近见报刊上有“亚佩克”之称,由此联想到过去曾听说过“欧佩克”,据说这是两个国际组织的名字,请问,“欧佩克”和“亚佩克”各是什么组织?陈晓秋同志:“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由于其英文缩写名称是OPEC,故称之为“欧佩克”。这是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剥削,维护民族权利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  相似文献   

13.
构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石油储备是一项应对石油供应紧急情况的国际性政策.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定义,石油储备是指"某国政府、民间机构或石油企业保有的全部原油和主要的库存总和,包括管线和中转站中的存量".石油储备分为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当国际石油供应突然发生中断或国际油价暴涨危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等紧急时刻,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具有平衡供需、抑制油价、抗拒风险、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功能.而在平时,战略石油储备亦对稳定国际油价、影响石油输出国的政策及调整市场心态具有静态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能源巨头期望通过此举来获得对欧洲能源供应的更大控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新闻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7月9日在访问的黎波里期间向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提出买下利比亚出口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前国际油价暴涨的原因,主要石油消费国普遍归结为新兴经济体需求拉动、产油国生产投资不足和全球石油生产"达到顶峰"的结果,而石油生产国却更加强调市场投机因素的作用.无论如何.国际原油供需基本面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称,2012年预计国际油价的基准波动带将会在70-90美元,我国原油进口增速可能会放缓,但进口依存度会上升到56%左右。本文试图分析伊朗若遭石油禁运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0月18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发公告称双方将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共同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油田。该企业51%的股份属俄罗斯石油公司,中石油持股49%。除石油之外,俄罗斯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格拉乔夫目前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中俄在天然气、核能方面合作空间也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一意孤行 难见功效──美国的《达马托法》由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达马托提出,经参众两院修改通过,旨在惩罚向伊朗和利比亚投资的外国公司的法案,8月5日由总统克林顿正式签署通过。达马托法将打击正在伊朗、利比亚石油、天然气行业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公司。该...  相似文献   

19.
郑彦 《政策与管理》2008,(22):22-23
华尔街“地震”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似乎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当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时,欧佩克还在乐观地表示“泡沫已经被消灭干净了”,但下跌并没有如预测般停止,到目前为止,石油期货价格,从最高的147美元每桶,已经跌落至60美元左右,而且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20.
4月14日至15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共同主持会议。会议认为,全球经济继续复苏,金融市场基本恢复到今年年初以前的水平。但增长依然温和且不均衡,全球经济前景持续面临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议重申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等所有政策工具来增强信心和促进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