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国内移动广告平台代表力美科技针对市场发展和需求变化,将公司业务划分为移动原生广告网络ADN、移动DSP、移动广告信息数据平台DMP三个板块,在移动营销领域齐头并进。力美ADN为品牌广告主的移动营销创新,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数据显示,力美ADN覆盖用户近亿,支持iOS及Android系统,广告形式以积分墙、原生插屏广告为主,打破传  相似文献   

2.
正回顾过去的2013年,力美科技主要有两方面业务的发展:一方面是移动广告平台规模扩大,该平台把碎片化的APP移动广告整合起来,并与4A公司保持移动领域的密切合作,还提供了对新型插屏广告的支持,有助于激发沉默用户参与移动广告互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广告的曝光量和效果量;另一方面是移动DSP的发展,力美在上海开设全资子公司力竞广告,专注于发展移动DSP产品。经过  相似文献   

3.
正为推动行业发展,力美率先推出"专业移动DSP"概念的产品——力美DSP,旨在深挖移动营销潜在价值。移动广告快速发展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广告主而言,也造就了许多问题,其中各种广告网络及交易模式不断涌现,造成了广告主在进行广告投放时需要面对不同平台繁杂的交易系统和规则,从而导致广告投放及购买的低效,造成不必要的金钱浪费。为了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广告效益,力美科技加快发展移动DSP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成功营销》2013,(9):94
2013年8月,移动广告平台力美科技CEO舒义对《成功营销》称,力美的新产品Axion力道作为Google Double Click唯一认证的,国内首家移动DSP正式上线。2013年下半年力美科技的重心就是:抢滩移动DSP平台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与PC端DSP相比,移动DSP在竞价市场、广告网络接入情况来看都与之有着相似之处,但这二者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区隔。在移动端,首先需要习惯这个"没有cookie的新世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4年将是移动营销大爆发的时刻,"移动"俨然成为2014年数字营销关键词。不难想象,兼具移动与展示双重特性的移动DSP广告潜力十足、风头正劲。面对这一蓝海,国内众多企业早已纷纷将触角延伸到移动DSP市场,力美科技、品友互动、AdTime(泰一指尚)、MediaV聚效、易传媒、传漾、好耶、网易有道等都开始抢滩。  相似文献   

6.
正DSP的初衷就是跟着消费者走,跨屏DSP很好地解决了广告主如何切入到移动端的问题。不仅将PC端积累的相关广告投放经验与客户服务优势应用于移动端,还要为广告主提供整合型的DSP广告服务。碎片化时代,消费者眼球在哪里,营销就在哪里。而移动营销的势不可挡,也让移动DSP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品友互动为例,它在成功对接谷歌、芒果等几大移动广告交易平台后,目前其DSP每日流量超过10亿,当下已经全面进军移动DSP领域。预计今年年底品友互动收入中将有10%来自移动DSP,这个数字有望在未来达到20%~30%。  相似文献   

7.
RTB正被接受,力美科技要在移动营销领域抓住它的“头”。  相似文献   

8.
正营销者说适逢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潮,2014年将是移动RTB广告的井喷之年,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认可了RTB广告这种新的形式。2013年,RTB行业如同处于"青春期",涌现出各种概念,也产生了许多RTB行业各个环节的细分公司。2014年,RTB广告的市场份额将迅速扩大,广告主也将更熟悉DSP的广告投放形式,将更多预算倾斜到RTB广告,评估体系也将更加健康。同时,整个产业的生态链分工将越来越明确,DSP公司也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2013年是品友互动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单从流量来看,相比2012年可  相似文献   

9.
《成功营销》2013,(9):13-13
8月15日,由悠易互通联合艾瑞咨询集团举办的”2013中国第一届广告技术峰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作为全球数字广告行业备受瞩目的一大盛事.峰会吸引了近千名来自全球的广告主,代理公司.互联网企业代表的参与.继2012年3月在中国推出第一家支持实时竞价(RTB)购买为主的需求方平台(DSP)之后,悠易互通在本次峰会重磅发布将SEM、基于实时竞价的DSP、ADNetwork--大业务全面整合DSP2.0平台。悠易互通CEO周文彪表示:“移动互联的发展日新月异,广告主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数字广告正在呈现“广告输出路径的多屏化、购买渠道的多元化、大数据的多维化’的‘三多现象’。悠易互通的DSP2.0整合营销平台将纵深推进程序化购买.带领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正更精准的受众购买和更精细的投放优化,让移动端媒体透过DSP购买更受青睐。对2006年即成立的国内较早进入移动营销领域的亿动广告传媒来说,过去的三年中,他们一直都在见证和经历,品牌广告主的移动广告预算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首先,移动端上网用户数的增长以及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媒体消费时长实际已挤压到其他的传统媒体形式,广告主已无法忽视此重要因素,因此移动广告或营销手段受到重视,预算必然增加。  相似文献   

11.
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25岁前就淘金千万,28岁的畅销书作家郭敬明历年总收入达2亿元,拥有几亿身家的力美广告CE0舒义今年27岁。80后来势汹汹。80后不像50后那样历经沧桑,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个人财富;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艾瑞发布了首份针对国内DSP行业的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DSP行业发展报告》,认为DSP的出现顺应了广告主整合跨媒体资源投放广告的趋势,将按媒介购买转变为按受众购买。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通过DSP投放的互联网广告规模约为9.1亿,中国DSP市场已经开始起步,正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艾瑞发布了首份针对国内DSP行业的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DSP行业发展报告》。报告认为,DSP的出现顺应了广告主整合跨媒体资源投放广告的趋势,将按媒介购买转变为按受众购买。其中还有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通过DSP投放的互联网广告规模约为9.1亿,中国DSP市场已经开始起步,正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4.
月评     
《成功营销》2012,(11):16-19
正Facebook移动广告"拉队伍"为了将用户和流量变现,除了在自身网站上研发新的广告盈利模式,Facebook还试水在移动平台上开辟新的业务线。据国外报道,Facebook正在成立一个移动广告联盟,不仅在自己的移动应用上推送广告,而且还在第三方的移动网站和移动应用上显示广告。广告主将有机会通过与Facebook一家的谈判达成一个移动平台的多点呈现的广告体现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营销者说在这一时期,规模化和精准化将是影响移动广告效率的两大因素。2013年是移动广告发展的重要分水岭,首先体现在广告主的态度上,2013年之前品牌广告主还在犹豫要不要投放移动广告,自去年以来,广告主更多是考虑如何投放移动广告。这种态度上的转变直接体现在数据上: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广告平台市场整体规模为25.9亿元,而今年则有望增至50.1亿元,某种意义上讲,移动广告将在2014年改变品牌营销的整体面貌。事实上移动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移动广告的特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广告领域,程序化购买无疑是发展最快的分支。近日,Google邀请包括需求方平台(DSP)和交易桌面(Trading Desk)在内的广告技术(Ad Tech)公司,就近三年来炙手可热的程序化购买在2015年的发展与趋势进行了深度讨论。Google认为,由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参与建设的2015年程序化购买生态系统不仅"头脑"灵活,而且,包含"私有交易、移动交互、品牌可见、全球推广"在内的"四肢"也将更为发达。  相似文献   

17.
王江 《广告大观》2014,(9):43-44
程序化购买的发展势头在美国已不可阻挡。据国外权威机构eMarketer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展示广告中程序化购买部分占比超过50%,其中,RTB广告表现尤为突出。在移动端,移动广告的强劲表现直接推动了RTB等程序化购买广告的迅猛发展,AdExchanger2013第三季度移动数据显示,移动RTB广告2013年底将占移动广告购买总量的30%,并预计2014年底上升到45%。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成功营销》2013,(7):18-18
50%移动广告市场份额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最新研究报告称,谷歌去年在规模为88亿美元的移动网络广告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了一半,这帮助它在全球数字广告市场拿到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营收份额。Facebook去年的移动广告收入达到5亿美元,预计它今年的移动广告收入将猛增333%至20亿美元,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互联网广告中DSP需求方平台发展的新趋势,结合DSP发展的特点,指出DSP发展给广告主和媒体带来的巨变,主要表现在媒体购买程序的简化和精准目标公众的广告投放,同时对于媒体将带来的是媒体收益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王昕 《中国报业》2014,(12):27-28
随着智能移动端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将广告投放的目光放在移动端上,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广告实现投放以及推广。从新媒体的出现到移动端的普及,广告的投放经历了又一次的变革。移动端的新媒体广告受众人数、广告传播的速度及质量以及广告投放所收获的效果如何,这是商家着重关心的焦点所在。本文就移动端大量普及背景下,新媒体广告的投放以及所取得的广告效果进行分析,对于在移动端投放新媒体广告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