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灾区的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遭受毁灭性破坏。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开展,黑色旅游作为一种与死亡、痛苦、恐怖、灾难等相关的新兴旅游活动,国外黑色旅游开发的经验对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行为地理学中的感应-认知原理总结感应认知与旅游行为过程模式。进而分析潜在旅游者对汶川黑色旅游地的感知映像与旅游动机,并提出以旅游者旅游动机与需求为导向的汶川黑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以期对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和国内黑色旅游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形象设计的“双筛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旅游地“名片”,对旅游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地形象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完成。旅游地形象设计理念伴随着旅游规划思想的演变而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旅游地形象设计理念大致经历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旅游地形象设计、旅游资源与市场结合的旅游地形象设计和社区参与旅游地形象设计三个阶段。“双筛法”是一种应用于旅游地形象设计的新方法,它致力于协调旅游地形象设计过程中旅游规划专家、旅游开发者、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者)和旅游地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其间的矛盾,最终构建“和谐旅游社区”。它包括旅游资源普查及其市场评价、旅游地形象专家创意、旅游市场认可调查、开发者与社区居民对旅游地形象创意的接受性调查、旅游地形象最终确定五个基本步骤。当然,随着旅游业实际情况的变化和旅游规划思想的演进,旅游地形象设计中的“双筛法”也应不断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P—E”状况分析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上的颇多争议,本文利用“P-E”①状况分析矩阵研究的成果[1],从新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剖析,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高度下,进一步阐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体系,并在实证研究中揭示了旅游地资源保护、开发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又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逻辑关系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4.
区域旅游地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空间布局是旅游地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方面,阐述了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归纳出旅游地空间布局模式,并且以辽宁省的旅游资源开发为例,制定出“321”的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并进一步提出辽宁省旅游地资源开发优化措施,以促进辽宁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岩溶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短暂,开发不久就将进入衰落阶段并且很难复苏。在概述国内外关于旅游地衰落成因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岩溶洞穴旅游地衰落的原因,并从复苏困境、复苏条件和复苏策略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复苏机制。  相似文献   

6.
宋丽娜 《天津商学院学报》2010,30(1):67-72,F0003
生态旅游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一直受到旅游学界的关注。随着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展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者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均有探讨和研究。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文化旅游地开发旅游产品已成为一种热潮.文化旅游地导游解说系统是文化旅游地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导游讲解系统建设存在大量不到位、不完善、质量不高的状况,这就使大多数游客难以获得文化旅游的满意效果,并影响到文化旅游地的整体开发品质与发展态势,因此,研究文化旅游地的导游解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民族旅游地的开发及旅游者的涌入,对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龙胜平安寨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文化景观良性变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汉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众多大中城市环城旅游带的形成的现象,采用旅游地空间离散指数、等距离线与空间结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武汉环城游憩带内的190个旅游地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汉环城游憩带内4种类型旅游地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结构特征,旅游地功能结构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为辅,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该研究结论将为武汉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市场促销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常州环球恐龙城为例,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对态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之后,旅游地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和环境影响感知对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对比发现,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态度的影响效应较大。该研究拓展了人们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为旅游地开发和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密云事件"谈建立区域旅游综合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安全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旅游安全随着密云事件等重大安全事故也突显了出来。而要减少旅游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旅游安全信息以及信息的实时处理是关键。重要的旅游区域有必要建立起旅游的综合信息网络,作为区域内旅游合作和旅游安全工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在城市旅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指导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城市旅游产品设计等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论述城市旅游形象概念与定位的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湘潭市现有旅游资源特征、游客感知及周边城市竞争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湘潭旅游形象定位的战略构想,并对湘潭旅游形象进行了试定位。  相似文献   

13.
旅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研究旅游起源也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探讨了旅游起源研究的现状,并对旅游的概念和目的2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旅游起源于休闲,它是需要到异地进行的一种休闲活动。通过对旅游起源的探析,以期能够把握旅游产生的土壤、演进的脉络,进而把握旅游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旅游“六要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六要素"是对于旅游发展实践的总结,在实践层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面对旅游者需求多元化和旅游形式多样化的现实,应该将旅游"六要素"纳入到旅游三体说、两地说以及旅游系统之中,对旅游活动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在原有的"六要素"基础上增加旅游前的"贾"和旅游后的"估",形成对于旅游要素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剖析、透视了目前学术界和实业界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种种界定,综合比较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传统大众旅游、可持续旅游、可替代性旅游、探险旅游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旨在澄清人们对生态旅游的种种模糊认识,为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汶川5·12地震后,关于四川是否开展以及如何开展黑色旅游曾在国内引起广泛的争议,但黑色旅游在西方国家发展良好,并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建立“黑色旅游”符号的三角体系,对黑色旅游名称及其表征、内涵进行分析,解读其内在涵义(公共探讨死亡,纪念英雄、缅怀死者和思想教育),以期为全面地认识黑色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与喀斯特环境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旅游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闻的矛盾关系也日趋明显。从贵州喀斯特旅游环境问题出发,对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与喀斯特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对喀斯特环境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全球国际旅游发展回顾及2002年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回顾分析了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对2001年全球国际旅游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影响,以及引起国际区域旅游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的状况。同时,根据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各国采取的对应措施,预测了2002年国际旅游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论反向旅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旅游目的地选择是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双方互动的过程,必须从旅游目的地属性与旅游者属性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已有的旅游需求模型用来激发或改变消费者旅行行为策略不敏感,不能满意解释旅游流的时空特性。为此提出“反向旅游”概念,并就其内涵、现实意义及产品开发和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反向旅游的表面是追求景观差异的极大化,实质是追求利益极大化,也是一种跨文化旅蝣行为。和一般旅蝣相比,反向旅蝣的求知求奇效益更大。但“反向旅游”广泛而不普遍,有时只停留在表面。可以从时间、空间、文化等多方面开发反向旅游产品,锁定消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