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密集下达的房地产调控措施,“速冻”温帅炒房资金。温州炒房团纷纷解散,但是通货膨胀预期之下,“炒房团”并没有出现大幅抛售现象,在地产领域受挫的温外民间资金,正在寻找新的投资项目。炒房团纷纷解散汪广森从事炒房十多年,虽然在温州瑞安市一个偏僻的乡村里工作,但对全国楼市行情了如指掌。前不久,他与一批“购房客”经过分析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2.
广州温州商会会长刘剑:“我相信广州市场是欢迎温州人来投资置业的,因为广州的经济大环境好,广州人包容性强,而温州人则适应能力强,这会形成很好的互补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承耀 《英才》2006,(4):20-20
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新近传遍中国:温州“炒房团”要到北京“炒国企”了。作为背景,一是国企缺钱,同时国企也能“放下架子”;二是温州人有钱,在某些地方碰了钉子后想要投资,现在,两方面“情投意合”,看上去真是一件“美满婚姻”。  相似文献   

4.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0,(12):24-24
“耍买就买豪宅。” ——11月,温州某开发企业的一个别墅项目推荐会上,大多来客都是温州炒房团成员。这些成员当场订下十几套别墅,且都是一次性付款,不要银行借贷。“投资豪宅增值保值”的理念,正成为这些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回来的温州“跑路”老板、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了几点反思,他认为,温州此次的民企债务危机风波,首当其冲的教训就是“急功心切,扩张过快,投资过大,没有稳扎稳打,想一口吃成胖子”。他曾一口气投下5、6亿元巨资,建起3个太阳能生产基地,目标直追产值100亿元……  相似文献   

6.
杨璐  于楚众 《乡镇论坛》2008,(36):18-18
1996年,在温州“见过世面”的重庆山区农民唐作群有了一个惊人的念头:炸开屏障鸡公岭,修一条可以通往丰都县的公路。他的动机很朴素,“丰都的东西便宜,让乡亲们可以坐着客车去赶集”。如今,他梦想的第一步已经实现——这条他倾注了12年心血的道路已经通上了摩托车,而他所付出的代价是家庭的破裂和债台高筑。  相似文献   

7.
这个冬天,温州商人有点“冷”——迪拜楼市被套资金30多亿元,省外煤矿投资损失150亿元。“倒霉”与“倒煤”成为最近从迪拜与省外返乡温州商人的口头语。寒冬之下,温州商人开始反思“草根经济”。  相似文献   

8.
品牌温州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一位朋友从上海过来。我很想知道这位青年走南闯北的朋友对温州人的评价,于是请他谈谈自己的印象。“毋庸置疑,温州人是中国最优秀的一个群体——不管他们曾经或现在走过多少弯路”,朋友的话言简意赅。不错,正是这样一个群体,没有任何政策、区位、资源优势,却在短短二十年的艰难摸索中创造了许许多多像“正泰”、“德力西”、“康奈”、“红蜻蜒”这样优秀的民族品牌,成就了享誉中外的“温州模式”、“新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大泽龙蛇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风起水生的时代。厉汉华,一位年仅32岁的年轻企业家,已在商业、服装、化工三大领域颇有建树。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与他交流中你又能感受到他的“真诚”。“思想特别活跃,做事特别认真,对人特别真诚”,这是熟知厉董的人对他的评价。在以“家族式”企业而著称的浙江温州,厉董的几家企业会让你惊讶地发现其不同点,他的几家企业里基本看不到家族成员的影子。当记者问他为何如此放心时,厉董笑着说:“在用人上我从不唯亲、也不避亲,能者居之;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是我的目标;当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时,我还有理由不放心吗?”是的,厉董正是以这种气魄凝聚了一大批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努力、为了理想而拼搏!  相似文献   

10.
温州制鞋业自古闻名,青年时代的南存辉就是一个“皮鞋佬”,他的事业也随着温州的成长而变化。1984年南存辉和朋友胡成中凑了5万元。在柳市镇因陋就简办了个“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它后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制造商:浙江正泰集团。  相似文献   

11.
康凯  松涛 《英才》2004,(10):53-53
当温州商人王均瑶一举获得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18%的股份时,一个民营资本“想都不敢想”的投资禁区被打破了。这是国内首家民营企业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也是发生在去年春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004年的秋天刚至,一则名为“我国拟允许民间资本投资铁路运营”的新闻再  相似文献   

12.
子默 《新前程》2006,(1):44-45
这是一个崇尚“榜样”的时代。 我有一个朋友,过去几年发现自己与某位培训师的某些特点,以及走过的路很相似,但是人家比他早走几年,很成功。于是,朋友就把他当成学习的对象,离开了企业,开始走培训师的路。但几年下来,他的“榜样”继续一路成功,而自己却折腾得很累,觉得很失败,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觉得这是“命运”。  相似文献   

13.
高雯 《企业经济》2003,(1):76-76,92
前些日子,“温州打火机”事件引起我国经济界一片哗然。最后,还是以温州打火机不能达到欧盟实行的“CR”标准被拒之关外告终。可以说,这是我国入世以来,民营经济所遭遇到的第一次冲击。欧盟此举狙击了温州打火机行业,对整个温州经济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从长远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充分暴露了“温州模式”的致命弱点:私人企业的过小规模;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经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而,我们不禁反思:我国的民营企业真的就是做不大、做不强?诚然,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大量的私人企业)采取单人业主…  相似文献   

14.
一个温州老板在新津的经历 当我们去新津采访调查时,在新津县工商联阮会长和王副会长的陪同下来到一家温州人开办的琪乐塑业有限公司,正巧碰上这家公司的老板叶其乐在接待一批温州来的客人,陪同温州客人的还有该县招商局一位副局长。后来叶老板告诉我们,这些客人是他的朋友,是在他的鼓动下到新津来投资办公司的,这次来已经征下了30亩地。“我在帮新津招商引资呢,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招来了三四家,马上还有一批老乡要来考察。”叶老板兴致勃勃地说。  相似文献   

15.
在温州模式萌发和形成阶段,“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格局锻炼了温州人掘“第一桶金”的本领,也培育了温州人投资房地产的意识与观念。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经济下产品的短缺为温州人积累原始资本提供了机遇,不计其数的手工业者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拾遗补缺”,十万购销大军走遍千山万水为温州城乡大量涌现的家庭企业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会计师》2005,(12):66-66
彼得林奇是华尔街著名投资公司麦哲伦公司的总经理。上任几年间他便将公司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至90亿美元,《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赞誉他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一位超级投资巨星”。这位自诩为“股票天使”的投资大师在投资理念上独到的见解,也许能给投资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商品琳琅满目,走进卖场“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消费危机四伏,置身其中“浅草”亦能绊您行;这是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因为各种媒体铺天盖地;这是一个无以适从的时代,因为相关信息浩繁如烟。  相似文献   

18.
在菊花争芳斗妍的2005年金秋十月,由著名“温州模式”研究专家、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温州投资协会名誉会长周德文先生为团长、由20位“重量级”企业家组成的温州经贸考察团,应邀来到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曲的河南省兰考县进行经贸考察。  相似文献   

19.
温州企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温州人以经商精明能干、吃苦耐劳著称,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企业的产品遍及世界,主要有皮鞋、服装、打火机等,其中皮鞋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0%,占世界产量的6%,是个名符其实的“鞋都”。近些年来,伴随着温州产品进入全球市场,温州企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温州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壮大了,企业的规模、产品、人员、资产等基本特征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管理的基础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也必须同时进行转变,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吴锡铭在浙江省温州是个小有名气的新闻人物。他的名气不是因为有钱也不是因为官大,而是他——一个只上过5年小学的人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在温州农村参与了“寮东村罢免案”和“水心村罢免案”,罢免了2个“当官不为民做主”的村官。他自己又于1999年9月经“海选”成为真正的民选村主任。更让人敬佩的是,吴锡铭在罢免村官的过程中,发现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许多不足和漏洞,并自发地起草了一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正案》,得到了全国人大和法学专家的高度赞扬。2001年10月,吴锡铭被邀请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作报告。一个农民走上全国最高学府的讲坛作学术报告,这在温州是破天荒的事。此前,年届半百的吴锡铭通过了全国统考,取得法律工作者证书,具有代理诉讼的资格,从此后他一门心思想着为平民诉冤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